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 2017 年,國內出行用戶數達到 4.35 億人次,行業增速達 19.2%,據IT時代大數據預測,從2015年到2020年,網約車的交易量將增長11倍,達到720億美元。從乘客端來看,每一次約乘、叫車會生成數據信息;從司機端來看,每一次接單、接駕也會生成數據;從整個訂單的交易來看,平臺會接收到行程線路情況、約用時情況、費用情況等信息。毫無疑問,這些數據對于智慧交通的建設,都是極為寶貴的財富。
只有利用好大數據分析挖掘技術,挖掘出價值信息來用于改善交通狀況,才能真正體現移動出行大數據的意義,未來智慧交通一定是“出行即服務”。
移動出行大數據下的智慧交通助力政府交通管理
我國的交通管理局是政府管理規劃交通的部門,交通部門在道路交通上投入了大量的信息化基礎設施,例如在路口裝置攝像頭、檢測器來獲取交通信息,但這些路口數據都是點數據,然而移動出行平臺所獲得的由接駕車實時上報定位點的大量數據,是路徑數據,路徑數據比點數據更豐富、信息量更大,因而政企合作、數據共享,就能時刻掌握交通全貌。
線上化的出行數據可以用于紅綠燈優化,通過不斷更新的數據來了解交通流量的變化,并定期迭代優化方案,降低交通延誤時間,包括交通違法數據的上傳、路網運行狀態數據的共享、違法告知數據、交通流量數據的接入等數據交換,實現交通管理決策方式的新突破,提高科學決策和精確指導工作水平。
移動出行大數據下的智慧交通改善民眾出行體驗
對于城市中的出行者而言,智慧交通體系相當于 “一站式出行平臺”,依托于該大數據平臺,在各地政府的指導下,可以為市民描繪出更精準的用戶畫像,得到用戶的出行習慣,待用戶下一次出行時,根據用戶輸入的目的地,做出相關路徑推薦,計算出時間和錢,并根據用戶的特點推薦方案給用戶,讓用戶自己選擇出行方式,既方便了用戶的便捷出行,又能提高用戶滿意度。
目前中國智慧交通已從探索階段進入實際開發和應用階段,在“互聯網+”的風口下,尤其以實時公交、手機掃碼乘車、智慧路側停車、網約專車、共享單車、智慧充電樁以及其他汽車出行領域創新模式的出現,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內在需求,未來必將成為投資創業者的必爭之地, 不僅如此,金融科技、消費場景的升級,更是為智慧交通領域提供了更多經濟效益。想要更好提高整個交通運行的效率,政府部門應當著力推進相關政策、標準的制定,來為整個行業樹立相應的行業標準,使得行業更快的規范化、法制化,更好的為大眾服務,在大數據時代,智慧交通領域一定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