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或許可以稱之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社交閱讀元年。先有京東收購拇指閱讀,以將高質量的UGC促動旗下紙質書、電子書的銷售,如果將社交閱讀的定義加以泛化,那微博在今年4月份開通寫書功能,以誘惑知名度高的網絡小說天王轉會,也可算社交閱讀的大動作之一。
微信讀書的到來,無疑再一次坐實了社交閱讀在新媒體時代不容忽視的商業價值。電商、游戲、金融……如同多年前騰訊將QQ視作多項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樣,微信帶來的巨大紅利也再一次讓騰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把握先機,積極開拓。當這一次微信將它那無所不包的觸角伸向閱讀時,能否再一次改變電子書市場格局?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簡化為,坐擁龐大的用戶基數,就可以輕而易攻下電子書領域的堅固堡壘嗎?微信4.68億月活躍用戶,這個天文數字一定讓豆瓣閱讀、多看閱讀包括亞馬遜在內羨慕不已。但是這些活躍用戶之于閱讀的價值幾何,實在該打一個問號。
從微信讀書的界面設計看,它是帶著鮮明的微信印記而生的。界面底布的“發現”與“我”直接照搬微信,而“想法”又很像豆瓣讀書的“短評+廣播”功能,它締造了一個有關閱讀的朋友圈,基于熟人關系的微信將細化為“基于在閱讀的熟人關系”,它還引入了微信運動中的“排名”功能,加入微信讀書的微信好友將會有一個游戲競賽式的閱讀排名比賽。在我看來,微信的這些基于游戲或運動而來的“刺激閱讀法”未必會在未來那么行之有效。也可以說,微信紅利帶來的巨大優勢非但不能讓微信讀書大舉攻城略地,反而可能弄巧成拙。
三點主要原因:
第一,看微信讀書現在提供的圖書,可以看出它是有意要與QQ閱讀做出區別來的,QQ閱讀基于目前閱文集團強大的網絡文學儲備,已經定位成網絡文學APP了。但一看微信讀書的書目可知,它將自身的競爭對手定位成多看、豆瓣、kindle閱讀這類較為深度的電子閱讀。這三者的閱讀用戶都不是熟人社交。以豆瓣閱讀為例,很多用戶怎么判斷一本電子書的好壞?它很可能去閱讀這本電子書下的讀者評論,而建基于豆瓣讀書的豆瓣閱讀,所提供的書評,可謂是國內除了專業的學術評論外,最具參考價值的評論了,更何況混跡于豆瓣讀書的有很多出版人、專業的書評人。而基于熟人關系的微信讀書,是不可能提供這樣的用戶原創評論的,它的“想法”是異常廉價的——它并沒有閱讀的基因。
第二,曾經微信做過一個公號內容類型閱讀統計,名列前茅的閱讀內容是養生保健和成功學心靈雞湯,基于微信如此龐大的用戶市場,這自然是在意料之中的。當微信試圖將大量的用戶遷移到微信讀書的時候,面臨的尷尬也就隨之而來:微信讀書的圖書質量到底想滿足哪一類讀者胃口呢?比如下載豆瓣閱讀的用戶當然知道自己將會看到什么種類的圖書,使用kindle閱讀的用戶可能就是為了看外文原版,讀者是帶著一種非常明確的目的性而來的。而微信讀書因為沒有先天的內容基因,一時間也就無法固定自身的讀者群。
第三,圖書定價問題。當用戶購買一本電子書時,除了方便攜帶的原因,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低價位了,目前微信讀書上的很多圖書一看你都會產生錯覺,這難道是一個紙質書電商APP嗎?是的,很多圖書的價位就像是打了八折的電子書。本來中國讀者在強大的盜版資源庫誘惑面前就缺少為電子書付費的意識、愿望,這么一來有多少讀者愿意購買正版電子書呢?
最后,用一句話總結筆者眼中社交閱讀的精髓:社交閱讀,本質上是閱讀不是社交,社交是閱讀前后的補充談資,切勿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