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一直在進行各種各樣的試驗,它最新的一項試驗是,對廣告不感冒的用戶可以支付一筆費用,屏蔽互聯網廣告,只是這一試驗可能會毀掉谷歌自己的業務。
不喜歡廣告?捐點錢吧
讀者知道和喜歡的絕大多數網站都通過廣告創收,這不新鮮,網站一直依靠廣告創收,網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
當然,谷歌是互聯網廣告創收模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不僅僅是其核心的搜索廣告業務,AdSense和GoogleDisplayNetwork也采用這種模式。
根據谷歌的計劃,用戶可以每月捐1-3美元(約合人民幣6.14-18.42元),直接支持自己喜歡的網站,網站就無需再依靠廣告創收了。谷歌目前只選擇了與數家網站合作,其中包括Imgur、Mashable、TheOnion和UrbanDictionary。
目前要量化谷歌試驗的影響還很困難,因為谷歌試驗只接受邀請用戶參與,而且參與的網站數量也極其有限。盡管這只是一種試驗,但卻象征著互聯網公司一種完全不同的創收模式,而且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
目前尚不清楚谷歌是否會從網民的捐款中分一杯羹,但這一問題的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屏蔽廣告
與互聯網廣告一同興起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廣告屏蔽技術,例如支持各主要互聯網瀏覽器的AdBlockPlus插件。廣告屏蔽軟件和插件的流行是網民不喜歡廣告的證據。如果用戶安裝AdBlock或AdBlockPlus,以Hulu為代表的網站就會不播放視頻,因為用戶破壞了它們盈利的基礎。
谷歌這次試驗是一次妥協的嘗試,因為它的本質就是一款付費廣告屏蔽產品。但用戶是否愿意付費屏蔽廣告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
網民買賬嗎?
其他公司讓消費者在免費(低價)-廣告和付費(高價)-沒有廣告之間選擇的例子并不少見。
例如亞馬遜的Kindle產品線。亞馬遜所有電子閱讀器都帶有或不帶有“促銷內容”,兩者之間價格相差20美元。如果用戶購買了低價版本,而后又改變了主意,亞馬遜也可以讓用戶補上差價。iTunesRadio也分為免費和付費兩種版本,Pandora和Spotify,以及無數的移動應用都采用這種模式。
許多傳統媒體在互聯網時代都遇到了麻煩。紙質版的用戶數量持續滑坡,只有少數傳統媒體對網站收費的策略獲得了成功。網民不愿意為在其他地方能免費獲得的內容付費。
試驗是一個學習機會
這正是這次試驗不可能給谷歌造成致命威脅的原因。盡管每月1-3美元的費用并不高——還不夠在星巴克喝杯咖啡,挑戰在于提供足夠的價值,證明邊際成本是合理的。但人們不愿意花3美元購買一款移動應用。
可能會有少量網民愿意花錢屏蔽廣告,但在全球網民中肯定只占很小一部分,不足以改變市場格局。部分試驗注定會失敗,但在過程中谷歌可以收集部分數據,汲取經驗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