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社交網絡公司Facebook(臉書)終于上線測試此前宣稱的新按鈕。根據媒體的報道,新按鈕包括憤怒、難過等6個感情,但和預期的“不喜歡(dislike)”按鈕有出入。
從2009年社交網絡平臺Facebook在頁面中加入“Like”按鈕,點贊功能就在各類社交網絡中沿承下來,不管是在朋友圈還是微博上,無論好事還是倒霉事,人們都習慣性地去點一下贊留個印記。點贊已成為人們在網絡交流互動中離不開的工具。
不過,點贊雖然被視為虛擬世界中人際互動的必備利器,卻也出現了質疑聲。有人說,點贊難免有敷衍之嫌,人們點贊越來越多,評論交流卻越來越少;也有人認為,點贊這樣動動手指就能完成的事,如果別人都對你吝嗇,那你就該檢討下自己的人際關系了。小小的點贊按鈕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對于點贊,你怎么看?
點贊背后,藏著什么心理?
點贊雖然是網絡世界中人際互動的必備利器,但該功能的許多特性和人際交往原則是相吻合的,尤其體現在這個“贊”字上。
活到今天,相信大量的經驗已經告訴你,贊美人是人與人之間增進感情的重要手段。稱贊到底有多重要?重要到大腦里專門有一塊地方掌管你在被稱贊后的行為,這個區域叫做紋狀體,只要你被贊,它就會被激活。
點贊是你情我愿的交際手段
日本科學家發現,不斷地刺激人體大腦的紋狀體,確實能夠刺激人類更好的執行任務。于是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稱贊跟現金一樣,可以促使人們努力地表現。所以就會產生一種現象:有時候做事情最大的目的不是完成某件事,而是得到贊美。
人們在朋友圈發出一條狀態的目的是想引起互動,可以說每一個狀態都是一張點贊的邀請函。一般善良的人實在不忍心無視你的新發型自拍和精心擺好的美食讓你冷場,那么,點個贊吧。
此外,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曝光效應”,意思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只要某個人或物經常出現,就能增加我們對他/它們的喜歡程度。
應用在人際交往上,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早就從實驗中得出結論:人們更傾向于和離自己較近、經常有機會接觸的人發展親密關系。他們把近300名大學生安排進有17棟樓的宿舍區生活數月后,發現大多數人在此期間結交的好朋友都是同一棟樓的,再細分,發現好朋友里又有很大部分就住在僅隔幾個門之外。
所以說,增加你在別人眼中的曝光度有助于人際關系的維持,越熟悉越喜歡。在網絡平臺,用評論來增加曝光度顯然更麻煩,點贊既不費工夫又達到目的,何樂而不為?
面對面的鼓勵遠比點贊更重要
點贊幾乎就是簡化版的交友技巧,但它起到的作用到底和真正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一樣嗎?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
加州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Larry Rosen認為,每天沉溺在社交網絡上的年輕人,通過數次“小啜”式地與人溝通,就像喝水一樣,雖然小口喝水不能滿足你,次數多了,口渴的癥狀仍會得到緩解。
而麻省理工學院的Sherry Thurkle發現,點贊行為對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了解并不起作用,點贊式社交里,親密感并不完整,因為它不一定能轉為現實中的人際聯結。而在這點上Rosen的研究也發現,朋友之間面對面的鼓勵性話語和線上的“點贊支持你”相比,前者在人們心中要重要得多。
古有點頭之交,今有點贊之交。對人生而言,還是得回到真實社交才是正道。
據壹讀(微信號 yiduiread),轉載已獲授權
點贊意味著什么?
點贊者雖然什么也沒說,但是一個贊包含的內容可以有很多,比如
“好久不見來打個招呼,嗨,你好!”
“你發的這個說得對!沒錯!”
“我沒有忘記你,我在關注你哦!你也不要忘了我哦!但是我沒啥話對你說,不用回復。”
“哇!這個酷!”
眾議院
點贊,你怎么看?
@我不想靜靜:人在很多時候有互動需求,但沒有表達需求。總的來說,點贊功能拯救了這個尷尬時刻的人類。雖然不言不語,小小的點贊對于維持人際關系還是很有作用的。
@June皮:有句話說,點贊不語非朋友,“哈哈哈哈”見真情。不過“哈哈哈哈”見到的可是真情?你別騙我。泛泛的點贊之交,沒有現實的碰撞,意義只不過是貢獻了又一個“贊”而已。而其惡性結果是,讓原本方便我們表達的工具,如今反而讓我們變得不善表達。
@莞爾殺:點“贊”不需要你付出多少感情,甚至時間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計。點贊又不要錢,當然可以很大方啊,誰要就送一個唄,順手人情,記住最好,記不住也罷,有棗沒棗打一竿。
@葉子:很多時候,點贊可能是因為自己心地太善良,很難對朋友上傳的美食或旅行圖片視而不見,表示下“朕已閱”,要么是因為好久不見,無話可說,表示一下關注,只有少數時候的支持是因為確實說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