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問了朋友一個問題:自由的反義詞是什么?他不出意外的回答我:不自由。這個答案從語義上來說沒有錯,但是拿到現實中就不成立了。其實自由的反義詞并不是不自由,而是平等。
我們把這個問題帶入到美國看一下:最近在新聞里間歇看到美國總統大選拉票和民調的報道,民主黨和共和黨候選人又開始在電視、報紙、活動、演講中開撕,這兩個party撕了幾百年,撕來撕去其實都離不開“要自由還是要平等”的問題(拋開競選中的個人、家族的政治利益和目的不談)。比如對待同性戀婚姻的問題,更強調“平等”的民主黨普遍都持支持態度,因為同性戀婚姻是“要不要給同性戀人群婚姻權”的問題,讓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與異性戀同樣平等。另一個禁止持槍的問題,強調個體自由和權利的共和黨持反對態度,因為公民應該有持槍保衛自己生命財產安全的自由啊。
如果我要自由,那么我就要有比你富有、比你有學識、比你過得好的自由,我賺來的錢不能通過繳納高額的稅收來提供你的福利,因為花錢是我的自由,說到底就是我可以有跟你不平等的自由;如果我要平等,那么我就應該享受跟你同樣的福利,跟你同樣的教育,你賺來的錢應該通過稅收來分我,在我成家后,我們的階層、身份不應該有太大的差距,我們有平等的待遇,甚至你的妞不能比我的妞漂亮,你的談吐和修養不能比我好,別人對你的態度應該跟我一樣,你的衣服牌子也不能比我的高檔。
在一個開放的現代社會里,自由和平等二者的平衡是永恒的話題。倡導自由就容易發展出精英主義,倡導平等就容易發展出民粹主義;有人追求自由,也有人追求平等,從伏爾泰和盧梭的反目相向,到哈耶克和凱恩斯的世紀大戰,再到加繆和薩特的恩怨情仇,都圍繞著這個問題。
OK,自由和平等這種在政治社會亙古不變的問題是否存在于互聯網世界里?當然存在,而且在社交領域里尤其明顯,至于它具體的存在方式,請接著往下看。
1.基于單邊關系和雙邊關系的社交產品哲學
社交是最能快速映射社會文化的互聯網產品類別,每個社交產品都會有一個調性,這個調性來源于產品的功能、邏輯和最活躍的用戶群。我們拿兩個月活過億產品舉例,微博、貼吧,從分析用戶之間的“單邊關系”(內容生產者之間的關系)和”雙邊關系“(內容生產者和內容閱讀者的關系)開始。微博這個UGC平臺的內容生產方主要來源于大V,內容閱讀者跟大V之間的信息流動是單向的,閱讀者可以單邊關注生產者;另一方面,不同的生產者之間存在明顯的階層區分,導致影響力有著數量級的差距:王菲發個微博有1萬條評論,你發個微博有1條評論。
微博有運營和增長粉絲使你影響力增強的自由,你可以通過努力、資金投入來增長你的關注度,與別人拉開差距;你可以自由關注你感興趣的不同的人,這些人雜糅在一起形成了多元的內容,甚至你有發廣告和看廣告的權利,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刪除你不喜歡的。
所以微博具有了自由的三個基本條件:一定程度上的言論自由、選擇多元化的自由、通過努力使自己比他人更幸福(更有影響力)的自由。從單邊關系來看,微博的內容生產者之間是存在自由競爭的,從雙邊關系來看,微博的生產者和閱讀者之間是自由選擇的,所以,對于微博而言,單邊關系和雙邊關系具有邏輯一致性——自由。
反觀貼吧,這是多個分離社區的集合體(長尾社群),每個吧是一個單獨的、相隔離的社會,這個小型社會可以是基于某種興趣、也可以基于某個城市、也可以基于某個學校;吧內每個粉絲的話語影響力并沒有太大的差距,因為信息流按照時間在吧里排序顯示,你發的帖子和別人發的帖子都可以在同樣的位置被全吧幾十萬的人看到。正因為每個吧友都有平等的話語權,所以為了讓吧里秩序不亂套,必須由管理員(吧主)設立規則,禁止發布跟本吧話題無關的帖子、嚴禁發布廣告。從單邊關系看,內容生產者發帖并沒有本職的不同,沒有因為誰的好友多而傳播力強,帖子都會按回復時間在吧內排序,發帖者都會獲得同樣程度的曝光機率,這是平等的;從雙邊關系來看,生產者和閱讀者之間并不能自由選擇,你會看到所有吧友的發帖,但是這兩者又是平等的,并沒有影響力上的高低,所以,貼吧的單邊關系和雙邊關系也具有邏輯一致性——平等。
