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離雙11也就半個月的時間,所有與電商掛上鉤的企業都開始忙碌起來。這其中,既有阿里、京東這樣的平臺商,也有韓都衣舍、TCL、東風雪鐵龍等形形色色的商家,還有順豐、韻達等快遞公司,更有早早將預購商品裝入購物車的消費者……雙11是一個延續數年的狂歡節,但在這場狂歡的背后,注定有人眼淚在飛,有人笑臉依舊。
11大促挨個比
平臺商早已蓄勢待發,拿出看家本領,畢竟雙11直接關系到全年業績表現。作為阿里上市后的第一次大考,其早在10月13日就正式發布雙11戰略,以“全球化、無線化和平臺化”為理念,誓要打造史上銷售額最大的雙11狂歡日。據了解,阿里制定的銷售額目標為500億元,遠高于去年的350億元,提升幅度超40%!此次阿里整合旗下全部資源,除了網頁端淘寶、天貓外,移動端也將成為重頭戲,而UCweb、優酷、微博、銀泰等與阿里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企業也將加入其中。甚至一向低調的菜鳥網絡都已完成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物流資源布局,可實現全球包裹通達。
一向視阿里為最大競爭對手的京東,自然毫不示弱。為展開差異化競爭,京東此次不光拼價格,還玩起多元化手段——正式發布“新消費主義”宣言。除了為消費者提供大力度優惠以外,還將向消費者提供包含優質商品、便捷物流、貼心售后服務等在內的360度全流程優質網購體驗。為此,10月20日京東宣布,其位于上海嘉定的首個“亞洲一號”現代化物流中心(一期)正式投入使用。
當當網就玩的比較大,竟然將自己的標識都換了!當當網宣布升級更名為當當,刪除非關鍵字“網”,還更換了Logo,甚至將十五年的宣傳語“網上購物‘享’當當”變成“敢做敢‘當當’”,可見誓死抗爭的決心。而且當當早早地就開啟低價模式,想憑借長時間低價來避免雙11可能帶來的消費者分流。
至于蘇寧易購、國美在線、聚美優品、優購、一號店等電商,也都大出奇招,想在雙11有所收獲。大家似乎都抱著易購態度——力爭吃肉,再不濟也要喝口湯。今年雙11,注定還是狼煙四起。
商家的淚 平臺的樂
在平臺商積極大打宣傳戰,準備開打的時候,商家也忙得熱火朝天。所有的商家都不肯錯過沖擊銷售額的時期,據了解,僅參加此次雙11的天貓賣家就達2.7萬家,為史上參與最多的一次。只是隨著雙11模式的成熟,注定平臺的樂是用商家的淚來換取的。
即使雙11有再多的營銷大戰,但毫無疑問,降低促銷是唯一取勝之道。降價促銷不用平臺出一分錢,所謂補貼XX億元,也多是商家出錢,平臺更多的是提供頻道位置和流量。而降價促銷的背后必然是讓利,隨著商家大幅度讓利,雙11期間必然會有海量訂單涌入平臺之上。而巨量訂單帶來的是平臺短時間內獲得巨大資金,限于用戶確認收貨時間較長,巨額資金肯定無法在短時間內發放到商家手中,無疑會給商家造成巨大壓力。
于是就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一邊是商家因為出貨而瘋狂墊資,進而帶來的巨大資金鏈壓力,另一邊則是平臺榨取著沉淀資金,以獲取剩余價值。平臺笑開花的背后,全是商家默默無語兩眼淚。反正平臺只要經營得好,就永遠賺得盤滿缽滿。因為商家只能依附其上獲取營養,根本無法脫離平臺而存在,在雙11期間,這樣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雙11還能玩轉嗎
在雙11、618、國慶大促等喧囂、熱鬧的促銷季背后,卻隱藏著矛盾尖銳、錯綜復雜的問題。一方面,平臺商受這些促銷季的影響,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促銷季上,難免會對日常管理、運營工作造成影響。甚至有傳言阿里雙11早在半年前就已經開始謀劃,抽調許多精干力量。一次次的營銷大戰,讓平臺疲憊不堪。甚至有的平臺在雙11期間受到阿里、京東的“壓迫”,流量與銷售額不增反跌。
另一方面,對于商家而言,促銷季不得不硬著皮頭上。通常要超量備貨,由此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再加上被平臺收取的高額廣告費用、位置租金、傭金,其實到最后賺賠還是兩回事。尤其是中小商家,承擔的壓力更大。
不過,更多的問題是來自消費者。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變得越來越理智,也更多地看清所謂大降價的本質。就當下來看,雖然電商和商家都在自顧自地忙碌著,為雙11做著預熱,卻能明顯感受到目前消費者熱情不足。
此外,促銷季最大的問題還在于集中消費,年復一年地消耗著節日帶來的短促收益。讓市場在某個時間節點畸形爆發,最終影響的是整個市場的正常運行。雙11,作為電商最火爆的銷售節,今年還能玩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