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景辰
提起LOGO臉上沒有嘴的微信(Wechat)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了,但是提到LOGO臉上只有嘴的飛信(Fetion),很多年輕的朋友可能是非常陌生的,曾經它比微信還火。
飛信誕生于2007年,是一款由中國移動推出的“綜合通信服務”類的應用,它能夠實現互聯網和移動網間的無縫通信服務。
和微信類似的功能,但是服務卻比微信人性的多、強大的多,飛信不僅可以從手機上注冊,還可以在電腦上注冊開通使用;飛信不但可以免費從PC端給手機發短信,注意,這里說的是短信,而且不受任何限制,能夠隨時隨地與好友聊天、無限發送免費短信、加入多方語音通話……
曾經最美好的大學時光、最溫馨的記憶都保留在飛信里:和女朋友的聊天、輔導員的會議通知、學生會的活動信息、社團的組織安排……等等最深入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通過飛信來進行的,當年在高校里新交了朋友,不是互加微信,甚至不是互留手機號,而是互加飛信,因為那時候溝通方式還沒這么方便,QQ雖然便捷但是流量很貴,短信方便但是收費,而飛信則是免費的短信。
毫不客氣的說,飛信比微信的體驗要好的多,具體來講,如果別人給你發微信而你不在線你能收到消息嗎?不能吧!但是飛信能,如果你沒登錄飛信,朋友給你發送的消息會以免費短信的方式放松到你的手機上,至今在這個方面微信都沒有超越飛信,畢竟飛信是運營商的背景。
但是好景不長,如此優質的產品在2011年微信出來之后被迅速搶奪了地盤:
而現在飛信雖然沒死,但也就此被碾碎在高速運轉的互聯網的齒輪之下。
飛信隕落的直接原因是組織結構混亂
在那個沒有微信、QQ還是2007版、手機是塞班的天下、平板還沒出世的年頭,飛信是除QQ外最知名社交工具。作為運營商中國移動旗下的一款明星產品,中國移動在飛信身上可沒少砸銀子,飛信5年的研發費用就有足足30億,而這還不包括中國移動負責該業務的互聯網基地的相關費用和飛信推廣費用。
而當年飛信剛剛出來的時候,曾說要搶走騰訊20%的用戶,而當年飛信也確實有那個勢頭,最輝煌的時候,飛信活躍用戶超過9000萬,那可是2011年!不過在今天看來儼然成了一句笑話。
飛信的隕落有很多人將原因歸結于飛信繁雜的開發、運營、管理、支撐、銷售主體,有多么繁雜呢?
飛信名義上的品牌及業務運營推廣方是中國移動集團,直接面向客戶,也是主要的投資方。即中國移動集團是飛信產權所有人,就像國資委,具體而言是總部數據部行駛指導管理權。
飛信運營實際管理方卻是互聯網基地,但是負責飛信產品的名義上管理和運營,接收來自總部數據部的指導和考核的卻不止是互聯網基地,還有卓望。
飛信產品的實際開發、運營、支撐、服務方確實神州泰岳,其收益來自上市公司的公募資金和股票收益。
而負責飛信業務銷售推廣和資源投入的卻是中國移動各省分公司。
一款產品的運營、研發、銷售、支撐等多個需要系統配合的環節卻分別歸屬36個各自為戰的主體,所有權與經營權被分離、收益支配權與市場風險被分離,這就導致了飛信多利益主體、多元利益訴求相互博弈的復雜體制,從經濟激勵的角度來看,恐怕沒有任何一方有足夠的積極性主動去把飛信這個產品搞好。
飛信隕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固守僵化的傳統思維
雖然飛信組織結構繁雜混亂,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移動在這個項目上的實際投入一點也不少,5年30億,這絕對是大體量的投入,按道理說有這么多個土豪爸爸在支撐著,就算是打水漂也得有點動靜不是?但飛信的隕落恰如泥牛入海,悄無聲息。
我認為飛信的隕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固守僵化的傳統思維!
除了體制掣肘,運營商本身,在業務管理、產品思路、市場策略上就完全沒法跟互聯網敢死隊式的操盤手法去比肩。為什么這樣講,因為當年如果用除移動手機號之外的運營商手機號碼注冊使用飛信,是無法使用的,這狹隘的移動用戶優先原則 從2007年一直延續到2012年,整整5年時間,2010年智能機開始普及,飛信又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發展最快的兩年,直到2012年,飛信才實現了其他運營商號碼使用軟件的基本功能,開放注冊,但在一些功能使用上,有別于移動用戶,其他運營商用戶是需要交費的。試想5年的時間讓飛信白白丟掉了多少用戶!
2012年,微信發展起來了,還有飛信什么事?這時候開放還有什么用?這不能說是屋檐下面打雨傘那么多次一舉吧,至少也是冬天地里爛掉的蘿卜——拔晚了!
