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前工程部副總裁David Besbris近日接受Re/code采訪,透露當前的Google+團隊規模已發展至一個歷史最高水平,所有有關該團隊將會解散的傳言均為不實。
Google+推出三年有余,用戶數雖超3億,但相比Facebook的13億用戶,難言成功。尤其是Google+之父Vic Gundotra在今年4月也宣布離職,象征著谷歌社交的重大失敗。
相比2004年就上線的Facebook,2011年才推出的Google+要想逆襲,必須和時間與對手賽跑。所以我們也就能明白,為何前三年谷歌會采取比較激進的做法,在用戶注冊Gmail的服務時,必須關聯Google+賬戶強制注冊。這樣做的代價也顯而易見,互聯網向來強調用戶體驗,即便谷歌的主打產品搜索,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也與其持續改善用戶產品體驗有莫大關系,僅2013年谷歌在搜索產品上就進行了多達890項改進。但在推廣普及 Google+時,卻又將用戶的“初印象、初體驗”的重要性拋諸腦后,讓用戶像接受強制廣告一般,接受Google+的強制注冊。3年換得3億多用戶,數字上看好像比較成功,但用戶增長潛力或流失風險堪憂。
然而,我們似乎又看到谷歌在改變打法。
上月底,外媒報道稱谷歌將取消Google+賬戶關聯服務強制注冊,并表示繼續支持Google+時。顯然,Google+淡化了在社交領域與Facebook的直接競爭。
一直被認為缺乏社交基因的谷歌,并沒有放棄Google+。
本來作為巨頭的谷歌,有能力也有機會,在搜索之外做出成功的社交產品。就像在科技圈流傳著類似這樣的說法:初創企業既希望被巨頭關注,又害怕被巨頭關注。話語暗含的意思就是,初創企業被巨頭關注,說明企業產品、模式或前景被看好,害怕關注是因為巨頭往往可以憑借其實力或影響力,迅速復制或收購該模式、該企業或類似企業。對于Facebook,曾經因出價過低被拒絕收購,現在卻成了自己的勁敵。
而作為谷歌純粹社交產品的初嘗試Orkut,與Facebook同在2004年誕生,但境遇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在的Google+再不如意,好歹還有3億多用戶,被谷歌“繼續支持”維持生命仍有其價值,Orkut卻在9月30日徹底關閉,成為谷歌十年社交路的祭奠品。
但從另一個角度想,關閉Orkut,任命Google+新負責人,收縮戰線重新上路,能夠更聚焦更關注產品本身,而不是一心想著擴大用戶規模。 Google+新負責人表示,Google+注冊方面的要求是一切困惑的起源。重新強調用戶體驗,取消關聯強制注冊,在社交產品泛濫、新秀不斷涌現的年代,是以退為進的最佳選擇。
當然,我對Google+的擔憂仍舊大于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