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的物流成本,一直是制約物流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短板。如何有效降本增效,已經成為行業企業的重要課題。
如今,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將至,快遞業紛紛開始上調快遞費用:9月21日,中通快遞發布關于調整部分地區快遞費用的通知;韻達股份近期也向各網點發布“調整到達上海地區快件派費”通知。
難道快遞業又要上演一場價格大戰?中秋便紛紛漲價的快遞費,雙十一又將會如何調整呢?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眾所周知,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獲得較快發展,但與此同時社會物流總費用也水漲船高。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52.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相對的,2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達到12.1萬億元,同比增長9.2%,可以看到,盡管增速低于社會物流總額、GDP現價增長,但數額依然較大。
而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我國物流業存在無效運輸、不合理運輸、過度包裝、資源浪費等問題;此外,物流信息化和網絡化建設滯后,不同物流方式之間的信息碎片化、孤立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物流成本。
快遞企業大打價格戰
要說此次上調快遞費用,一方面也出于無奈。從2014年之后,部分快遞企業為了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引發“價格戰”,以致整個快遞行業被迫應對“價格戰”。
盡管價格戰的確讓快遞市場迅速擴張,但持續多年的降價潮也讓快遞利潤觸底,可以說是這一招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尤其是在全國社會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價格戰讓部分快遞企業取得短暫勝利的同時,也為今后埋下了隱患。
今年,順豐、圓通、申通、韻達4家快遞企業公布的5月經營指標簡報顯示,各家快遞企業單票收入持續下降,并以韻達最為迅猛。順豐、圓通、申通、韻達4家企業單票收入分別為22.91元、3.42元、3.1元和1.58元,單票收入同比降幅1.42%、2.27%、1.59%和14.33%。由此來看,以降價占據市場只是權宜之計。
快遞費上調并非長久之計
如今,雙十一還有一月有余,快遞費用卻已經開始上漲,雖說短期內可以從中增加利潤,但是對于整個物流行業而言,卻并非長久之計,物流行業的降本增效還需要從根本入手。
專家表示,降本增效的重點是降低制度性成本。換言之,物流業的降本增效還需要政府降稅輕稅、減政放權等政策環境支持。
而作為企業主體,降本增效就是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增加企業經濟效益,這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生存發展能力。至于具體的做法,簡單說就是多方聯動,調動各要素協同,同時向著平臺化、集約化、智能化和生態化發展。
尤其是在互聯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將為快遞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比如當下已有大批自動化分揀設備投入使用,大數據技術正不斷加速快遞路由網絡的優化,而無人技術則大大地提升末端投遞效率。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這些技術在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時,也將不斷縮減成本,助力降本增效目標的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