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醫療,AI醫生爭相亮相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幫助醫生診斷和推薦治療方案的AI醫生已經出現。
就在騰訊公司宣布建立了騰訊覓影AI醫療實驗室,發布首個AI醫學輔助診療開放平臺之后不久,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放射科迎來了一名來自人工智能潛力企業依圖科技的新成員——肺癌影像智能診斷系統,它能夠幫助醫生快速看CT診斷。而在此之前,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則輔助醫生成功完成一場骨科手術。
目前AI醫療在醫療影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借助AI影像系統可以快速標出病變位置,不錯漏2-3毫米的結節。騰訊覓影可以進行食道癌、肺癌、宮頸癌等癌癥早期篩查與輔助治療,目前已服務近40萬患者,篩查出高風險病變 3.7 萬例。
除此之外,AI醫療還可以智能問診,語音導入電子病歷;識別病灶,三維重建靶區,自動勾善與自適應放療;幫助病患進行身體、精神健康管理;輔助醫學研究平臺,提高GPV計算算法框架,數據分析等服務。
AI+醫療熱度不減,市場規模龐大
AI醫療理念自出現以來就一直受到資本的青睞。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醫療人工智能的市場規模就已達96.61億元,2018年有望達到200億元。
據統計,自2013年到2017年,中國醫療人工智能行業共獲得241筆融資。其中,2017年國內醫療人工智能行業公布的融資事件近30起,融資總額超過18億元。到了2018年,資本對于醫療人工智能市場的熱情依舊不減,僅上半年就有18家公司獲投,總金額超過31億元。其中云知聲先后完成C輪和C+輪融資;森億智能5月完成B輪融資,獲得1億的資金;依圖科技在6月和7月共獲得3億美元的融資,此外,還有多家AI醫療機構完成C輪融資。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近日發布人工智能醫療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超過英國成為全球醫療AI交易活躍度第二高的國家。
在巨大的市場面前,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無不聞風而動。其中阿里健康研發了Doctor You,以承擔專業醫生助手的角色;騰訊開發出騰訊覓影應用于輔助醫生臨床診斷和疾病的早期篩查;訊飛科大的研究方向則包括智慧醫院,智醫助理、人工智能影像輔助診斷和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四個方面。隨著互聯網巨頭下場角逐,更多的資本涌入,更多的應用場景出現,AI醫療全產業鏈格局正在出現。
角斗進入下半場,三大困局待突破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18第三屆中國大健康產業升級峰會上,烏鎮互聯網醫院院長張群華提出:“互聯網醫療是上半場,人工智能是下半場,互聯網醫療+人工智能是全場。”經過前幾年如火如荼的建設,如今AI醫療平臺已經建好,剩下的就是如何將AI醫療技術運用于互聯網醫療。業內人士認為,AI醫療下半場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破局:
一是打破“數據孤島”局面。人工智能的準確性是需要海量的數據支撐的,我國人口眾多具有數據優勢,但是因為醫院系統相對封閉,所以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就存在孤島現象,不利于人工智能醫療的發展。中科院毛軍發院士指出應該建立國家級別的統一醫療大數據平臺,建立各個病種的全國性數據中心。
二是解決人才的緊缺的難題。據業內統計,目前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的從業人員不足5萬人。國內雖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開設了相關專業,每年培養的技術人員不足5000人,對于正在發展勢頭上的AI醫療領域來說仍舊解不了渴。
三是建立可持續的商業化模式。盡管掌握了人工智能的醫療公司很多,但尷尬的是由于AI醫療產品的特殊性,國內至今還沒有醫療AI產品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這也就意味著AI醫療技術不能普遍應用于臨床。如果AI醫療技術以軟件的形式讓醫院付費,而消費者現階段也不會接受付費。讓技術產品變現,是建立可持續商業化模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