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有193個城市位列住建部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雖然政府與企業對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熱情滿滿,但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智慧城市仍嫌遙遠。智慧城市將給老百姓生活帶來何種變化,如何避免智慧城市“只是智能無法智慧”依舊是個問題。
“機智”的交通信號燈
隨著汽車保有量激增,交通擁堵這一城市病困擾著眾多出行者。在這個問題上北京是先行者。據了解,目前北京多個路口實現信號燈動態配時。也就是說,當路口沒有車、人時,紅燈將自動減少秒數或者直接轉換為綠燈。除了路口控制,智慧交通系統還能實現執法優化。這套系統能對駕駛員及車內乘客進行人臉識別,出現交通事故時易于劃分責任。據監測,這些聯網路口的交通順暢程度遠遠高于其他同地段路口。
當然,智慧交通仍有無限可能。北京通州被戲稱為“睡城”,因為房價便宜、產業化程度不高、離市中心較遠,“通州青年”一般白天進城上班、晚上回家睡覺。“我們的設想是,如果通州路面交通為雙向6車道,根據潮汐車流現象,可以在早晨將交通路線設計為5車道進城、1車道出城,晚上則相反。”施耐德人士表示。
“每分鐘電價都不同”
除智慧交通外,智慧建筑、智慧公共服務、智慧水務、智慧電網的未來場景同樣讓人期待。
專家介紹在德國有一家辦公樓宇,因為德國對電動汽車進行政策補貼,使用電動汽車充電樁的用戶越來越多。但是由于電動汽車充電與樓宇辦公用電時間完全重疊,帶來安全隱患和用電不便。為此,樓宇智能改造供應商提出,汽車充電樁的充電規律是起初高速充電,然后飽和。通過技術改進,將充電樁的充電模式調整為早上緩慢充電,等到中午午歇時間,變為高速充電。此外,辦公樓宇晚上用電相對便宜,借用先進的能源設備,樓宇最終實現夜間儲蓄充電、白天放電,大大降低成本和提升能效。
“私人定制”智慧城市 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方興未艾,曹瑋并不否認,中國政府對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比較明確,大多城市仍處于規劃狀態,對于企業來說是絕佳機遇。但現階段行業標準缺乏,智慧城市建設也必須分階段和分項目進行。相比國外,中國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基礎設施并不落后,“肌體不錯,關鍵是大腦”,即政府全盤規劃的能力和體制機制的完善。至于二、三線城市基礎設施還不夠,需要“私人定制”,根據資金、城市情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