中國移動固守僵化的“籬笆墻保護”思維是為了維護中國移動短信運營商的利益,但是中國移動卻沒有看到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如果你現在拿出手機翻出短信頁面,相信你就明白我說的話了:
中國移動辛辛苦苦死守著的短信業務現在早已不再是溝通和交流的主戰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不著急的事情一般都在微信、QQ上說,著急的事情就直接打電話、需要備忘的事情發郵件,短信的定位非常雞肋,而中國移動對雞肋的處處維護就造成了短信結結實實的成了驗證碼、垃圾廣告的天堂。
自我顛覆是長遠發展的保障
傳統企業的弊端就在于固守僵化的思維,而互聯網企業則不然,企業內容講究狼性,不是那種“天天喊狼性卻天天喂狗糧”的假大空,是真正的講究狼性,而企去業也因此而真正的達到自我顛覆、自我進化。
自我顛覆是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唯一能讓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有力保障。
舉例來講,騰訊內部放著手機QQ不全力以赴的繼續優化,居然放任張小龍去另起爐灶搞微信,這放在傳統企業里來看簡直是胡鬧騰,會被領導直接呵斥收拾東西滾蛋的,而馬化騰卻不然,收到張小龍關于另起爐灶搞微信的郵件后,立馬召開會議,不但不反對,反而是一路綠燈,甚至為此內部削山頭,發內部信給大家講道理:“不要拒絕變化,抵抗是沒有用的。”
所以傳統企業要想謀求長遠的發展,一定要有寬容的心態,自我顛覆,
當傳統的模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遭遇到巨大沖擊后,短信和語音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被其他服務替代。但飛信卻在一條腿靠短信跟語音支撐身體的同時還想把另一條腿邁向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這就尷尬了!你在原始社會長矛玩的很溜,這不代表進入火器時代,你的長矛還能夠和新時代的火槍抗衡,即使你武功再高,也會被一槍撂倒!
如何自我顛覆
我這里將自我顛覆,并不是說全盤照搬,互聯網怎么玩就有樣學樣,現在的微信就有這種趨勢,心態很急,處處模仿痕跡明顯,但卻效果不佳,這是為什么?
因為照搬互聯網模式無異于跳火坑,因為互聯網的免費補貼首先就很難復制,互聯網企業產品是以快速獲得海量用戶為基礎的,當用戶達到海量的時候,獲取用戶的均價幾近于零,而作為傳統運營商的中國移動如果照搬這種模式,那投入的基站、網絡建設等大手筆的投入絲毫顯示不出價值;其次傳統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業務穩定,很難在自我顛覆的時候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執行力;第三是習慣了傳統玩法的傳統企業不善于制造勢能然后在借勢營銷;第四是傳統企業是基于硬件設施為優勢,突然之間從傳統實體整合到線上虛擬會有明顯的不適應和落差感。
如果說飛信一股腦得朝向微信、QQ,跟它們玩移動互聯網,那么智能加速飛信的死亡進程。
運營商完全不必加以自己的短處和互聯網企業的長處來斗爭,因為就算你加入進來,按照他們的套路,除了砸銀子,其他的你一點優勢都沒有,互聯網企業的速度又不是運營商能夠跟得上的。
自我顛覆是要基于自身優勢,結合新興趨勢,去做適應性的調整。
飛信的最大優勢在于背靠中國移動及運營商強大的硬件支持,比如基站網絡的優勢,如果能夠結合中國移動的優勢,以基站為核心,開展社區化的社群運營,放開聯通、電信的限制,將社區鄰里結合起來,公眾號也別抄微信了,做更接地氣的社區新鮮事推送,我相信這一點上飛信有著無可媲美的優勢,再次,結合手機積分,做一些積分兌換的商城服務,這比微商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
如果擔心用戶數的化,完全可以結合自身運營商的優勢,一個月送200M流量或者是送5元話費,讓用戶獲得實實在在的優惠,我相信用戶一定能蜂擁而至,雖然是對運營商來講不是無關痛癢的小恩小惠,但是這總比坐以待斃強吧。
其實為了適應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運營商們還分別先后推出過“飛聊”、“沃友”、“翼聊”等不倫不類的社交軟件,巨大的投入之后也都沒有了下文,真的是拿著國家跟投資者的錢不心疼??!
總結
值得一提的是飛信前身的名字叫做Femoo,當初就是因為Femoo這個名字的發音類似“墳墓”而沒有采納,中國移動花了大量精力去考慮改名,可惜呀改了名字卻沒有轉變思路。
LOGO上只有嘴的飛信從最開始的豪言壯語到最后的檐口無言,而LOGO上只有一雙眼睛的微信卻做到了洞察趨勢,不斷自我顛覆,“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如果不能夠依據自身優勢進行自我顛覆,即使你名字起的再響亮,也難逃走向墳墓的結局。
更多專業報道,請前往各App商店搜索下載“界面新聞”,或點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