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致那些迷失在社交網絡中“繁忙”的人們。
上個月,我借口社交媒體學術休假的空檔,得到了十六天的假期。在這段時間里,我在找一個一直苦苦尋求而不得的電子郵件地址。但我所知道的是,我要找的那個人活躍于推特上,推文有很多。于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不得不再次登錄了自己的Twitter并跟他打招呼,就這樣,很快收到了他的回復,另外一個朋友也是如此,他們的回復都是簡短的一句話:“Twitter已棄用!”
他們說的是對的,我確實已經清空了我的社交記錄,但這并不是我第一次這樣做了。上個月,我開始了三年來每年一度的社交媒體清掃,暫時注銷了我所有的社交軟件賬號,同時,把這些應用程序移動到一個單獨的文件夾里,并關閉了推送通知。然后告訴我的朋友們,如果他們想聯系我就給我打電話。與此同時,我呼吁了美國《連線》雜志的讀者們加入我這個活動,并收到了超過100封郵件回復,他們表示樂意接受我發起的這次挑戰。
大家都是怎么度過這一個月的呢?這不得而知,但對我來說,這一個月十分漫長。當初對于清掃社交媒體的堅定承諾日益衰減,我開始自欺欺人,開始偶爾地偷偷使用社交網絡。
但是,有時候自欺欺人也是因為無可奈何。例如,有一次,我準備奔赴一個活動的邀請,但是邀請內容發布在Facebook上,因此我不得不登錄臉書查看。還有一次,我在準備一場面試的相關問題,但是我需要在與面試者交流之前,對她之前的經歷進行調研和了解,而除了使用Facebook,似乎沒有更好的途徑了。
不過在大多數返回到使用社交軟件的時候,都不是處于我本心所愿。這一年,我再一次發現,社交軟件是嵌入在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我發現,我的Facebook登錄次數變成了原來的兩倍,因為我不得不通過它來登錄我的拼車軟件賬號(例如:優步)、慢跑音樂應用軟件(RockMyRun),拼房應用軟件(Airbnb)、騎行應用軟件(MapMyRide)等等。另外,我還要通過這些社交軟件,將我的飲食拍下照片進行記錄,并發送給我的營養師,她經常給我類似于“遠離巧克力”或者“多吃菠菜”這樣的建議。因此,隨著時間流逝,我的登錄次數不斷增加。
換句話說,社交網絡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應用程序了,現在看來,社交網絡已經戰勝了生活習慣。
當我去到另一個國家時,流量數據通常都很貴,而且我并不想支付這些費用。因此我總是使用無線網絡給家人打電話,或者通過谷歌視頻群聊、發送照片等方式來跟國內取得聯系。然而這些功能通過社交媒體都能輕而易舉地實現。
現在看來,似乎你所理解的我的軟件凈化行為,就是不再使用任何社交軟件。是的,我知道我現在的行為就像是一個節食的人,自欺欺人地認為只要適量食用巧克力就不會影響節食(包括我的教練也是這么認為的。)但事實是:我在每一年的社交軟件凈化中,并不是直接將社交軟件從我的生活中消除,而是要以我的方式找出一種即符合個人習慣的使用方法。我不得不承認,在很多方面,互聯網給了我最大的幫助(很明顯的一點就是,2015年的社交網絡已經覆蓋了整個互聯網)。盡管在這一段凈化時期里,我的生活依然離不開Facebook的輔助。
因此,在這次的休假里,我得到了很多重要的啟示。
我讀了很多的新聞。事實上,我是直接從新聞源來閱讀的。我必須做點其他的什么事情,因為我無法忍受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工作上,這簡直就是對自己的虐待。然而,每天早晨我啟動電腦,打開一個空白的文檔,僅僅寫了幾分鐘,我就開始分心。在這一年中,來自Twitter或Facebook的干擾浪費了我的大多數時間,因為每次有推送消息,都會忍不住快速瀏覽一下,或者刷一下朋友們在Pinterest最新發布的狀態。起初,我發現自己在工作時很難集中注意力,但漸漸地,我的注意力能夠集中起來,可以進行長時間的寫作。當我需要休息一下時,就用《紐約時報》來代替刷社交狀態。
當我跟朋友聯系的事后,就只通過電話。但是場景往往是:尷尬。這是因為,除了我的媽媽和我的女朋友,我基本上就不會跟其他人打電話聯系了。我有兩種保持聯系的模式:一是通過朋友認識從而經常通過電子郵件或短信聯系的社交伙伴,二是社交網絡上的點贊之交或評論之交。有時候,我嘗試著組織聚會并通知大家參加。但事實通常是;由于工作繁忙,大家很少會有見面的機會。而且當我在社交網站上更新類似于暑假返校的照片或者旅行目的地照片之后,卻不知道我的朋友們正在做什么。上個月,一個朋友找我聊天,他想要跟伴侶分手,而其伴侶的父親病得很重,雖然交談時間不是很長,但卻讓我很受啟發。在與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件很棘手的問題后,我覺得自己跟別人的關系拉近了不少。
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在地鐵里,我翻閱一本雜志,或者只是稍微失一下神。在清晨,我做咖啡、跟狗狗玩耍,而不是去刷推特看看別人更新的狀態,一天就這么開始了。起初,這樣做讓我感到有些焦慮,有一種別人正在一起玩樂或參加party,而自己被孤立的感覺。在FOMO消失之前,我一直在壓抑自己的這種想法,但過去之后我卻感到無比放松。同時,我跟比之前較少的朋友保持聯系,因此我的安排沒有那么滿了,雖然錯過了一些精彩的活動,但我現在并不在意這些。在周六下午,閉目養神,伸一個長長的懶腰,感覺到了屬于自己的時間,這才是更重要的。
最終我完成了這項試驗,我的“自欺欺人”讓我明白,社交網絡只是生活中的一項應用程序。在社交網絡上即時更新或長久發布的內容,雖然吸引了來自整個互聯網的關注,卻不能盲目地代替生活中面對面的溝通。在今年8月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再一次回到了社交網絡,而這一次,我沒有再感到像以前那樣嚴重的焦慮,因為我的心思都放在了處理重要的事情上,而沒有精力再去關注那些邊邊角角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