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全國公交乘客提供免費WiFi上網服務的16WiFi公開發布消息稱,決定關閉11個城市的16WiFi服務,僅保留北京和昆明兩個城市。隨著16WiFi的衰敗,有人開始唱衰公共WiFi行業,一時之間,整個公共交通WiFi行業的前景似乎都要蒙上一層陰影。那么,16WiFi的失敗是自身經營原因所致,還是公共交通WiFi行業本身就不是一門好生意?
根據16WiFi聲明分析,他們把失敗主要歸咎于向公交集團和電信運營商繳納高昂的成本費用、后向運營模式受阻以及沒有政府資金支持三個方面。可是這些抱怨未免顯得太過情懷,缺乏商業理性。市場從不相信眼淚,生意終歸只是生意,嚴格來說,公交企業、運營商、用戶、政府都沒有義務免費幫助16WiFi。16WiFi的失敗原因中肯定有自身經營不善的因素,但除此之外,更需要引起關注的是,16WiFi所在的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交通WiFi行業可以細分為兩大市場:市內短途出行領域(包含公交、地鐵、出租車等),城際長途出行領域(包含長途客車、鐵路、航空等)。接下來筆者將從最核心的市場需求、商業前景兩個維度對比分析短途出行和長途出行市場的特點。為便于具體例證,前后兩者分別用16WiFi和從事長途客車、鐵路、航空領域的WiFi建設和運營的航美集團作為典型代表企業。
信息時代,許多人已經患上“手機網絡依賴癥”,在車站、碼頭、機場、地鐵、商場等地點隨時隨地用手機上網查信息、刷微博,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這使得城市WiFi成為一個創業熱點。16WiFi選擇了其中頻度最高的公交切入這個市場。應該說16wifi還頗被業界看好,雖然百度領投打了水漂,但A輪由輝煌科技、賽盛投資、首佳投資聯合投資1.38億元,B輪據傳更達到了3億元。不過,好景不長,隨著4G的快速普及,手機上網的速率提升、資費下降,消費者對WiFi的需求變弱了,很多時候直接使用4G。這對16WiFi所在的公交WiFi市場來說,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公交、地鐵、出租車行駛在城市中,基站密集,3G、4G信號強,消費者對WiFi的需求也就相應變小。不妨設想一個具體場景:在公交車、地鐵上,為了上10分鐘的網,使用20M的流量,節約5毛錢,消費者與其麻煩的連接WiFi,不如直接通過3G、4G網絡上網。
不過,切換到長途出行場景,情況則完全不同。長途旅行中使用手機的時長與封閉性導致了消費者截然不同的需求剛性。消費者在長途客車、火車停留的時間是2個小時,甚至2天,使用的流量可能是200M,甚至2G,費用可能是5塊甚至50塊。而且,如果產生跨省流量,其資費會更高。所以在長途出行的場景中,消費者有非常強的動機去尋找免費WiFi。至于在飛機上,WiFi更是成了唯一的選擇。長途出行時消費者的WiFi需求剛性遠大于短途出行。
對于免費WiFi,業內通常的商業模式都是做分發渠道、后向經營、或通過WiFi探針來獲取數據,但無論如何,其基礎都在于流量。顯然,真需求與偽需求最大的差別就是流量。
免費不是目的,免費只是實現盈利的手段,想好了未來的盈利模式,再使用免費模式才是有意義的,而對于工具類APP的后向盈利模式來說,最關鍵的是規模。WiFi是重運營的生意,良好運營的前提條件是規模效應,規模效應出不來,只能是賠錢。16WiFi關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下載APP的人數并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值,因此短時間內后向運營模式也無法彌補巨額的成本壓力”。下載人數少源于規模效應不足,最終原因是由于用戶群體覆蓋不足造成。
與16WiFi的衰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長途出行領域用戶基數問題似乎迎刃而解。據數據顯示,長途出行領域已覆蓋65億人次,2020 年將覆蓋近 150億人次。在這個基礎上,航美發布了自己的出行產品APP“往返”,吸引上億用戶下載,自稱預期用戶2017年日活躍度將達到3000萬。
其實商業WiFi 并不是一個很新的故事,這個領域的領跑者還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此賽道上有2014年C輪融資1.6億的邁外迪,2015年融資1.2億人民幣的百米生活,奇虎360投資的南方銀谷等等。市場玩家多,競爭非常激烈。除了拼經營,也要拼成本,而這一切也與流量相關。
市場具有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商業模式成立時,各種企業、風投都會顯得溫情脈脈,送上各種物美價廉的資源;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商業模式不再成立,則會換上另一幅冷冰冰的面孔,各種資源價格反而上漲。所以,發展越好、前景越好的公司,成本越低。其實,這就是市場的效率與公平,也正是市場的意義所在。
根據16WiFi的公開信,在廣州,一年一萬輛車要向公交集團繳納的入場費,就高達四千多萬元。對此,16WiFi在官微中抱怨:“假如不需要繳納公交入場費,假如運營商愿意共同承擔流量費,假如政府能為我們提供點資金支持,多多幫扶”。
但對比長途出行領域的企業,情況卻大不一樣。比如,航美與長途大巴公司、航空公司等出行領域的企業,都是采取戰略合作分成模式,而不是16WiFi那樣的繳納入場費。雖然和鐵路局合作,需要繳納入場費,但是因為和鐵路局是長期合作,且用戶在火車上使用WiFi時間比較長,對航美的商業貢獻基本和流量的使用成本相當。而在目前的藍海市場——航空WiFi領域,航美也與全國多家航空公司已達成長期友好戰略關系。
這正是市場馬太效應的體現。具體來說,長途出行領域中對WiFi的強需求不但可以支撐直接的商業模式,也使得長途大巴、鐵路、航空公司需要商業WiFi企業的專業輔助。這使得WiFi運營企業具有更強的談判力,可以通過深度合作獲取更廉價的資源。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與交通領域、運營商的深度長期合作也提供了排他性,進一步呈現出強者愈強的市場規律。
綜上所述,16WiFi在短途出行領域的失敗,與長途出行領域“往返”等APP的興起就不難解釋了——畢竟,只有長途出行中的WiFi需求才是真需求。供需是市場的根本,不同的需求彈性,會產生出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及前景,短途與長途免費公共WiFi,前景不能混為一談。
站在更高的層面上看,隨著4G的興起,公共WiFi的背景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是即便未來4G、5G越來越快、越來越便宜,需求總是跑在價格與技術之前。隨著手機技術的進步,高清視頻、VR會要求更大的帶寬,這都使得公共免費WiFi存在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與誘人的前景。與此同時,一些相對封閉、消費者停留時間更長、或者對于流量需求更大的特殊場景之中,比如醫院、演唱會現場等,免費WiFi仍有可為。
來源網站: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