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HS Markitis移動基礎設施和運營商經濟研究與分析執行總監Stéphane Téral預測,全球5G硬件收入將在2022年達到190億美元,隨著交換機和核心設備市場已經成熟,且由于宏觀經濟周期以及技術的更迭,全球移動基礎設施硬件市場每年將在310億美元至480億美元之間波動。
隨著4G在2015年達到巔峰狀態后也接近成熟,2G和3G市場開始繼續下滑,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5G市場,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和中國等全球多數國家的服務商正在開始使用5G非獨立(NSA)新無線電(NR)技術進行5G部署。
中國今年的5G上已經進行了小規模的試驗,由于華為CFO孟晚舟被扣事件,諸多3C端用戶對5G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眾所周知,5G主要有三大應用場景:eMBB,mMTC 和URLLC。eMBB場景主要是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mMTC場景主要是大規模物聯網業務;URLLC場景則包括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
媒體報道稱,據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預測,中國5G運營牌照最早或將于今年年底發放,就在本月,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已獲得全國范圍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這意味著5G牌照的發放日期近在咫尺。在2019年,5G將會進入預備商用階段,2020年則進入全面商用。中國聯通承諾將建立300多個5G NR基站,5G試驗計劃將在六個城市進行,以測試5G的連接性、覆蓋范圍和移動性。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等運營商也正在或者準備開展5G商用規模試點的測試。
全球來看,美國的AT&T和Verizon兩家公司首次分別通過5G NSA NR 28 GHz以及用于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和固定無線接入(FWA)用例的39 GHz推出5G的安排,按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實施。英國移動網絡供應商EE計劃于2019年在英國16個城市開通5G服務;韓國:SK電訊、LG U +和KT最近也開放了他們的5G網絡,開始推出商用5G服務。日本計劃在2019年進行適度的5G推廣,以在橄欖球世界杯期間測試5G技術。此外,日本還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期間通過4.5 GHz和28 GHz頻段展示潛在的5G服務,隨后在2021年推出5G商業服務,預計直到2023年才會在全國范圍內推出5G服務。
華為的競爭對手在做什么?
5G時代即將到來,作為設備商的華為目前進展如何?12月19日,針對公眾的諸多輿論,華為公共及政府事務部發布了《近期媒體對華為5G相關報道的情況說明》,文中表示,華為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獲得25份5G商業合同,出貨超過1萬個5G基站,預計2018年營收將突破1000億美元。
華為在運營商業務方面積極進行5G研發與落地,根據報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與30多家運營商進行5G預商用測試。此次公布的25份商業合同的成績讓華為在5G商業合同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在所有ICT設備供應商中排名第一,且業內人士預計至少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華為都將保持領先。
OFweek注意到,孟晚舟事件在中國及世界引起廣泛關注,美國、日本及澳洲等國家表態禁止華為參與當地5G建設,華為市場發展總監何啟祥曾對媒體公開表示,該事件僅拖慢公司的技術發展,對業務沖擊并不大。
目前,作為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諾基亞和愛立信,三者在5G的進展也是齊頭并進。在5G技術標準的制定、研發投入、市場布局及客戶簽單數等方面正開展激烈的競爭。
愛立信方面,其巨大優勢仍然在于在無線接入網絡(RAN)領域,其已取代諾基亞成為德國電信的RAN供應商。研發支出的增加已經使這項技術為公司帶來很大收益,使愛立信在設備招標中更具價格競爭力。不過,與華為相比,來自瑞典的愛立信曾長時間在財務方面陷入沼澤,如發力5G,可能會扭轉局勢。據愛立信公布2018財年第三季度業績顯示,第三季度營收538億瑞典克朗,去年同期為477.96億瑞典克朗。第三季度凈利潤27億瑞典克朗,去年同期為43.48億瑞典克朗,Q3財報有所扭轉,但愛立信如要實現持續的盈利和增長,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作為曾經的手機時代王者、如今的作為世界上第二大通訊設備制造商,諾基亞于今年8月份獲得美國運營商T-Mobile5G網絡建設的訂單,該訂單總價高達35億美元,這也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5G交易合同。與愛立信的遭遇相似,由于4G網絡需求放緩及其他運營商的競爭,諾基亞在推出手機領域后在設備商領域的表現也較為暗淡。如今5G的來臨,會不會給諾基亞一個重生的機會?
華為的機遇在哪里?
數據顯示,目前諾基亞宣布已經參與了50個5G試驗,而愛立信已經簽約了38個電信運營商5G合作協議,華為昨天公布的信息中也顯示其獲得了25個5G商用合同,從數量上來看應該是旗鼓相當,現在斷言在5G領域稱王還為時尚早,愛立信、華為和諾基亞等公司也正主導著無線基礎設施市場。
對華為來說,任何事件均不會影響其5G在國內商用市場的布局,5G也將對國內外的產業鏈帶來全新的改變。不僅僅是3C領域,對于VR、可穿戴設備、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工業物聯網、車聯網、無人駕駛、智能家居、智慧醫療、應急安全等產業均會因此受益,華為的落腳點更多,衍生的可能性也更多。
國際方面,美國、英國、日本、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禁止華為5G的進入,也還有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意大利、法國、德國、芬蘭、瑞士、烏克蘭、俄羅斯、摩納哥、拉脫維亞、馬耳他、印尼、土耳其、阿曼、黎巴嫩、科威特等23個國家的訂單,華為在技術和價格上,均有一定的優勢。
5G牌照方面,據中國郵電報消息,12月,三大運營商已獲得全國范圍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全國范圍5G系統試驗頻率使用許可的發放,除了能夠保障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在全國范圍開展5G系統組網試驗所必須使用的頻率資源外,還為產業界釋放了明確信號:5G網絡建設和快速普及將提速前進。對市場來說,這是個極大利好,對產業鏈優化及投資等方面做了政策推進,對華為來說,信號不可謂不積極。
總之,只要華為堅持目前技術及價格的優勢,沉著冷靜面對國際壓力,寒冬必將會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