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加拿大RIM出產的“黑莓”手機,幾乎是智能手機的代名詞,憑借全鍵盤操作、經濟實惠的內部郵件系統和獨一無二的安全性,這款獨樹一幟的手機一度笑傲商務手機領域,是否擁有“黑莓小郵件群”,在北美幾乎是一家公司是否“上路子”的標志。2008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巴拉克.奧巴馬以大黑馬之姿后來居上入主白宮,這位網絡平臺發燒友兼“黑莓”迷為了在當總統后能繼續使用自己的“黑莓”而不至于“知法犯法”,甚至不惜動起修改白宮保密條例的念頭。
如今6年過去,曾經的“萬人迷”有不少泯然眾人,比如剛剛在中期選舉中“跛腳”的奧巴馬,又比如,黑莓。
2008年是所謂“黑色風暴”刮遍北美的一年,在那一年里,奧巴馬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而“黑莓”則將RIM的股價推到了迄今的峰值。然而正所謂月虧則盈,水滿則溢,自那以后,“黑莓”的命運和奧巴馬一樣,都盛極而衰,開始每況愈下起來。
如今RIM的名字已被“黑莓”自己打入冷宮,其股票價格也較2008年的峰值——每股148美元縮水了一多半(最多時縮水達9成以上,去年9月下旬停牌時每股只剩8.26美元),曾高達二成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如今已只剩下3%多一點,大本營北美更是不到2%。去年1月30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新款“黑莓-10”手機總算跟上了觸摸屏的潮流,但高不成低不就的市場定位,讓這款姍姍來遲的“新一代黑莓”剛一上市便成為市場人士心目中的過時產品。
糟糕的業績和一片慘淡的市場前景,讓一度炙手可熱的黑莓變得近乎一錢不值,曾經傳出以每股9美元(總價47億美元)收購黑莓的職業投資集團費爾法克斯金融公司(Fairfax Financial Holdings)公司臨陣退縮,連“賤賣”都沒人買的“黑莓”最終不得不在去年11月炒掉執行長托爾斯滕.海因斯,以香港人程守宗取而代之。
入主“黑莓”的程守宗上任之后,改變了前任動輒大談拋售的口風,擺出一副“抗戰到底”的姿態,今年前兩個季度的賬面業績總算有所好轉,虧損減少,預期銷售上升。人們開始重新構想如何拯救“黑莓”這棵雖不算茁壯,卻有其獨特魅力的智能手機之苗。
早在RIM時代,“黑莓”就多次放風,稱要將股權轉讓給中國資本,但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照一些知情者的說法,當年看重黑莓的中國投資人不在少數,但RIM持股者將RIM股權視作奇貨可居,擺出一副“愛買不買”、“過時不候”的架勢,最終嚇跑了問價者。等“黑莓”自感勢頭不妙,轉而放下架子任由購買時,卻早已是別人眼中的明日黃花,不復那么搶手了。
盡管如此,程守宗的華人背景,和此前一而再、再而三的傳聞,終究讓許多分析家或多或少,把中國視作“黑莓”下一步市場自救行為的一個關鍵點。今年10月,程守宗對媒體表示,中國是“不可忽視的巨大市場”,因此黑莓正“積極考慮”如何在中國發展業務,這讓市場對“黑莓與中國話題”再度產生濃厚興趣和豐富想象力。在此期間,市場流傳起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聯想可能收購黑莓”傳聞,更把“黑莓”股價折騰得翻云覆雨,煞是熱鬧。
11月5日,加拿大聯邦總理哈珀幾經反復,終于搶在今年敏感而特殊的“國殤日”(11月11日)前夕訪問了中國,并簽署了一系列重要的雙邊經貿合作協定。在隨行的龐大商務代表團中,“黑莓”的執行長程守宗赫然在列,且哈珀總理出席完APEC開幕式便匆匆趕回渥太華,以便按時參加“國殤日”國會山莊無名烈士紀念碑前的哀悼儀式,而程守宗卻留在北京,出席了APEC論壇的全過程,這自然令“黑莓”的“中國傳說”更加甚囂塵上。
不過“黑莓”和程守宗本人很快便給這類聯想兜頭澆上一盆冷水。11月14日,程守宗對路透財經表示,“黑莓”的確有意將未來市場拓展重心轉移到亞洲,但其重點是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亞、東南亞市場,而中國則因“資訊安全疑慮和安全漏洞問題可能遭致政治層面打擊”,對“黑莓”顯得太過“敏感”,因此即便能擴張到“合理規模”,也需要太長時間,如果“黑莓”有這些時間和資金,在印度、南亞和東南亞等市場會有更好回報,因此在中國拓展業務“實非當務之急”。
照許多市場觀察家的話,程守宗這番話可謂有些言不由衷,因為此次來華,他不僅接觸了中國官方有關部門的高層人士,還和聯想、小米甚至HTC等被傳聞有意入股的華人資本首腦會晤過,但程守宗將之解讀為“尋找未來機會”而非“當務之急”。
問題不在于程守宗或“黑莓”對中國市場急不急,而在于急了恐怕也是白急。
如果說,在北美、英國、印尼等曾經成功過的市場,“黑莓”至今仍積累了一大批個人發燒友“死忠”,和部分集團用戶,那么在中國市場,即便風頭最足的2010、2011年,它也不過零打碎敲地在少數寫字樓和辦公室白領中充當所謂“辦公機”、“催命機”,而且這還是“全鍵盤時代”創造的業績,黑莓-10在中國市場的風頭不要說和蘋果、三星這兩個巨無霸比,就連近兩年異軍突起的中國本土品牌也顯得比這個“新上場的老隊員”更有活力一些。
至今“黑莓”系列仍無法躋身中移動或聯通的合約機行列,這讓在北美傳統上嚴重依賴集團購買和合約鎖定的“黑莓”在中國市場“底盤輕浮”。不僅如此,隨著中國加強對集團購買和政府采購的控制,就連市場地位相當牢固的蘋果、三星,在這一領域也顯得越來越吃力,何況一直顯得不得其門而入的“黑莓”?
