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逢年末,按照媒體的慣例,又到了做盤點的時候。回顧今年的服務器市場,跌宕起伏不說,難得的是能有一條主線貫穿其中,那就是國產化。
“棱鏡門”之后,國家將信息安全提升到戰略層面,呼吁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一時間中國自主IT廠商進入了“最好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入圍金融、電信、電力以及中國三大運營商等關鍵行業的集采名單,國產服務器出貨量出現了大幅增長。
從Gartner公布的2014年Q3中國服務器市場出貨量報告來看,浪潮、聯想、華為等中國主要服務器廠商均出現了超過20%的高增速,而IBM和HP則仍舊處于下滑趨勢,國際品牌中唯戴爾一枝獨秀,保持平穩增速。
國產服務器品牌形勢一片大好,不少業內人士為此擊節稱賞。但筆者認為,國產品牌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仍要保持冷靜,還遠未到停下來享受戰果的時候。
要“崛起”,不要“被崛起”
2014年,有利的市場環境成為中國服務器品牌高速增長的一大助力。
今年,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趨勢的發展,以及政府信息化、智慧城市、城市云中心等項目的相繼落地大大刺激了對服務器的需求,尤其是需求旺盛IPDC行業,成為中國服務器出貨的最大消化者。
在后“棱鏡門”時代的中國市場,IBM和HP等國際品牌很受傷,中國品牌獲得了更多的政策利好。曾有一位國產品牌服務器高管坦言,“棱鏡門”事件之后,以前很多需要努力去攻關的客戶都“主動找過來了”,這是以前沒有的事情。
這看上去像是天上掉餡餅,讓中國品牌收獲了不少切實的利益——但從長遠上來看,中國服務器的發展還需要從自身做起,不能過度依賴于市場環境,畢竟市場瞬息萬變,過分依賴市場環境,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將大大降低。
故而,中國品牌還需在享受國產化春天帶來的陽光雨露的同時,重視自身產品的研發和品質的提升,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方案。打鐵還需自身硬,努力發展自身才是真正實現崛起的根本。
“中國芯”仍需努力
服務器等IT設備的核心是處理器,中國服務器產業要實現真正自主可控,發展國產服務器處理器勢在必行。但目前相比高速發展的服務器產業,國產芯片的發展要相對滯后很多,當前國產服務器大多還是基于以英特爾為主的x86架構處理器,還是“國際芯、中國系統”的一種組合。
2014年,在自主可控國策的推動下,“中國芯、中國系統”的中國自主可控服務器有了巨大進展。曙光公司推出了國內首款基于龍芯3B處理器的服務器以及全自主可控可信計算服務器產品,填補了國內全自主可控服務器的空白,其性能也大大提升,達到了主流x86的60%~70%。
龍芯3B服務器是自主可控服務器方面的突破,但在發布會上曙光技術人員也坦言,由于硬件架構的特殊性,龍芯服務器在軟件應用上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和移植等工作,目前主要應用于軍工政府等數據敏感型環境和應用。換句話說,龍芯服務器這類全自主研發的安全可控產品應用范圍還比較窄,離大范圍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
另一方面,中國在高端計算芯片領域一直還是空白,但隨著IBM向OpenPOWER基金會成員開放POWER技術,中國獲得了研發自主高端計算芯片的能力,大大縮短了高端“中國芯”的孵化過程。不過,即便是獲得了先進的POWER架構,將技術完全吸收并落地為自主產品仍需一段時間,而實現大規模的商用更需長期努力了。
價格戰和業務單極化不可取
中國服務器市場的價格戰一直很激烈,隨著國產化浪潮的來臨,中國品牌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價格戰也隨之升級。特別是在IPDC領域,競爭和價格戰已經趨于白熱化,大多數服務器廠商都在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一方面出于市場份額和出貨量的考慮,不得不重兵投入IPDC,參與到殘酷的價格戰中,一方面卻利潤越來越薄,這其實并不是一個健康的競爭態勢,也不是廠商所愿意見到的結果。
故而,中國服務器品牌還需加大在差異化上的探索,讓產品、方案、服務更具競爭力,以高價值而并非是價格來吸引客戶。同時,中國服務器廠商還需優化業務結構,開拓新的領域,更加多元化,以消弭在IPDC市場激烈競爭的影響,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