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人才薪水之高、漲幅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昨天,一篇關于人工智能的報道火了。
一年前,針對AI領域的應屆畢業生,碩士生約能拿到30萬元的年薪,博士生則高達50萬元。今年,薪水行情仍在蹭蹭上漲。
有企業給應屆生的薪水拔高了10%~20%;也有企業上漲幅度更大,尤其是給博士生的薪水從去年的50萬元年薪倏地躥到80萬元;也有準備布局AI領域的新銳企業,雖然還沒考慮好具體的價位,但是打算花高價從互聯網巨頭處搶奪人才。
該報道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企業并不直接去招聘會現場招募AI人才,因為太搶手了,這些人基本都不用去招聘會:
即使是AI專業的應屆生,也完全不需要大費周章來現場找工作,企業會早早通過導師或實驗室找到他們;而對那些有經驗的研發人才,獵頭會主動上門聯系。
在經驗豐富的人才稀缺的背景下,應屆博士生相對于碩士生而言,更是“香餑餑”。他們大多已經跟隨導師做過相關的項目,并因此積累了一定的AI技術和經驗,因而很受企業的歡迎。
有公司的人力資源負責人表示,他還不清楚如果招AI人才,具體要開多少價位。但他確定的是,這些人才看重的不僅僅是薪酬,還看重平臺和穩定的前景等。他們要搶人的話,只能開價更高。
人工智能“大火”,離不開政府、高校發力推動…
人工智能是產業發展的趨勢,在產業推動和人才培養方面,政府和高校起著很大的作用。
去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人工智能”首次正式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去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會上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由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5個部門構成。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繼續被提及,報告指出要“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
在人才市場巨大的需求推動下,去年以來,一批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專業在高校間開啟了一波興建潮。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完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學科布局、加強專業建設、教材建設、人才培養,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
繼2017年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設立人工智能學院之后,2018年,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一批高校也紛紛設立人工智能學院或研究院。
有人說“轉專業來得及嗎?”也有人說要“冷靜”
有科技評論曾這樣認為:“AI 的力量將改變世界”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緊接著“讀一個 AI 相關的碩士、博士就可以輕松高薪”也成為了社會共識。
但這種共識背后也有著種種隱憂,對于怎么招人、怎么培養人、怎么把 AI 技術融入企業業務,慣例的觀念和做法有很多,但身在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對了哪里錯了。
看完AI人才缺口的消息,很多人表示現在轉專業還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