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一個月企業服務市場熱鬧非凡:
4月12日,騰訊總部附近的深大地鐵站過道出現了阿里釘釘的巨幅廣告。
這一周之后的4月18日,企業版微信宣布上線,正式進入企業服務市場,開始與釘釘正面交鋒。
再一周之后的4月26日,釘釘召開戰略發布會,公布了多項產品更新以及釘釘3.0的進度,對企業微信進入這一市場的挑戰作出回應。
那么這兩款產品在使用中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來看我們對這兩款產品完整的體驗。
產品設計和功能對比
第一步,登陸注冊:企業微信單一,釘釘更開放
從注冊登錄開始,企業微信目前只支持已經開通QQ企業郵箱或者微信企業號的團隊直接導入員工通訊錄,在冊的員工可以通過手機號、郵箱或者微信登錄,開始使用企業微信。
相比之下,釘釘則更為開放。目前釘釘支持以個人通過手機號注冊,加入之后可以在App內操作找到自己的企業或者組織。
除了注冊上的差異,不需要登記企業信息作為前提,意味著釘釘不僅可以用在公司內的協同,它還可以用在各種非公司的組織內部溝通,比如學生會、居委會等等。
企業微信比釘釘晚上線了一年多,不管是為了初期純粹“服務企業”的考慮,還是為了徹底劃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企業微信在這第一步上都顯得保守。
第二步,溝通和群聊:一個是“企業內關系”,一個是“工作關系”
企業微信,建群的方式與微信相同,不過由于不能添加公司外部的好友,所以所有的群組織都是限定在企業群和它的子群。
釘釘建群的入口,也在主頁右上角的“+”中,但在二級菜單里它又細分為普通的“企業群”、澡堂模式下的“私密群”以及不限于企業的“群聊”功能,此外釘釘還支持添加非本企業的好友。
可以設想,沒有外部好友,會給一部分企業和一部分工種帶來不便,比如公關媒介這樣的職業就需要頻繁添加外部好友。目前,企業微信更強調企業內溝通,釘釘則更接近完整“工作關系”的建立。
第三步,協同工具:簡潔 VS 豐富
企業微信的協同工具功能被放到了二級菜單中,用戶需要先找到“我的工作臺”,再進入公告、考勤、報銷等流程工具中。
而釘釘的協同工具位于一級菜單的居中位置,里面除了企業微信已有的功能外,還有共享文件夾、日歷等等等,找到“添加應用”,還可以在釘釘的工作臺中加入其他官方內測階段或是第三方的應用。而企業微信暫時沒有第三方應用接入。
在這部分上,企業微信的設計相對簡潔,跟微信保持了較高的一致性,用戶容易上手。而釘釘更加注重APP在協作時的效率,一些常用工具有比較淺的入口,操作效率高,但學習成本也相應高一些。
此外,釘釘接入的第三方應用是一個亮點。企業微信1.0版本上線時,官方已經提到生態建設是企業微信下一階段的重點。就目前來說,釘釘暫時領先。
第四步,協同工具:自定義流程
以審批功能為例,目前企業微信的審批只開放請假和報銷兩類;
釘釘則包含了出差、外出、物品領用、通用審批等模板,另外還可以根據需要添加更多通用模版,管理員可以自定義公司需要的審批流程。
我們可以在第三張截圖中看到,“模版”之中大部分為入駐企業已經產生的UGC內容,目前尚不知曉這部分內容是否是從“自定義添加審批”處獲得,但已經可以看到釘釘上初步的生態。
第五步:其他“個性”功能
企業微信的“休息一下”,可以選擇“小休”或“下班”兩種狀態,在休息模式下不會收到消息提醒;
釘釘的“ding一下”卻正好相反,能把消息以應用推送、短信甚至電話的方式向所有選定的接收人進行廣播,并且能看到是否已讀。
關于這部分大家評價褒貶不一。多數情況下,管理者更傾向于釘釘,而員工則傾向于企業微信。
究其原因還是在于企業微信更注重“人性化”,保護員工的“權益”;而釘釘更注重企業的權益,意即“效率”。這點下文還會繼續講到。
第六步:個人中心
企業微信,與微信中“我”的界面十分相似,簡潔,沒有多余的元素;
而釘釘包含了許多工作之外的社交元素,如紅包、福利社、邀請等功能,以及團隊等級和評分制等。
或許是受阿里一直以來想要進入社交應用市場的影響,釘釘在這一部分顯得并沒有企業微信那么“專注”。從UI界面上我們就可以看出,相比于企業微信,釘釘更像是QQ。
仔細想來,諸如“權益”、“福利”、“邀請”等詞匯,其實與企業服務并沒有太多關系。
僅僅從使用角度,雷鋒網記者總結是企業微信傾向于簡潔和一致,釘釘傾向于提供方便(豐富)的工具和效率;企業微信剛剛完成了溝通溝通以及初步的協同功能,釘釘在這方面已經摸索地比較完善。
當然拿企業微信1.0版本和釘釘2.0版本比較是有失公平的,我們也期待2.0的微信進化到什么程度。
產品經理說:企業微信VS釘釘,誰更有優勢?
