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Samuel J. Palmisano)在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一次發言中拋出了IBM的“智慧星球(Smarter Planet)”計劃,而該計劃中的一個項目叫Z做“更智慧的城市(Smarter Cities)”。
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智慧城市已逐步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創新環境下的城市形態,它所強調的不僅僅是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方法論應用,是一種構建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城市可持續創新生態。
歐洲智慧城市:以人為本
歐洲智慧城市建設始于2000年。2000-2005年歐洲實施了“電子歐洲”行動計劃,2006-2010年完成了第三階段的信息社會發展戰略。基于這兩項行動,歐洲各個城市開始深入智慧城市項目的實踐。歐洲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重視城市文化特色及可持續發展,以新興的科學技術手段作輔助,建設城市智能基礎網絡,協調并統籌城市各個系統與經濟發展、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之間的緊密結合,以此優化城市管理決策和創新技術,擴展產業空間,并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質。
維也納理工大學區域科學中心團隊就歐盟28個國家內人口超過10萬的468個城市進行了城市智慧化的深入調研,研究發現,歐盟城市中智慧城市的比例高達51%。
歐盟超過10萬以上人口普通城市以及智慧城市位置示意圖。資料來源:Mapping Smart Cities in the EU(歐盟智慧城市報告)
團隊同時確定了歐盟智慧城市發展的3大元素以及6個主題。3大元素分別為技術因素、體制因素以及人的因素;6個主題包括智慧治理(Smart Governance)、智慧經濟(Smart Economy)、智慧移動性(Smart Mobility)、智慧環境(Smart Environment)、智慧公眾(Smart People)和智慧生活(Smart Living)。
研究確定歐盟智慧城市發展的三大元素。資料來源:Mapping Smart Cities in the EU(歐盟智慧城市報告)
研究發現,智慧環境和智慧移動是歐盟多數智慧城市發展普遍重視的兩大要素,可以看出,解決城市擁堵問題和城市環境的提升是歐洲智慧城市策略的重中之重。
具備智慧城市六個特征的歐盟城市位置圖。資料來源:Mapping Smart Cities in the EU(歐盟智慧城市報告)
總的來說,歐洲智慧城市建設更重視城市居住者,以人為本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同國內相比,歐洲的智慧城市發展和建設均相對成熟,其環境、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智慧城市共同建設發展的機制和方法體系,值得借鑒。
美國智慧城市:發展勢頭迅猛
美國智慧城市發展狀況整體較為均衡。2015年9月白宮提出智慧城市計劃,鼓勵全國積極參與到智慧城市的發展建設中來。同時,政府大力支持智慧城市與私營公司以及高等教育院校之間的合作和知識共享。為了收集創新性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美國交通部每年會舉辦智慧城市挑戰賽,旨在設計綜合先進的智能交通系統,希望通過大數據、手機應用和科學技術來促進發展更快捷、更便宜和更有效的交通模式。
2016年,IHS Markit咨詢公司就美國智慧城市發展狀態進行深入調研,研究對象包括美國28個州的54個城市。
參與調查智慧城市人口分布情況。資料來源:2016 Smart Cities Survey(2016智慧城市報告)
研究顯示美國智慧城市項目的前兩大首要目標是提高公民滿意度(9.0)和政府應對能力(8.3)。
智慧城市首要目標分類統計表。資料來源:2016 Smart Cities Survey(2016智慧城市報告)
同時,該報告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對智慧城市項目所面臨的挑戰及難易程度進行調查,數據顯示智慧城市發展面臨的前三大挑戰是“確保城市有足夠的資金維持項目全過程建設”(4.5),“獲得足夠的項目啟動資金”(4.5)以及“協調多個城市部門和利益相關者“(4.2)。
智慧城市建設挑戰難度統計表。資料來源:2016 Smart Cities Survey(2016智慧城市報告)
總的來說,盡管美國智慧城市市場處于起步階段,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規劃和實施相關項目,智慧城市的市場發展勢頭迅猛。這些項目不僅僅局限于大城市,還將在中小城市建設。然而,項目資金仍然是一個亟待克服的挑戰。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才能使得美國各個城市發展超越智慧城市試點,為城市帶來積極的改善。
