1月28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下稱“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首次測試個人征信系統,這也是1月5日央行發布允許8家機構進行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通知后,首家推出該系統的公司。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在1月5日央行發布通知后,螞蟻金服便迅速注冊公司,組建團隊。其骨干成員大部分為數據科學家,同時開始大規模招聘相關人員。芝麻信用總經理則從招商銀行“挖”來胡滔擔任。據悉,這8家機構目前均處于準備階段,既無行政許可,也無牌照。按照通知要求,準備期為6個月。
芝麻信用采取和支付寶錢包合作的方式,用戶在支付寶錢包8.5版本“財富”欄中可看到這一功能。但目前只有參與測試的用戶才能看到信用分數。相比傳統意義上的央行征信報告,芝麻信用采用的形式更加簡單——信用分。芝麻信用分最低350分、最高950分,分數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違約可能性越低。
芝麻信用測試版推出意味著市場化的個人征信在中國正式起步,未來越來越多的機構將為每個人建立起一套信用檔案,它將成為每個用戶的一張名片。
但就目前而言,無論對于用戶,還是征信機構,都將面臨一個長期的認知和構建過程。如何采集個人信息、如何形成信用分數、如何使用個人信用、個人信用對用戶意味著什么等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構建信用維度
芝麻信用背靠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目前覆蓋數億計互聯網用戶,僅支付寶就擁有超過3億用戶。同時,芝麻信用擁有阿里的電商交易數據和螞蟻金服的互聯網金融數據,比純粹的網絡社交數據含金量更高,這也成為芝麻信用進入征信行業的一大獨特優勢。
傳統的金融機構征信多采用借貸領域的數據,并且覆蓋人群有限。據之前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央行銀行個人征信系統中收錄有信貸記錄的自然人約3.2億,還不到總人口數的1/4,而在美國征信體系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85%。
“在信用領域我們更多是央行征信的補充。”螞蟻金服信用業務拓展負責人鄧一鳴曾在一次小范圍溝通會上表示。這也意味著,市場化、互聯網化的個人征信將大大拓展覆蓋人群范圍和增加個人信用評判維度。
但在實踐中,如何構建一個如此龐大而又重要的體系,在國內目前并未有成熟的案例參考。阿里巴巴雖然有如此龐大的數據,形成產品仍將是一件系統性的工程。
首先是維度,螞蟻金服公關部張道生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芝麻信用分這一看似簡單的分數,背后是芝麻信用對海量信息數據的綜合處理和評估,芝麻信用建立個人信用維度方面也參照了美國著名的征信機構FICO。
螞蟻金服首席信用數據科學家俞吳杰介紹了國外的一些經驗,歸納起來可分為,一、基本信息,包括職業、收入、工作穩定性、街區、放假及居住穩定性;二、借貸信息,包括車貸、房貸、信用卡和學生貸等;三、消費信息,商場和網絡消費頻次、額度等;四、公共信息。法院判決、稅務拖欠、地鐵逃票、交通違章、親友欠款等。這也就意味著,個人信用當中涵蓋了每個人生活工作中的各個方面。他還舉例稱,用戶的公益行為也會影響到個人信用。
據了解,在此基礎上,芝麻信用則采用了五大維度:用戶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人脈關系,分別對應過往信用賬戶還款記錄及信用賬戶歷史;在購物、繳費、轉賬、理財等活動中的偏好及穩定性;享用各類信用服務并確保及時履約;在使用相關服務過程中留下的足夠豐富和可靠的個人基本信息;好友的身份特征以及跟好友互動程度。
數據來源和計算
阿里巴巴擁有淘寶、天貓、聚劃算等電商平臺以及螞蟻金服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同時業務開始深入水電煤繳費、打車、醫療等領域,本身已積累了大量的數據。
