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從顛覆者的角色變成引領者,它的規(guī)模會變大,內部會變復雜,最終會采用很多不同的策略來謀求發(fā)展。這時候如果我們嘗試從外部去理解這家公司,最好的方式不是去想它想做什么,而是它害怕什么。大公司可以想做很多事,但對它而言現存的危機有哪些?它最不希望發(fā)生的事有哪些?深夜時,它最害怕的是什么?
對Google而言,它害怕的東西與抵達用戶有關。Google是一家數據公司,機器學習公司,只有抵達用戶,才可以幫助它收集數據、展開分析,最終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和它的用戶。所以安卓的存在一方面是移動互聯網的延伸,另外,更根本的其實是為了防止其他公司(先是微軟,然后是蘋果)切斷Google抵達用戶的途徑,包括給用戶搜索結果,以及觀察用戶在做什么。Google最怕的就是看不到用戶。
而蘋果害怕的則是沒有開發(fā)者,或者他們的離去。90年代的時候曾經發(fā)生過這種事,讓蘋果差點死掉。一旦開發(fā)者離開平臺,產品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huán)(現在的Windows Phone就面臨這種問題)。如今的iOS生態(tài)中,用戶和下載量比安卓要小,但蘋果有7、8億的活躍設備,已經是1995年PC裝機量的3倍,而平均每個用戶在蘋果應用商店購買應用花的錢是Google Play的2倍。目前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看起來足夠可持續(xù),但變化是隨時可能發(fā)生的,蘋果最怕的,就是開發(fā)者的離開。
這種視角來看WWDC和IO大會也很有用。比如Google,尤其今年,總是在討論用它的云端智能可以做更多神奇的事,比如Now on Tap,Google會害怕失去這種智能。蘋果則一直在討論開發(fā)者可以使用哪些新平臺和工具,比如Apple Pay、iBeacons、Extensions或者Apple Search,失去這些開發(fā)者是蘋果最害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