縱觀歐美智慧城市近幾年的發展,可以總結出以下四大發展趨勢。
趨勢一:數據開放透明
數據是城市規劃與管理的“主心骨”。開放的城市數據能夠創造更公開、透明的城市管理環境,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促進城市創新發展。
比如倫敦的London DataStore,這是一個免費的,對公共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庫。數據信息涵蓋整個城市的各方面,經濟、就業、交通、環境、安全、房產、健康等。每個月50,000余名市民、商業機構、研究學者和開發者運用它來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城市。
London DataStore界面(上圖)及London DataStore基礎數據分析(就業方面)(下圖)資料來源:https://data.london.gov.uk/(倫敦政府數據網)
美國也有類似的數據開放平臺。2009年奧巴馬頒布了《透明與開放政府備忘錄》與《信息自由法案備忘錄》,同年聯邦首席信息官委員會啟動了data.gov項目作為所有政府信息的貯存庫。目前data.gov上公開的數據集已達191836個,主要涵蓋的數據群包括農業、商業、氣候、消費、生態、教育、能源、金融、衛生健康、政府、制造業、海洋、公共安全、科學研究等領域。
Data.gov界面。資料來源:https://www.data.gov/(美國政府數據官網)
趨勢二:以人為本
城市代表了一個多元復雜且具有挑戰的環境。技術的革新和大數據的運用能夠以一種新方式來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并將城市居民與專家、投資者、政策相關機構等充分結合,從而發揮群眾智慧,驅動整個城市的改革創新。因此,智慧城市發展的重點之一便是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增加城市居民的參與感。
阿姆斯特丹智慧市民實驗室的口號是“自下而上的市民科學”,旨在將不同專業背景的市民、科學家、設計者們聚在一起,共同探索用以治理城市的創新工具和相應應用,涵蓋從空氣質量到社區管理的各個方面。目前,實驗室主要針對風能源、空氣環境、以及噪音污染三個城市問題進行創新方案探索分析。
Smart Citizen Toolkit是團隊的主要研發成果之一,能夠監測空氣中有害氣體(CO與NO2)、溫度、濕度、光強度以及噪音級別。整個裝備由開源的硬件,一個收集數據的網站,以及一個手機APP構成。可以在市民、科學家以及決策者之間構建創新的動態關系。
智慧市民實驗室研究項目的研發成果——Smart Citizen Toolkit。資料來源:http://waag.org//en/project/amsterdam-smart-citizens-lab(阿姆斯特丹智慧市民實驗室官方網站)
在美國,ImproveSF是舊金山市政府、議會、市科技局、市長社區服務辦公室及舊金山本地的非盈利組織舊金山規劃與城市更新會(SPUR)共同建立的網絡平臺。其運作模式是由社區組織或機構在ImproveSF網站上創建一個具體社區改造的項目,社區領袖會在項目頁下闡釋問題、主持并促進社區成員們對于問題的討論,征集問題解決方案,最后選出最優方案并實施。目前,越來越多的社區問題被放在ImproveSF上尋求解決方案。
ImproveSF平臺界面。資料來源:http://www.improvesf.com (Improvesf官網)
趨勢三: 技術革新
智慧城市根本目的是為市民提供更有效的服務,監測和優化城市現有基礎設施信息系統。因此,技術革新是實現智慧城市的重中之重。技術革新一方面依靠上文所提到的人才資本的技術提升,另一方面則依靠最先進的技術,例如光纖網絡、物聯網以及信息通信技術等。
英國的布里斯托市崇尚“有趣的城市”。作為一個領先的技術創新中心,它將文化與科技結合,作為其城市創意經濟發展的新型催化劑和連接器。布里斯托市的Hello Lamp Post項目通過一個簡單的短信系統,邀請人們同熟悉的城市設施——燈柱、郵箱、公交站點等進行有意思的對話。在八周時間內,25000條短信被居民發送,人們“喚醒”了街道家具。每個等待被“喚醒”的街道家具上面均設有編號,人們只需編輯短信,發送這個編號,便開始與它們對話。城市就以這種創新的方式被描述和記錄。
Hello Lamp Post。資料來源:https://www.playablecity.com/projects/ (Playablecity官網)
“連結紐約市 (Link NYC) ”是紐約市替代傳統電話亭的一個計劃。2016年起紐約市已經安裝了7500多個高科技公共通信設備,它為紐約市民和游客提供免費服務,其功能不僅有免費Wi-Fi上網,還可以免費撥打電話、911緊急報警。設備中央有一臺可用來聯網的Android平板電腦,還有兩個55寸熒屏,提供展示廣告和推廣公共服務。站點的網速高達一千兆位速度,距離站點150英尺范圍內的用戶都可以接收到Wi-Fi信號。
趨勢四: 資源優化配置
真正的智慧城市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這種可持續發展包含三個方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三個方面需有機連接,形成一個“智慧鏈”,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阿姆斯特丹的Viva Cité項目旨在形成一個城市和市民協作的能源數據管理工具。該工具能提供實時的能源產生、分配以及消耗的數據管理,能夠以一種智能的方式管理城市能源使用。數據從在用戶家庭或工作單位中安裝的智能測量儀器中獲取,收集后在平臺融合,進而反饋給使用者、網絡管理者等多方相關利益人,從而輔助決策。例如,物業管理者能夠看到實時熱、電、水等資源使用情況,輔助管線規劃。
