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絡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瀏覽網頁、進行網絡社交過程中,龐雜的網絡數據中包含大量的私人信息,對此,有美國學者宣稱“隱私權已經死了”。網絡的開放性、便捷性等特點,使個人隱私保護更加困難,稍不留神就會造成個人隱私的外泄。
此外,每個人都期待獲得個性化服務和體驗,社交網絡、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數據的大爆發。而大數據又產生了新的隱私,比如,你在使用APP客戶端、社交網絡、電子郵件的時候,你的信息正在被記錄下來,互聯網運營商會根據你發表的言論或者分享的照片、視頻、瀏覽的痕跡等,向你推薦你可能感興趣的資源和廣告;你用手機通話時,運營商可以知道你打給誰,打了多久,在哪里進行的通話等。
在大數據時代到來之前,這些記錄幾乎不會對普通人造成影響,因為這些信息的數量巨大,除非刻意尋找,人們不會注意其中的某些信息。但是大數據時代來了,社交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大數據把人的行為進行放大分析,從而能夠相對準確地判斷人的性格和行程。人們的這些信息可能被利用,甚至用于詐騙等犯罪活動。因此,人們對隱私泄露的擔憂不無道理,而法律及行政管理也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更好地保護人們的隱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