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中國移動將在12月推出“企業飛信”,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溝通協作整體解決方案,致力于提升企業溝通協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新推出的企業飛信跟以往的飛信不同,可以獨享專線網絡,還有類似微信朋友圈的“工作圈”,OA應用、團隊云盤、企業通訊錄、團隊協作等功能。
結果,消息剛剛發布,就有媒體將企業版飛信與微信進行比較,甚至還拿早已經“作古”的短信業務來描述中國移動的沒落。當然,也有人再次翻出舊賬,比如中國移動的飛聊和國內多數人都根本不知道的JEGO。
實際上,企業飛信根本不是用來對抗微信的,也不會對微信構成任何的沖擊。微信是定位為個人使用,企業版的微信推出時間也不長,而且也是為了抵御阿里旗下的“釘釘”的偷襲。
根據阿里發布的2015年度財報,釘釘在一年的時間里從0做到了近100萬家企業用戶,而與此同期的微信企業號卻僅有不足60萬用戶,所以,在2016年年初,微信推出了企業版,用來對抗釘釘。如今,飛信推出企業版,難道也是為了對抗“有名無實”的企業版微信?
如今,微信的用戶數已經突破8億,雖然在財報上用戶數字依然在高增長,可實際活躍用戶與使用人數卻必然處在即將到達天花板的位置。即時通信軟件已經高度飽和,此時去挑戰微信,已經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
在個人用戶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企業通信業務成為了香餑餑,而這塊市場其實是電信運營商比較傳統的優勢地帶。不過,電信運營商為企業提供的通信服務依然停留在電話時代,移動互聯的產品沒有跟上,需要趕快行動。在這個時候,中國移動發力去做企業版飛信,應該更多是從發展自身業務進行自我替代的需要,只是現在略顯遲緩。
中國移動曾經推出了“競品”飛聊卻早已經下線,中國聯通的沃友也早已不見蹤影,中國電信的易信聲勢不再,也只有中國移動的飛信還在勉強生存,在經歷了移動互聯網初期的繁榮而頑強堅持下來之后,飛信有望在實名制的大潮下煥發生機。
互聯網業務都有一個規律,只要是領先的就會形成馬太效應,在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便無對手,即便后來者苦苦追趕,甚至找到了對方的命門,也從來都是無濟于事。百度頂住了騰訊搜搜、搜狗、360搜索等等的輪番沖擊,不僅市場份額沒有跌,反而主導地位越來越鞏固。騰訊的QQ微信也將飛信、米聊、來往等的發展徹底壓制,同樣,淘寶在C2C電子商務領域已經是一統江湖,不管是騰訊還是京東,都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有所作為。
如此,互聯網行業的超車機會只能寄希望于技術的革新與時代的進步,當通信技術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原來的超強的應用就會自然而然被替代,關鍵問題是被其他公司的產品替代還是被自家公司的產品替代。微信對Q Q本身就存在一種替代關系,但卻是騰訊一家的產品,由此也成就了騰訊的強大,中國移動雖然做了飛聊,但最終放棄了這條發展路徑,也是等待新的機會,比如融合通信時代。
當然,有機會不一定就代表可以抓住機會,盡快行動堅持到底往往是電信運營商整體缺失。比如,在一年多以前,中國移動為更好發展融合通信“新消息”、“新聯系”、“新通話”業務,提出將融合通信業務與飛信業務進行融合升級改造,形成“和飛信”產品品牌。如今,融合通信在哪里,和飛信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