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你死在我的朋友圈里!”近日,這條微信在朋友圈里瘋傳。“自從有了微信,我們不僅有了朋友圈,還有了活在朋友圈的朋友、點贊之交以及死在朋友圈的朋友。”
但是在我們越來越依賴于這些工具的同時,新的問題也不斷考問著我們自己,我們真的還懂怎么交朋友嗎?
“好友測試”網友反感
“教你一招,打開微信設置,通用里有個群發助手。全選,把我發給你的信息發一下你就知道誰把你刪了,方便你清人。”想必玩微信的人們對這條信息都非常熟悉了。
43歲的顧小芳(化名),在無錫市一家私企工作,她的微信圈里有600多位微信好友,不過,如此規模的“好友”卻并沒有讓顧女士感到歸屬感,相反,最近,她還覺得朋友間缺少信任。
“就這條測試朋友的消息,我最多的一天收到了三十多條。起初并沒有覺得什么,但這樣的消息越來越多,也增添了我對朋友的疑問,既然不相信朋友關系能繼續維持,那為什么還要加我為好友呢?”顧小芳抱怨道。
類似的煩惱也出現在在鐵路部門工作的王林(化名)女士身上。記者調查后發現,收到這樣測試好友消息的人有很多很多,但絕大多數網友都表示,“很反感接到這樣的測試。”
“點贊”成了社交應付
想必大家對微信圈中的“點贊”功能都不陌生,看到“圈中好友”發布了諸如曬吃、曬旅游、曬孩子、曬生活中各種點點滴滴的照片后,先不管三七二十一,點個贊唄!既給了人家面子,又增強了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存在感,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當“點贊”逐漸成為一種社交符號,隨之產生的“點贊之交”同樣令微信人群困惑。
“我微信好友很多,起初發布照片或者文章,看到朋友點贊,自己也很高興的,因為這表示你被對方重視著。但是,我有一次寫了一段生活感慨發在朋友圈里后,當時點贊的人很多。可是,第二天當我問起點過贊的朋友關于這段文字的大致內容時,大家還是再次翻看了手機后才知道。經過這次,我才明白,原來點贊只是朋友圈里的好友應付朋友的一種手段,這讓我對友情產生了懷疑。”在省級機關某直屬單位工作的黃杰(化名)說。
不得不說,當“點贊”成為一種網絡社交慣性時,寄托于其中的友情到底有多牢靠是很值得推敲的。
“我總覺得現在的人情味越來越淡了,不像我父親那輩人,他們不會用朋友圈,卻維持著長達50多年的真摯友情。我們每天在朋友圈見面,互相點贊,但似乎僅限于點贊而已。”針對“點贊之交”,在南京市市級機關某辦公室工作的魏小虎(化名)吐槽道。
我們真懂如何交朋友嗎
網絡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但從“清人短信”到“點贊之交”,為什么人們的社交困惑反而越來越多了呢?
對此,有關專家認為,在傳統社會,人與人之間從相識到相交、相知,需要漫長的過程,而促使友情形成并維系其中的,是相交雙方的共同經歷,這種經歷可能是同窗、同鄉、同事,或是共同經歷了某種艱辛,這樣建立的友情往往是穩定而牢固的。而移動互聯的普及,使交友成為一件極其簡單的事。由于缺少深入了解、共同經歷,這種友情在社交粘性方面很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由此產生諸如信任缺乏、友情淡漠等現象也不足為奇。
其實,社交是人類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今天,當我們糾結于“清人短信”、“點贊之交”為我們帶來的社交困惑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反思一個問題—今天的我們真的懂得交朋友嗎?也許,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恰恰是放下手機、抬起頭來、走出斗室,與朋友一道有所經歷,形成牢固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