我們設想,假如讓微博更平等一點,所有人都可以發布能讓所有人都看到的博文,那么結果會怎樣?當然會亂掉,信息爆炸!或者根據鄧巴數字,每個人可以關注與被關注150人,每個人的影響力都一樣,那么顯而易見大V們會果斷放棄這個平臺轉投其他平臺;我們再假設,如果讓貼吧更自由一點,不再有信息流公告欄的閱讀邏輯,而是根據你的訂閱篩選吧友的發貼,那么“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就不會發生了,李毅大帝依然默默無聞。
我們再引入另一個流量巨擘——微信。跟微博貼吧不同的是,微信是真正的生態平臺型產品。從IM角度而言,單雙邊關系是平等,因為你和你的朋友聊天肯定是即時對等的;從SNS角度看,單雙邊關系依舊是平等的,因為朋友圈是封閉且信息對稱的;但是公眾平臺就不一樣了,基本的產品邏輯跟是基于訂閱和推送,單邊有競爭的自由,雙邊有選擇的自由。
可以看出,在社交領域,產品的單雙邊關系應該有邏輯一致性,你要么給用戶提供一個自由的環境,要么給予用戶平等的權利。很多失敗的社交產品從出生到長成都帶著傷,本來產品的基因是“平等”,在運營的過程中又標榜"自由",產品和運營并沒有達成一致,導致結構上的混亂。
2.垂直社交領域的延伸
上文已經論述過幾個大平臺的社交單邊及雙邊關系,我們把視角拉細,看看垂直領域。一方面,微信一直致力于將即時通訊、朋友圈、公眾平臺鏈接起來打造IM、SNS、社交媒體合一的社交帝國,但可喜的是在被微信把持了好幾年的移動社交大門后,陌陌頑強的成長起來了,這讓很多創業者驚喜的發現,微信龐大身軀下的陰影并沒有把所有社交領域都籠罩起來;另一方面,中國的社群越來越多元化,社會對個體異性的容忍度比以前強了很多。在9億移動互聯網人口的大背景下,行業、職業、興趣、性取向的差異都能成為垂直社交的前提。
我們把一些常見的垂直社交做一個簡單的區分,可以得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結論。
首先提出兩個概念:橫向垂直社交和縱向垂直社交。橫向垂直社交指的是基于某種行為或背景的社交產品,如自拍社交、問答社交、職業社交,這類社交產品其內容往往自由度較大,覆蓋面較廣,并會激勵用戶層級的形成,拿知乎來說,其問答涉及的領域是沒有限制的,且知識越豐厚、文筆越勾人的內容生產者越受歡迎,還能有專欄,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和鼓勵了自媒體的發展。
縱向垂直指的是基于興趣、愛好、地理位置及價值觀的社交產品,如小眾社區、同性交友,這類型社交產品用戶之間往往相對平等,很少出現階層分化,拿其中的代表作same來說,為了讓用戶之間更平等,其甚至設定了用戶之間不可關注的邏輯,讓同頻道的所有用戶一律平等。
社交領域的創業者們面臨的第一道坎往往出現在這個地方,在產品出生后沒有把自己的產品進行恰當的歸類和定位,在改版和完善的過程中走錯坐標,明明是縱向領域出生卻走向橫向領域;有的是在運營和宣傳的過程中出現了與產品定位不符的錯誤,這些都是內傷,看不見,但傷得深。
再舉例說明:如果知乎里某個“知識精英”做了一次精彩的回答后,曝光度卻與普通用戶的回答相差無幾,他還會留在知乎嗎?這就好比一個小組里,能力突出工作賣力的員工拿到的工資和上班天天打醬油的同事拿到的一樣多,他還有什么必要好好工作?一個自由的社交平臺要允許和鼓勵牛逼的用戶收獲比別人更多;在same里我關注了一個頻道,叫做”我愛的歌未曾熱播“,主要是讓用戶分享小眾歌曲的,頻道平時大概有不到100人在線,我進入頻道分享喜歡的一首歌,是為了讓別人也聽一下,這是我的動機,但是如果same添加了關注用戶的功能,并且根據用戶的等級來區分歌曲的曝光度,那么我是不會玩了,本來就是個小眾社區,還讓用戶有階層,這可不是”煙囪里招手 —— 往黑處引“嗎?
所以,從上文的幾個概念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簡單結論:
1.社交產品需要讓用戶之間有單雙邊關系的邏輯一致性;
2.垂直社交應該確認自己屬于橫向還是縱向領域,然后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結束語:一款成功的社交產品需要具備太多的條件,但筆者認為首先不能在出生階段就有邏輯上的缺陷,才會有長大的可能;本文提出的概念和觀點,是為了給社交從業者們提供些能打開腦洞的方向和視角,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