關于更多釘釘、企業微信設計上的對比,雷鋒網(搜索“雷鋒網”公眾號關注)記者還采訪了企業服務領域創業公司成者科技CEO周康。
成者目前的業務主要是做企業級的圖書掃描,周康本人也是多年的企業級服務產品經理。他在企業微信開發時,也曾向產品團隊提過不少意見。
畢竟企業微信剛剛起步,目前來看釘釘的產品相對更成熟一點。
事實上,因為企業微信和釘釘都是想要去做平臺級的產品,所以產品本身的設計從商業模式上說并不是最重要的,其實最終拼的是兩者推廣用戶和拉攏開發者的能力。
在談到產品設計上的具體差異時周康表示,從整體來看企業微信顯得更加保守。
從UI風格來看,釘釘相對更年輕一點,企業微信相對保守;
在群組消息方面,釘釘的群組消息隨時能夠顯示大家的閱讀狀態,而企業微信則選擇保守的默認不顯示閱讀狀態,只有在希望顯示閱讀狀態時才可以選擇使用回執消息功能。
對“回執消息”這一功能上,周康認為企業微信是好意,但有可能弄巧成拙。
兩者設計上的出發點很好理解,釘釘是為了提高企業的溝通效率,企業微信是為了保護個人的隱私。兩種方式的優劣目前暫時不好判斷,但我個人更傾于向前者。畢竟工作還是要講求溝通效率,看到了就是看到了,沒看到就是沒看到,好給發消息的人再一次提醒對方的機會。
而企業微信的做法,說是為了照顧個人的感受,實際上會帶來的后果是:看消息的人有可能會假裝沒看到,而發消息的人也總可能會覺得別人是在故意假裝看不到,反倒容易造成一些不好的結果。
釘釘的設計,實際上就是讓ARCI法則中非常重要的“I”變得更簡單、更高效一些了。
(注:ARCI法則中A代表Accountable, R代表Responsible,C代表Consultant,I代表Informer,是告知之意。)
作為企業協作工具,企業微信和釘釘都提供了免費電話功能,在這方面周康認為釘釘同樣略勝企業微信一籌。
釘釘免費電話的方式是每個月贈送每個人300分鐘(400或500),而企業微信則是注冊后贈送整個公司1000分鐘。從這個角度看,釘釘的投入可能更加地用心。因為這個免費電話的好處其實并不止于免費,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一個有效的‘企業通訊錄’。平時大家很有可能會漏存某個同事的手機號,真有急事想找人的時候就會變得很困難,恰恰釘釘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因為是以手機注冊的,所以肯定綁定了手機號。
而企業微信方面卻可以用企業郵箱直接導入,可以不填手機號,所以我認為這方面釘釘做得也相對更好一些。尤其是釘釘還將‘聯系人’里的企業通訊錄做了置頂,能夠少點好幾步,便于查找。
而釘釘也并非沒有問題,周康認為主要是在學習成本和教育用戶的思路上存在問題。
比如‘釘釘’這個名字本身就很奇葩,完全不知道是啥。
此外,里面的“釘一下”功能名字起得也很是無厘頭,新用戶完全不知道是干啥用的,無形中增加了用戶的學習成本。
還有‘澡堂模式’這個功能也是個奇葩,如果沒有下面那一段解釋完全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道是釘釘的產品經理過于自信的認為可以教育好自己的用戶,還是就是這么特立獨行。
對于企業服務應用開發上的難點,周康認為主要是在企業的形式太過復雜。
畢竟這兩款產品都還在摸索階段,能夠把2B改成這種樣子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因為企業里面的邏輯和層級實在是太復雜,每個公司管理和需求不一樣,想要在大多數情況下適用很難。
而對于兩者誰能夠最終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周康表示:
目前對這兩個產品的感覺比較矛盾。理論上微信的團隊應該是更加擅長做APP的,但是因為是2B再加上起步較晚,所以釘釘方面也有優勢。
釘釘目前總體來說確實做得不錯,能夠把2B的產品簡單化到這種程度已屬不易,但是目前針對不同行業的功能模板還不夠充分,希望未來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提示行業分類和選擇。
企業微信方面,畢竟騰訊的產品能力總是讓人信服的,但是2B和2C的思維和產品方式完全不一樣,到底是讓企業微信定位在讓工作更像生活,還是讓工作就是工作?如果能夠做好這一點,我還是很期待它再發展一段(豐富功能)后會是什么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