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了那么多的廣告和軟文,個人認為做營銷最容易犯的一個致命錯誤就是——八分傳播二分策劃。
在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時代,品牌方對渠道的掌控力變得非常微弱,傳播變成一件難度很高的工作,于是勤奮的營銷人紛紛想出各種辦法來加強傳播力度,我們也就越發頻繁地看到以下奇怪的營銷現象。
借勢營銷。范冰冰和李晨在一起了,瞬間無數個品牌都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把自己的品牌PS到人家的合影上,然后再牽強地想一句不知所云的話。類似的群體性模仿事件今年我們看到的顯然太多,以至于當天津港爆炸事件發生后,發表聲明說我們不借勢災難題材做營銷竟然成了一種高姿態。難道本來不就是應該如此的嗎!
自黑營銷。在自黑方面,神州專車幾乎堪稱經典。我不相信神州專車的營銷團隊預料不到“我怕黑專車”這一輪廣告出去會引發輿論的嘩然,從而損傷品牌的美譽度,但他們依然選擇這么做了。在權衡“到底是要傳播廣度還是要品牌美譽度”這個問題時,他們選擇了前者而放棄了后者,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效顰營銷。有些營銷人,看到別人的逗逼文章火了,于是就學著也整個逗逼的文章,看到別人用H5工具了,自己趕緊也趕時髦弄個H5頁面。魯迅先生不是做營銷的,可是他都知道“第一個把女人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材”這個道理。
事實上,在大眾媒體時代我們能更多地看到出色的策劃,而在社交媒體時代出色的策劃反而在變少。這是因為在大眾媒體時代,策劃的歸策劃,媒介的歸媒介,策劃人可以專注于內容而不用去操心傳播。
而到了社交媒體時代,策劃人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點擊量掛帥”的工作模式當中。在這樣的狀態下生產出來的內容,傳播量也許是有了,然而對品牌又有何貢獻價值呢?
我所說的“八分傳播、二分策劃”,并非是說在工作時間上的二八分,而是在重視程度上的二八分。今天的營銷人相比過去的營銷人,花在創意方面的時間肯定是更多了,因為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開始進行內容營銷。然而,這并不代表大家更重視策劃了,隨著傳播難度的增加,“面向傳播的策劃”逐步替代了“面向品牌的策劃”。傳播本來是為品牌服務的,它不應該成為目的本身,品牌才是目的。舉個通俗的例子,唱卡拉OK是好嗓子重要還是好音響重要?肯定是好嗓子更重要,如果嗓子不好,越好的音響越會放大嗓子的缺點。
洋洋灑灑批評了一大通兒,其實也是在批評我自己,這些錯誤我基本上也都犯過。錯誤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來該怎么改,我的答案是“八分策劃、二分傳播”。
那么到底什么是策劃呢?我的理解是策劃著力于回答如下重要而基礎的問題:你是誰?你的客戶是誰?你的客戶的需求是什么?對你的客戶來說,你的核心價值點是什么?如何進行創意創作?
創意并非信馬由韁,它更像是放風箏,風箏自由飛翔的半徑是線的長度。那么什么是線呢?就是前面說到的品牌基因、客戶定位、客戶需求和核心價值點。初階的營銷人做創意,往往會脫離品牌要素,只考慮是否能夠吸引受眾的眼球,從而陷入到我所說的“八分傳播、二分策劃”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