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話用在阿里的來往和釘釘身上,似乎再合適不過了。近日,釘釘對外宣布,已經服務了超過150萬家企業組織,并且已經為60個行業、超過10萬家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
就在4月初,釘釘還在深圳騰訊總部附近的地鐵站投放了一堆極具挑釁意味的廣告。“工作時用X信,總是被瑣事八卦分神,所以你一直在加班。”“用X信來開會,時間總是被浪費,所以你一直在加班。”類似的廣告語占滿了地鐵站50米長的通道。
沒辦法,互聯網的兵家之爭,向來如此明目張膽,哪天溫婉謙虛了,倒讓人覺得怪異。在釘釘地鐵廣告挑釁后沒幾天,騰訊的反擊就來了,4月18日,企業微信1.0版正式發布,騰訊宣布將在iOS、Android、Windows、Mac四個平臺同時推出企業微信。微信團隊表示,企業微信可以適用于從幾十人的中小型企業到上萬人的大型企業。
其實,在阿里騰訊互掐之前,企業社交在中國并沒有引起廣大創業公司的關注。分析原因有一大堆,但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一點,所有社交產品都面對著一個神一樣的對手——微信。而且中國人有個“壞習慣”,工作生活沒有明確的區分界限。以至于創業者無法判斷,一個細分領域的企業社交軟件究竟有沒有未來。
其實,在我看來,創業者們當初的判斷并沒有錯,企業社交這根骨頭,沒有鋼牙還真啃不下來。說服一個人社交,和說服一家公司社交,難易程度高下立現。而阿里、騰訊這樣的大佬來推企業社交,本身的說服力顯然要比一家創業公司強千倍萬倍,他們在設計產品時,更能引導一些中小企業去解決現實工作溝通中的一些痛點。像阿里本身一直做的就是針對中小企業的生意,釘釘的逆襲本就是其生態鏈上的水到渠成。
最后,站在一個普通職場人士的角度,想給從事企業社交功能開發的人一個掏心窩子的建議,不要讓效率跑得太快,落下了人性。目前,大部分企業社交軟件上的功能,都是站在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開發的,譬如釘釘最早推出時,有兩個主推的功能:已讀未讀和Ding。這兩個功能意味著你再也不可能明明看到還假裝沒看到,另外消息會以短信、電話等多種方式“使命必達”地推送給你,反正別想“裝死”!
而這一次,釘釘推出了只要在公司wifi覆蓋的區域內,即使手機沒有信號都能完成打卡的功能,讓你無論在地下車庫、電梯,抑或是公司附近的早餐攤,都能用手機完成打卡。我記得當時的掌聲異常熱烈,是啊,老板不是“沒人性”,只是沒有找到更好的管理辦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