保密性是“黑莓”僅存的“賣點”之一,程守宗因此敝帚自珍,固然可以理解,但在中國市場開拓不力的背景下仍然拿保密性說事,且話里有話地暗示“黑莓”在中國市場的疲軟“非戰之罪”,就顯得有些讓人哭笑不得——且不說“黑莓”自己有在英國、印度和阿聯酋對政府妥協的“前科”,同樣是在程守宗口中“敏感”的中國市場,蘋果、三星何以就沒碰上那許多麻煩——要知道論“敏感度”,來自美國的蘋果肯定較“黑莓”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如許多分析家所指出的,“黑莓”之所以淪落到今天的地步,最致命之處,就在于既不知彼,又不知己。
惟不知彼,“黑莓”才在盛極而衰的初始階段毫無危機緊迫感,讓自己的下一代主打產品拖了好幾年才出場,最終緩不應急,慘遭邊緣化;惟不知彼,“黑莓”才在包括中國在內多個重要目標市場定位錯誤,促銷手段和品牌宣傳隔靴搔癢(在中國新浪微博上搞的品牌推廣有獎問答,許多自己出的題,自己給的標準答案就是錯的,鬧了很大笑話);惟不知彼,他們才直到2012、2013年還自信地以為,自己在北美集團市場的地位穩如泰山,最終導致這個“后院”崩盤比新市場更慘、更徹底。
惟不知己,“黑莓”才先是死抱著全鍵盤不放,繼而對黑莓-10盲目依賴,最終滿盤皆輸;惟不知己,他們才會幾次在投資者求購時擺出一副高傲姿態,最終弄到今天進退兩難的地步。
黑莓-10首發時只有7萬個應用程序,而同期蘋果、安卓分別有近80萬和70多萬個,如今即便山寨低端智能手機,也能憑借安卓系統分享大量應用程序,抱殘守缺的“黑莓”卻仍擺出“我們很有價值”的造型,便不免顯得有些辛苦。
此次中國之行,“黑莓”和程守宗一方面扭扭捏捏擺出“要談合作”的姿態,一面又牛氣沖天地喊出“我們不缺錢”、“要找有實力的合作者”口號。然則就連許多“黑莓”內部人士也坦承,“黑莓”當然缺錢——連續兩個季度虧損減少不假,但這是以連續三年大幅裁員(分別達2500、5000和4000)和收縮業務部門換來的,而“有實力的合作者”固然誰都喜歡,但人家會不會看上半死不活的“黑莓”就另當別論了:在此前的幾次折騰中,黑莓已丟失了許多重要的海外市場,其中一些正是輸給了中國那些潛在的“有實力合作者”(如在尼日利亞就是如此),而黑莓手里能用作籌碼的專利,恐怕未必比日子更不好過的諾基亞更有吸引力,在最新的智能手機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中,小米、華為、中興通訊等中國品牌都已超越“黑莓”,誰看不上誰,還真說不定呢。
說到底,“黑莓”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吃癟”,和自己態度不端正、市場開拓不積極有關,也和“黑莓”手機定位不合時宜、更不合中國用戶口味有關——以私人購買為主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更青睞的是“潮”和“好玩”的機型,而非只適合辦公的“催命機”。
如果“黑莓”和程守宗仍一面奢望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再看我一眼”,一面繼續擺出一幅“我就是瞧不起你你能怎樣”的高傲面孔,“黑莓”在中國市場的明天,恐怕注定只能比擬MSN的今天:仍有些人在執著地“緬懷”,但已經很少有人真的去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