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早晚高峰,最不缺乏的就是“水泄不通”的壯觀景象,每每談到這種情景,坐地鐵的屌絲們都會撫掌稱快。現代人都喜歡買車,可能因為車子跟房子比簡直是白菜價,四輪的確實比兩腿的方便快捷,但“白菜價”的壞處是汽車尾氣及環境污染。
住在京城的人肯定都有這樣的感受,在同樣“霾”的環境下,空氣質量是中午不如早上、晚上不如中午,半夜不如晚上,幸好大多數人都得回家睡覺,要不就得成個死循環。所以說, “智慧交通”給未來帶來的不只是方便快捷,更要清潔環保。
“智能”和“智慧”交通有怎樣的區別?最大的區別在于“交通使用者信息的收集與反饋”。大數據時代的好處是可以對海量數據快速的進行分析及挖掘,對于以上信息的分析可以為出行的人們規劃出合理的路線,更好的利用路面信息及路面資源。
還有未來無人駕駛汽車或人工智能代替人工的興起。現在google已經有無人駕駛的樣車了,美帝預計2040年實現無人駕駛的廣泛使用。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幾十年,買車已經OUT了,租車的才是貴族。想去哪兒,打個電話,根據所需地點及油耗自動送車上門,并規劃好出行路線。根據現有數據,私家車每天80%的時間處于閑置狀態,也就是說很多人都是“占著某坑,不產某作物”,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大面積實現,那么每輛車在其壽命內能做到使用的最大化,屆時租車公司將會是最繁忙的服務行業。
“智慧交通”這個概念出具雛形,但現有的城市交通投資政策主要是以財政投入方式為主,民營資本很難介入。這種發展方式可能會造成“智慧交通”的發展放緩,或者發展阻塞,民營資本的介入能大面積的簇擁群眾形成“智慧交通”的意識。但是一旦民營資本介入就要形成盈利模式,也許未來的“交通”就跟現在的中介一樣,提供的只是媒介服務,然后收取使用者及介入商家的服務費。
“智慧交通”能不能解決亂收費現象?實話實說,高科技產物比人好控制多了,高速上的收費狀況完全由系統決定,方便快捷。也就是說未來在技術投入和政策導向上,更多的該是指向指揮交通領域,如衛星導航、無線網絡、汽車智能化、傳感器、智能終端軟件、云計算和大數據處理系統等。
當然,如果想解決尾氣所帶來的環境污染還是要靠新能源。近來,電動四輪車很是火爆,打著“環保”的牌子,特斯拉、比亞迪的“電動小車”紛紛登錄中國,但是新型車的問題不只是“安全”,還有“加油”。據相關媒體報道,特斯拉MODLE S的首座華東光伏充電站已于日前在上海曝光,也就是說“電動小車”的加油站已經不是問題,只不過要通過市場的占有及需求來提高充電站的數量。
總的來說,“智慧交通”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交通擁堵及汽車尾氣。上述兩個問題不解決,再多的“智慧”,也就是“霧里看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