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instagram上線紅遍全球,其勢頭超越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臺,豐富的濾鏡效果,順暢的圖片分享流程,鮮明有趣的社交屬性、明星網紅的高活躍度等,讓Instagram迅速成為全世界年輕人的寵兒。隨后,中國的圖片社交軟件層出不窮,一大波主打圖片社交的產品應運而生,早有聲稱是中國Instagram的喜瓜,近有最近舉辦了上市路演的in,還有一直要跟中國Instagram撇清關系的nice。
今天筆者選取其中兩款用戶基數較大在年輕人中使用量較高的軟件,通過幾組數據對比,看看究竟誰才是中國的Instagram。
幾組互動數據
我們在in和nice上取樣分析,以兩個平臺的普通用戶為樣本,分別選取粉絲量為50、100、800......到10000的用戶,分別比對相同粉絲量用戶的照片數與互動數(評論、點贊、分享等),其中用戶自主生成照片的數量nice是in的2.2倍,互動數nice是in的2.5倍。
互動數據代表著社交產品的活躍度與生命力,他跟使用時長一樣反應著用戶對產品所供給的價值的依賴程度和深入程度,若用戶只專注于自己的賬戶而并非其他用戶的內容,那么“社交”便是形同虛設的形容詞而并非是產品的屬性分類。
用戶跟誰社交
據Instagram官方數據顯示,其女性用戶占68%。均衡的男女比例,將社交的本質得以展現,真實的反映了人性以及生活的本質,這種平衡為“曬照”增加了更多的沖動與原動力。
再來看看nice和in用戶的男女比例:(根據兩個產品對外公布的數據)
nice對媒體的公開數據顯示,女性用戶占65%,男性占比35%,與Instagram接近,趨于平衡。
in對外公開的數據中,女性用戶占92.1%,男性用戶只有不到8%。女性用戶占主導的產品很難產生社交關系,由此來看,in更像是美柚,大姨嗎等女性垂直社區。
均衡的男女比例,才會滋生出“社交”的花朵。
品牌合作以及用戶興趣
Instagram商業模式日漸成熟,eMarketer的報告顯示,預計2016年和2017年Instagram營收將分別達到15億美元和28.1億美元。那么我們來看看國內的“Instagram們“的品牌合作情況。
近期,in宣布與歐萊雅簽約年度品牌合作,可in的用戶似乎對歐萊雅反響并不熱烈。筆者選取了歐萊雅旗下18個品牌的標簽,對比這些標簽在兩個產品里的關注人數,nice是in的3.5倍;而所有打過歐萊雅標簽的照片,nice是in的2倍。
筆者進而選取了30個與年輕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品牌,(包含服裝,配飾,電子產品,餐廳,生活幾個類別),這30個品牌在nice和in的標簽相關數和關注數對比數據反應了兩個產品里年輕人對于品牌的關注程度,結果不言而喻。nice用戶對于品牌更熱衷,曬出的品牌標簽數及照片數量也更高。
關于網紅
相信很多人使用Instagram,是為了關注自己的偶像,歌手演員、體育明星,甚至是總統奧巴馬也會時不時的玩上一把。而隨著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消費升級,網紅的影響力觸達著當下年輕人生活的各個方面。社交平臺里的網紅扮演著穿衣小助手,購買決策影響者,甚至人生導師的角色。網紅的活躍與否從某種程度上印證了平臺的活躍情況。
in公布的數據顯示有100+的明星及網紅大咖入駐平臺。而記者卻發現入駐in的明星照片量基本在個位數。而入駐nice的明星活躍度相比in要高,照片數基本在百余張,最新的照片發布日期也距取樣日較為接近,當然粉絲活躍度也更高。
去年11月,in宣布《達人扶植計劃》,表示利用內部和外部的資源,幫助時尚達人擴大影響力,更進一步探索并幫助達人與品牌之間建立商業合作關系,打造in平臺上強力的意見領袖。盡管如此,效果似乎并不明顯。
同樣,針對明星網紅調取了相關數據(對兩個平臺的20個KOL進行數據取樣),結果:粉絲數nice是in的4.5倍,照片數nice是in的13倍;照片的互動(評論數贊數)nice則是in的6倍多。
無論是明星還是網紅,發布的內容關注度低,發布的積極性也會隨之降低;反觀粉絲,明星在該平臺發布內容越來越少,粉絲的關注以及活躍度也會隨之更低。這樣的惡性循環,無疑是加速該平臺的用戶流失。
誰才是中國的Instagram
nice”圖片+標簽“的產品形態讓讓用戶通過分享進而發現同好,健康的社交氛圍和對品牌的熱衷使其成為時下時髦年輕人的生活伙伴。
in雖然多次在PR稿中標榜自己為“中國的Instagram”。但在分眾及各種渠道廣告中,in的廣告語卻多為”修圖狂魔“”照片一秒變萌萌噠“”大頭貼紙相機“等作為吸引用戶的主要賣點,看來其成為“中國的Instagram”之心并非堅決。
在筆者看來,nice雖然并不愿意被人看做是中國的instagram,niceCEO周首曾也在多個采訪中說到nice與Instagram的區別,但是通過如上的對比,無論是產品的特質,社交性,還是在年輕人群體里的受歡迎程度,nice都更符合中國的Instagram。當然,比肩Instagram這種全球化的社交產品,nice在用戶規模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