張道生表示,和傳統征信數據主要來源于借貸領域有所不同,脫胎于互聯網的芝麻信用數據來源更廣、種類更豐富,時效性也更強,涵蓋了信用卡還款、網購、轉賬、理財、水電煤繳費、租房信息、住址搬遷歷史、社交關系等方方面面。
互聯網產生的數據最大的特征是實時,留有痕跡,容易追蹤,相對于傳統線下的采集和整合更加全面和準確。
就阿里巴巴的業務而言,其通過其電商、支付、互聯網金融、打車、“未來醫院”計劃等各業務線已經積累了龐大的數據。但要實現更全面的覆蓋,這樣的數據量顯然不夠。 張道生稱,芝麻信用的數據來源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阿里已有的數據;一部分是和公共服務(包括部分政府部門)對接的數據;未來芝麻信用也將推出一個用戶自行提交數據平臺,根據這些數據打分。
但在獲取外部數據時存在兩大問題,首先,外部數據如何提供,免費還是付費;第二,不同機構的數據類型不盡相同。
俞吳杰以國外為例稱,收費和付費模式都有,此外還有一種資源互換,比如銀行,一家銀行向一家征信機構調取數據了,國外有一個互惠條約,銀行必須把一些違約信息反饋給征信機構,否則征信機構就
不讓銀行調取數據,而對銀行而言,如果不用征信公司的數據,成本非常高,本身是一種交換;此外,征信機構也會自己向水電煤機構采集,也有付費的,相對來說比較便宜。
對于數據類型,則需要通過技術的方式解決。
搜集數據之后,如何通過數據模型計算出用戶的信用,這是征信機構也是用戶最為關心的事情。張道生解釋說,并非某個行為的變化就會引起用戶芝麻信用分的變化,除非出現重大的違約事件,都是通過龐大的數據來計算的,因此并非你在淘寶上消費的越多,芝麻信用分就越高。同時,用戶的違約記錄會有一個保留期,如果期間信用記錄呈正向,信用分也會提升。
他稱,螞蟻金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已積累多年,包括之前的微貸、天貓分期購、花唄等產品,背后都是通過大數據為用戶建立了個人信用檔案,因此微貸才能在一分鐘內就能發放貸款。目前,一些銀行已經承認螞蟻金服的數據,在一些大額貸款方面,都會參考這些數據,合作的銀行已有十幾家。
使用場景和安全
1月28日測試首日,很多參與的用戶均在朋友圈中曬出自己的信用分,但當個人信用真正建立起來后如何使用?傳統的信貸可能依然是最大的應用場景,但除此之外,芝麻信用已將其推廣到酒店、租車等各個領域。鄧一鳴表示,最終還是希望能夠將個人信用滲透到用戶的生活中去。
鄧一鳴提出幾種信用不足情況的方式,押金、預授權、擔保。而一旦個人信用建立,在某些場景下,這些方式將被取消。據了解,目前芝麻信用已經和阿里旗下旅游品牌去啊合作,在3000家酒店使用芝麻信用分,滿600分即可無需繳納押金;同時和神州合作的租車也即將上線,只要芝麻信用分達到一定級別,將無需動用預授權。
他還以出國簽證和招聘為例,出國做過簽證,銀行需要凍結一部分資金,但如果個人信用建立起來后,根據信用就可辦理;招聘中,很多公司會做背調,本質上就是一個信用中介的概念,而個人信用也可以做這種中介化的事情。鄧一鳴認為,未來最有意思的一個應用是分享經濟,包括PP租車(拼車)、PP租房、人人快遞等。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信用檔案一旦建立,也意味著每個用戶的數據將集中到一起,如何保障數據安全可能是未來最大的挑戰。俞吳杰表示,有了數據,有了計算方法,但個人征信重中之重還是安全,因為個人征信涉及到的是每個個體,所以隱私保護、數據安全成了最重要的。
他稱,在阿里同樣的數據是留在不同地方的,一個地方出現任何問題,另一個城市的機器可以重啟。物理安全是門禁,兩道門禁,兩路通電,保證業務完整。還有自己的網絡服務,防止黑客攻擊。而對于信息本身,也是有分級的,從信息安全自身角度考慮,分了很多層,第一,銀行卡信息相關的,絕對是最頂端的,最重要;第二;消費信息;還有脫敏的數據,不指向任何一個人,就是群體信息。在信息傳輸和保存方面都是經過完整的加密技術,針對于信用相關的,必須有專項保護,怎么樣才能授權,讓哪些人看,這個是很重要的。
市場化的大規模個人征信已經起步,但對于征信機構而言,如何系統性的搭建起如此龐大的模型,輸出產品,依然需要時間;而對于用戶,接受和使用個人信用也將面臨一個長期的普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