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官員領會了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兩位作者向軍方首腦、白宮和特種作戰部隊作過報告。辛格已經看到他的許多預言成真。
報道稱,在五角大樓附近的酒吧里,一名高級國家安全官員喝著威士忌對我說,美國浪費了多年時間在中東和阿富汗打仗。他說:“我們忙于在低技術沖突中對付從卡車后面發射火箭彈的人,這期間中國不斷進步,悄悄趕上了我們。現在這要引起我們重視。”緊張不安的美國國防部門現正采取對策。
許多人認為,大國競爭的日子——以及技術先進國家和有核國家之間爆發全面戰爭的前景——又回來了。美國2017年12月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說:“(中國)正在打造世界上僅次于我國軍隊的實力最強、資金最充足軍隊。”
報道稱,美國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在今年1月發布《國防戰略報告》時稱美國正“在所有戰爭領域”喪失軍事優勢。
唐納德·特朗普也讓他的政府陷入了與中國毫不含糊、耗時耗力的對抗。
美國還擔心中國更善于將商業技術作為“軍民融合”的一部分用于軍事目的和將其用于廣泛的新科研活動。為陸軍從事研究工作的化學家凱文·麥克內斯比對我說:“二十年前(中國的科研狀況)不足掛齒……但他們的學生都受教于我們的教授……他們現在不容小覷了。”
報道稱,美國有些人估計,到2035年,如果北京在中國大陸以外發動軍事行動,美國恐怕會無力阻止。中國已經研制出許多精確制導導彈,其射程和復雜程度是美國以前從未應對過的。專家們說,一枚來襲高超音速導彈可以摧毀一艘軍艦或者讓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只有6分鐘時間對攻擊作出反應。美國還沒有辦法防御它們。更糟糕的是,高超音速導彈理論上可以攜帶核彈頭。
前國防部副部長鮑勃·沃克說:“美國還從來沒有跟一個能像美國一樣開展遠程、密集打擊的對手交戰過。”他認為,未來無論發生什么戰爭,制導彈藥的使用都將“廣泛而深刻”,致使“搶先開火合情合理”。
報道稱,先發制人的前景意味著美國作戰機器發生巨大轉變,他說,美國作戰機器如今只有潛艇部隊還保有明顯優勢。盡管如此,到2030年,中國恐怕也會超過美國。
雖然戰略家們預計中國或美國都不會向對方發動直接攻擊,但他們擔心——圍繞臺灣地區或南海的——區域霸權之爭會引發更大范圍的沖突。
中國提高了軍費開支,擴大了空中和海上訓練,增加了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頻次,讓其軍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置身于戰斗環境。2017年,中國在吉布提建立了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
報道稱,中國開發了自己的隱身戰斗機,并在南海的一串有爭議人工島上部署了導彈和轟炸機。這些行動使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各個軍事基地更難有信心認為自己能在遠離本土的地方對中國大陸發動成功的攻擊。
對美國軍事規劃者來說大概最重要的是,中國發誓兩年內要在人工智能方面與美國平起平坐,到2025年要超過美國,到2030年要成為世界主導力量。這是不小的抱負。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去年預言:“誰成為這個領域的領導者,誰就成為世界的統治者。”
報道稱,在馬蒂斯看來,問題在于這種技術進步將對戰爭的性質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他想知道的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機器人是否會有朝一日消除戰斗中最具人性的特點——恐懼。馬蒂斯研究過19世紀初的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后者認為,最輝煌的勝利來自深入敵國領土開展的戰爭,戰斗中的出其不意往往稍縱即逝。
與克勞塞維茨一樣,馬蒂斯把不確定性和恐懼視為戰爭的基本要素。但是他已經花了很長時間思考即將到來的戰事轉變,深知自己還無法理解它。他對我說:“我自己還沒有想明白這一點。”
報道稱,馬蒂斯并不認為美國在走向對華開戰。他對我說:“我不像有些人那樣認為未來必然會有一場沖突。”他這里提到的是五角大樓官員格雷厄姆·艾利森論述的“修昔底德陷阱”——崛起中的大國通過戰爭取代當前大國。
他說,歸根結底,兩國必須“探討我們可以發展什么樣的關系”。他還指出一個事實:20世紀初期美國最終取代英國成為全球大國時,兩國避免了軍事對決,因為兩國在很大程度上擁有相同的價值觀。不過他并沒有明確表示預期中國和美國會調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