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已將熟人社交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陌陌已經證明陌生人社交難以變現的今天,半熟人社交就成了支付寶不二的選擇。
今天,支付寶更新了9.9版本,又再一次“離微信更近了一步”:
如上圖,本次更新主要有以下幾點:
朋友圈放到了首頁,并且推送了一票“可能認識的人”(據分析,這里的推送來源是通訊錄里好友的好友,即二度人脈);
個人主頁增加好友信息、好友消息及朋友圈入口。
這樣的更新再次引來了一圈吐槽:
“想變微信想瘋了?“
“這么惡心?!我會想刪除支付寶好友的。”
“為了做社交也是拼了。”
……
支付寶在強化社交方面的嘗試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但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為什么支付寶要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呢?支付寶本次更新又有什么企圖呢?我們不如從頭說起。
一、支付寶為什么要做社交
關于這一點,從支付寶涉足社交開始就眾說紛紜,個人比較贊同的觀點是:
支付寶并不是要做社交,而是要做“社交關系的支付場景”功能。
社交功能為支付寶帶來的有:更高的使用頻率、用戶的社交關系鏈、用戶的社交賬號和數據,這些對支付寶的好處數不勝數:
1、更高的使用頻率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線下支付場景,這個不必贅述,微信支付就是身邊最好的案例;
2、用戶的社交關系鏈帶來社交關系下的支付場景,如轉賬、借條等功能;
3、以社交賬號“替換”支付賬號,可以減少用戶在轉賬、付款等環節的操作步驟,提高轉賬等流程的用戶體驗;
4、社交數據是對阿里的芝麻信用等應用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數據寶庫。
因此,就算沒有微信,支付寶也會在強化社交這條路上義無反顧,更何況現在還多了一個對標的對象。
二、支付寶做社交的經歷和教訓
去年,支付寶在強化社交方面有兩大動作:一是被戲稱為“微信+大眾點評”的9.0版更新;二是春節期間掀起一陣“集福風”的福袋功能。
前者,是支付寶對微信的學習和參考。我想支付寶也知道,微信的真正核心不是朋友圈、搖一搖這類社交功能,而是其通訊錄和即時通訊功能(所以在微信的Tab上,消息和通訊錄一直在發現的前面)。因為,社交并不是剛需,通訊才是。從QQ到微信,通訊功能才是騰訊牢牢抓住用戶的核心,社交功能只是讓用戶更加活躍的錦上添花。
但這樣的參考從開始就注定了結局,當微信已經通過通訊錄牢牢抓住用戶的熟人關系圈和通訊場景時,支付寶是很難去改變用戶的習慣的。
而后者,是支付寶對微信用戶熟人關系圈的強襲。通過高額的活動獎勵來刺激用戶將通訊錄名單從微信轉移到支付寶,這是支付寶做春節福袋的野心。但這一野心也落了空。用戶習慣很難改變,而用戶的社交關系圈則更難遷移。
三、支付寶的思路轉變
通訊功能無法與微信爭勝,社交關系鏈也遷移得零零散散,支付寶在熟人社交方面的努力失敗了。但社交卻還是必須走下去的路。
只是,得轉個彎了。
回過頭來再看看這次更新:
在熟人關系圈和二度人脈之間,支付寶選擇了二度人脈;
在通訊功能和朋友圈之間,支付寶選擇朋友圈。
由此,我們或許能猜測到支付寶的轉變:從熟人社交轉向半熟人社交。
首先,我們來說下社交關系的幾個范圍:熟人,半熟人,陌生人。
熟人關系,是指接觸頻率最高,關系最私密的關系,這也是微信的朋友圈最主要的應用關系;
半熟人關系,是指有一定社會關聯但又不緊密的關系,如二度人脈,校友這類,典型的社交應用有QQ空間、人人網;
陌生人關系,無須贅述,曾經的陌陌是最典型的了。
而其中,熟人關系的黏性最強,互動頻率也最高,但也最為封閉;陌生人關系最為Open,但流失率也最高;半熟人介于兩者之間,不像熟人那么封閉,也不像陌生人那樣稍縱即逝,有較多可發掘的場景。
那么,支付寶憑什么做半熟人社交呢?我們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有場景,這是商業目標。
半熟人社交所帶來的豐富場景:聚會AA,結伴旅行……不僅大大提高支付寶的使用頻率,也給阿里系的其他應用帶來了導流的契機。
2、有空間,這是市場機會。
人人網、開心網這類半熟人社交社區都已成為明日黃花,而QQ空間的用戶屬性與支付寶重合度并不高。這正好給了支付寶切入市場的空間。
3、有黏性,這是支付寶自身優勢。
半熟人社交如果無法形成足夠黏性,也很容易走向失敗,無數社交應用的落寞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支付寶由于支付剛需所帶來的用戶黏性,對此可以一笑置之。
綜上述,在微信已將熟人社交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陌陌已經證明陌生人社交難以變現的今天,半熟人社交就成了支付寶不二的選擇。
當然,你或許會說,只要微信稍微擴展下社交空間(其實現在微信所承載的社交關系也遠遠超過了熟人關系)就能把支付寶的這個企圖捏死,但不試試看,誰知道結果會怎么樣呢?
至少,支付寶的產品在給老板做匯報的時候,腰桿子能直一些了。
最后放一個彩蛋,支付寶的首頁在上滑之后可以看到一句“我是有底線的”,這句話究竟是誰對誰說的呢?大家不妨開開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