VivaCité項目。資料來源:http://www.cityzen-smartcity.eu/(歐盟智慧城市——智慧市民項目)
目前國際公認的LEED綠色建筑認證是一個主要為建筑及社區提供第三方的認證, LEED認證的建筑物具有高效的資源利用效果,建筑物在使用更少的水和能源的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且經濟。以獲得LEED白金認證的斯托尼布魯克市水域環境中心為例,該中心含有真空太陽能熱水管陣、綠色屋頂、雨水花園、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和地熱系統等設施,預計將達到能耗零排放水平。
斯托尼布魯克市水域環境中心。資料來源:http://cn.usgbc.org/projects/stony-brook-millstone-watershed-associat?view=overview(斯托尼布魯克市水域環境中心項目詳情)
與中國智慧城市的區別
通過對歐洲和美國智慧城市發展實踐的分析,綜合國內智慧城市發展現狀,三者之間主要存在五大方面的不同:
首先是發展模式不同。歐洲的智慧城市建設是一種混合型發展模式,同時吸收居民、市場與政府三方力量,且以自下而上的發展推進模式為主;美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則偏向政府和企業主導型的發展模式,以大力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由IBM、Google等科技公司引領智慧城市建設;國內智慧城市建設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更傾向于政府主導型的智慧城市發展模式,以政策激勵來引導自下而上的導向性創新,營造政府主導下的多方、多元的合作模式。
第二是理念目標不同。歐洲智慧城市的建設更側重于環境的智能化改善以及切實生活環境的信息化建設;美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則更注重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本國經濟的提升;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更為宏觀,以建設世界一流智慧城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信息化的城市監管等為目標。
第三是實踐應用領域不同。歐洲智慧城市的項目應用主要分為公共服務、公共管理以及產業經濟三個方面美國智慧城市項目的應用主要為公共設施建設類,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國內智慧城市建設實踐領域覆蓋面較廣,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規劃、農業、工業、商業、制造業、教育、餐飲、醫藥、電子商務等。
第四是技術研發不同。歐洲城市研究并應用了多種技術,具有城市針對性,但均以城市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美國城市政府則主要關注網絡與信息技術研發。中國借鑒了許多國外較為成熟的技術和發展理念,且十分重視技術研發,提供多方面的引導和支持,如鼓勵高校科研及創建技術開發區等。
第五是資金模式不同。在歐洲,不同的項目具有不同的資金模式,主要包括四類:科研類項目以政府投資為主;在實際建設項目中,PPP投資模式較為常用;對于跨行業投資類,企業之間會出現的靈活的投資模式,例如一些節能項目,將家庭節能兌換為積分,積分由能源供應商兌換成錢;還有國際協同投資類項目,不同國家之間會協同投資。相比之下,美國智慧城市主要形成了政府機構主導運作機制,同時通過將頂尖企業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力量,最終形成政府同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協同投資建設的模式。
我國的資金模式則主要由政府引導,一類是完全由政府投資,這也是最主要的資金模式;第二種是由政府引導的商業風投,由政府發起,企業、其他機構、政府等多方協同投資建設;此外,PPP模式也逐漸出現在中國市場,且發展迅速。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正處在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轉型期,智慧城市的核心價值轉換成高質量的生活品質及可持續發展。追求內涵不斷豐富、理念不斷提升的智慧城市升級版,是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通過學習歐美先進智慧城市的發展案例,準確把握數據開放、以人為本、技術革新和資源集約利用等智慧城市發展趨勢,將有效突破固有模式,促進創新要素的智能融合和應用,推動大眾參與城市管理,實現城市綜合治理的精細化和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