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是指人到中年,事業稍有成就,家庭穩定,但是想在事業上有大的突破非常困難,生活又相對安逸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人生焦慮。
魯迅曾在《故鄉》中這樣描寫中年閏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
身材走樣、反應遲緩、目光呆滯、激情不再……這些在中年人身上出現的問題同樣也會在企業中出現。
如果你的企業機構正在不斷擴張,
如果你的企業決策效率日趨下降,
如果你的企業部門林立職能多樣,
如果你的企業缺乏闖勁固步自封……
那么,他很可能正在遭遇自己的“中年危機”。和女人一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要經歷自己的“更年期”,但如果沒有及早地認清并輔以措施的話,他可能會提早步入“老年”甚至走向終結。
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的經濟社會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一大批企業的崛起。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參與者,企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企業的經營理念、競爭環境、管理模式、行為方式等也在發生著某種變化,尤其是近年來的互聯網思潮廣泛而又深刻地影響了一大批人,這些人正在擔負著改革、轉型的重任,如何應對紛繁復雜、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始終挑戰著企業管理者的智慧。
下面,我們來談談幾種典型的“中年前兆”。
征兆1:“身材走樣”——機構臃腫,人浮于事
有些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不斷增設機構和擴張人員。但員工發現,部門越來越多,人員快速增長,工作起來卻并不省心,反而越來越吃力。一方面,因機構擴張造成的分工不清、界面模糊大大增加了管理難度,推諉扯皮的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當企業機構和人員過多,管理層次和管理幅度超出了一定限度,內部溝通協調等管理成本也會逐漸遞增。再者,當中間環節太多,決策者很難聽到一線實情,炮火支援便很難準確到達,有時甚至會對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
一言以蔽之,多余的部門和人員只會做多余的事。
征兆2:“反應遲緩”——流程冗長,效率低下
有些企業為了規范而設定規范,為了流程而創造流程,為了規矩而制定規矩,各種制度事無巨細,從操作方法到員工行為,從業務流程到組織結構,從小到吃飯、會議的座次排序,中到簽字權限決策流程,大到規劃制定戰略決策,統統成為“規矩”寫進企業的框子里。在這種企業里,如果問一件事辦到什么程度了,答復通常只有一句話——“在走流程”。多年下來,制度越來越健全,流程越來越完備,職責越來越清晰,但企業經營績效卻在走下坡路。
一言以蔽之,企業經營的本質是創造客戶,而不是創造流程。
征兆3:“目光呆滯”——眼光短淺,缺乏遠見
有些企業只顧眼下的指標和任務,不考慮長遠的利益和格局,要么簡單地采取促銷、降價的方式,要么層層加碼地分解指標,要么為完成局部考核犧牲整體利益,將主要精力放在完成當期的考核指標,對未來不重視、不關心甚至不在乎,造成企業的行為模式表現得非常“短視”,對企業乃至行業造成損失。一旦出了問題,也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但缺乏系統思考和戰略布局,也缺乏敏銳的市場嗅覺和把握機會的能力。
一言以蔽之,定位決定地位、眼界決定境界,目光短淺的企業往往也走不了太遠。
征兆4:“激情不再”——創新枯竭,鮮有擔當
有些企業在前幾年的經營中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受到“小富即安”的心態影響,在一些媒體報道的榮譽稱號面前,一些管理者和老員工都開始躺在功勞簿上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特別是在某些行政化的壟斷體制,讓一些大型國企染上大企業病,安于現狀、暮氣沉沉,別說是創新求變,哪怕是維持現狀都有些難以控制。尤其當治貪懲腐等敏感詞出現在文件、報告中后,中高層領導者變得瞻前顧后、畏首畏尾、不敢擔當、無所作為,企業的創業激情消失殆盡。
一言以蔽之,沒有激情就沒有責任,沒有責任便沒有擔當,長此以往,企將不企。
職場中人常說一句話:逃離“舒適區”,杜絕“安樂死”。放在企業經營,這句話同樣適用。豐厚穩定的收入來源、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健康穩定的業務形態等等在給企業帶來安全感的同時,也在不斷剝奪企業創造更大可能的機會。只有放下成績,著眼未來,敢于清零,重新開始才能浴火重生。當然,破繭成蝶需要痛苦的蛻變,但逃離了“舒適區”,邁出持續成功的一步才能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