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在參加全國“兩會”江蘇代表團分組審議時提出了兩條具體建議,其中一條就是加大對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支持力度,他指出,無錫物聯網產業取得長足進步,物聯網發展從概念層面走向實際應用。
這讓市民們關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物聯網,而無錫物聯網目前的重要應用之一就是在智能交通方面,“綠波帶”、“公交信號優先”、“汽車電子標識”等一系列全國領先技術的應用,讓無錫站在了智能交通發展和應用的前列。更令人鼓舞的是,國家級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即將落戶無錫。
在業內人士看好的智能交通“元年”之后、“窗口期”來臨之時,無錫能否占據智能交通行業的風口?
智能交通就在你我身邊
說起無錫“暢通之城”、很少堵車的美名,市民們多數都有所了解,而提及這暢通背后的功臣,卻很少為人所知。
實際上,從2011年開始,梁清路、建筑路、南湖大道和觀山路等全市50多個路口,就安裝了一種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根據公交車輛的發車頻率、行車速度等歷史數據,路網交叉口的信號周期長度可調整,實現“公交先行”。3年實測比對下來,試驗區域的停車次數和停車延誤減少15%以上。與此系統類似的還有“綠波帶”“智能可變導向車道”等,都為無錫市民的暢通出行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些系統的投用,都是為了解決暢通出行的問題。”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正良說,讓公共交通變得更加便利,不僅方便了市民,更重要的是讓城市道路暢通。“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是未來城市交通的解決方案,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孫正良認為,自動駕駛(無人駕駛)離我們并不遙遠,未來十年內,中國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先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的國家。
技術不是問題難在打破碎片化、規范標準
這樣的看法,不僅來自于孫正良多年的行業經驗、交研所在智能交通行業內的領軍地位,更來自于國內智能交通領域這幾年的發展勢頭。
在2013年時曾采訪過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信息技術學院的相關專家,彼時專家們討論的還是輔助駕駛、無人駕駛帶來的質疑以及谷歌的無人汽車等問題,相關道路實驗也是由軍事交通學院主導。僅僅四年過去,百度、騰訊、比亞迪、長安等國內互聯網企業和車企紛紛進軍無人駕駛領域,上海、重慶、武漢等多地的智能交通測試基地亦在籌建或建設中……據統計,2016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14.4億元,同比增長33.5%,預計未來幾年仍會保持20%以上的增長。
“技術發展很快、單一的應用很多、各方投資也不少,但關鍵的‘標準’和法規還是沒有解決。”孫正良說,自動駕駛是智能交通的一部分,信號燈、監控設備、控制系統等設備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安全等相關標準。但由于各省市目前還使用不同的標準,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舉步維艱,重復的建設也會導致一定的低效浪費。
即將簽約的測試中心 將為無錫帶來什么?
去年年初,2000枚“電子身份證”裝在了錫城的出租車、客運車上,代表著無錫成為全國首個啟用汽車電子標識,進行智能交通管理的示范應用城市。
也許對不少市民來說,還無法區分ETC與汽車電子標識的區別,“很多人都沒意識到這個汽車電子身份證的重要之處,其實它是未來車聯網V2X的核心基礎。”孫正良解釋說,目前汽車電子標識的應用主要在交通流量采集、車輛假套牌查處等領域。但實際上,汽車電子標識如同車聯網上的一個“原點”,沒有這個可信的電子身份,就無法解決網絡安全接入、防止黑客入侵等問題,車聯網和智慧交通就無從談起,而試點城市無錫,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
讓無錫更向前走一步的,是即將簽約建設的國家級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與其他測試基地不同的是,由工信部、公安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無錫基地除了提供測試場所外,更重要的是推動解決我國智慧交通、車聯網等發展面臨的交通法律問題。“該基地的建設對推動無錫智慧交通的意義重大。”市物聯網產業推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認為,作為物聯網的重要應用之一,智慧交通的發展前景很大,而國家級測試基地的建成不僅能助力無錫物聯網產業發展,更能吸引國內外的車聯網研發機構落戶無錫。“更希望能帶動無錫的整車生產能力。”
占據先機還需保持優勢
據GPLP行業報告分析,以無人駕駛、物聯網、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能交通產業鏈,會在未來幾年內迅速鋪開,吸引車企、互聯網企業、智能設備企業等各類資源聚集于此,在2017年的投資圈,智能交通也是一個強風口。
在這個風口上,無錫占據了先機,下一步如何保持優勢地位?
“與上海、北京相比,無錫的產業基礎還是比較薄弱。”采訪中,一位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11月,無錫(國家)智能交通產業園成立,優惠政策、資源和配套服務吸引了國內二十多家智能交通企業入駐,包括無錫企業中交北斗等。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駐的企業,把智能交通事業部設在了無錫智能交通產業園,負責人劉飛表示,標準的制定對于行業發展至關重要,這也是易華錄把辦事處設在交研所所在地的原因。
有感于智能交通行業“碎片化”的市場現狀,易華錄加入了交研所牽頭成立的中國智慧交通管理產業聯盟,與聯盟成員合力推動標準化的制定。
產業聯盟的“鏈式效應”與園區的“給力政策”形成合力,坐擁無錫(濱湖)國家傳感信息中心和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的兩股資源,無錫智能交通的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