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大佬為合肥數據產業發展支招
合肥市數據資源局的揭牌,也吸引了國內諸多頂尖行業專家的關注。8月21日上午,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阿里研究院副院長楊健、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在分享各自的觀點的同時,紛紛為合肥市數據產業的發展支出了高招。
觀點:智慧城市須把市民體驗放在首位
人物: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 單志廣
共享單車、掃碼支付、圍棋機器人……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智慧。8月21日上午,在《新型智慧城市的新發展理念》報告中,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表示,智慧城市要把市民體驗放在首位,合肥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要避免走入高投入、高風險和高技術的誤區。
智慧城市不等同于城市信息化
“智慧的本源在于數據的便捷流通、充分共享、深度加工與高效利用。”單志廣分析,智慧城市的本質是數據驅動的城市,按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實現城市范圍內相關部門、行業、群體、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智能服務。
智慧城市核心是要解決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跨系統的硬骨頭、老大難問題,構建全流程、全覆蓋、全模式、全響應的智能化管理與服務系統。“而新型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發展方式的智慧化。”
“合肥市數據資源局的成立,是對合肥市全面統籌深化利用數據資源、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的重新定義。”單志廣建議,合肥市今后打造新型智慧城市,一方面要尋求數據資源暢通流動、開放共享;另一方面要促進城市管理體制、治理結構、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優化、高效透明。
必須要把市民的體驗放在首位
“智慧城市的成功不是在于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ICT技術手段,而是在于我們思維模式、建設理念和行為方式的改變。要樹立科學的技術價值觀,綜合考慮新一代ICT(信息通信技術)的先進性和適用性。”
“與人的幸福類似,智慧是每一個城市追求的目標,但智慧的內容、方式、路徑卻可以大不相同。”合肥市要從城市發展戰略的全局出發,做好頂層設計十分重要。在此基礎上,可以聚焦重點產業,區分輕重緩急,統籌開展工作。
在單志廣看來,智慧城市建設不能只謀一域,也不能貪大求全、照搬照抄。合肥市今后將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必須把有限資源投入到亟須解決的問題上,必須把市民的體驗和感受,切實放到第一位。
不要走入“三高兩低”的建設誤區
“建設智慧城市的本意,是用現代技術倒逼城市一些不合理的秩序與利益進行有效調整。”單志廣表示,如今,智慧城市是城市治理創新的重要方面,但部分“智慧城市”名不符實,部分試點城市也存在這“虛假繁榮”。國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設目前主要存在“三高兩低”問題。
“三高”是指智慧城市建設中“高投入”,動輒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的投入;“高技術”是過分追求新技術的應用;“高風險”是指沒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的機制。而“兩低”是指低效能和低收益。單志廣提醒,合肥市打造智慧城市,要避免走入這樣的“誤區”。
單志廣認為,強調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更應該體現上述內涵。“首先要有新型的政策機制,沒有任何政府層面的改革創新,只是一味用技術來堆積,這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單志廣說,同時要創新發展模式,體現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模式創新、資本運作創新等。
觀點:未來機器“吃”的是數據
人物:阿里研究院副院長 楊健
“架構在新的數字技術基礎設施之上的數字經濟2.0時代,具有平臺化、數據化、普惠化三大特征。”在作《數字經濟2.0時代的商業創新》報告時,楊健認為,數據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動力,“云、網、端”將會成為未來新的基礎設施。
云計算將成數據經濟的基礎設施
數據在過去工業經濟幾乎是沒有的, 如今,數字經濟已經步入了2.0時代。數據在整個經濟活動當中變成主要要素,今后,它的價值會超過石油、土地。楊健表示,在未來的互聯網經濟里面,越來越多的案例展示出云計算將成為數據經濟的基礎設施。
“未來的互聯網經濟的新生產要素是數據,未來的經濟是數據驅動的經濟。”在楊健看來,大數據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不再僅僅是我們印象中的鐵路、公路和水、電、煤,更包括建立在互聯網上的各種大數據基礎設施服務。云計算將成為未來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
未來機器“吃”的是數據
“架構在新的數字技術基礎設施之上的數字經濟2.0時代,具有平臺化、數據化、普惠化三大特征。”未來的互聯網經濟中的商業模式是什么樣的?楊健主張新的C2B將會形成,其基本特征是個性化營銷、捕捉碎片化、個性化需求。
未來的產業組織形式將會是平臺+個人、小微。每個人、每個小企業都是互聯網循環中的連接體。楊健認為,“未來的機器是人類的合作伙伴,原來機器吃的是電,未來機器吃的是數據。”預計到2020年,全社會的非農就業達到4.03億,企業雇傭就業的只有3.25億,自主就業、自我雇傭將會吸納大量的社會勞動力。
數據經濟需要協同治理機制
“以前我們更多的是想制度,要立法,但是技術的作用不可或缺,這是跟傳統經濟在治理上很重要的差別。”楊健分析,數據經濟是一種生態系統,要治理數據經濟應該有協同治理的大理念,政府、平臺、企業、用戶、消費者都應該作為經濟系統的參與方,應該形成一種去中心化的、多利益相關方,來共同來參與的治理機制。
“例如阿里巴巴去年零售平臺一年有3萬億的銷售,這個生態非常龐雜,不管是互聯網公司本身還是政府面對這種新經濟體的時候都沒有經驗。”面對繁復的數字,楊健也在思考,在未來治理過程中是否需要更加重視用技術的手段,如數據、人工智能等。
觀點:培育合肥的大數據“隱形冠軍”
人物: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周濤
在作《政府智慧監管中的大數據創新》報告時,周濤提出,以人工智能為牽引的新時代是不可阻擋的,大數據不是簡單的數據計算。 周濤建議,要利用好本地人才的同時,吸引國際頂尖團隊,并培育合肥的大數據“隱形冠軍”。
利用好本地人才,吸引國際頂尖團隊
“哪些數據是可以向公眾開放的?哪些數據是可以向國有企業開放的?哪些數據是可以向民營企業開放的?”周濤建議,合肥市數據資源局在匯集、梳理現有各類數據的同時,這些問題都需要梳理清楚。
“就城市之間的大數據競爭而言,擁有頂尖科技型企業的地方,就占據了大數據產業發展上的優勢。”周濤希望,合肥要做大數據、數據科學、數據資源,就要在基礎數據科學和技術創新上打造全球高地,引領全世界。
周濤認為,合肥市可以通過建立大數據研究院,把全世界的頂尖團隊吸引過來。另外,合肥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高校,要發揮好本地的人才優勢。
培育合肥自己的大數據“隱形冠軍”
要培育合肥的大數據“隱形冠軍”,培養合肥的大數據龍頭企業。這是周濤在報告最后提出的建議,在這方面,可以設立政府設立的產業引導資金,采取滾動的方式對企業進行補貼。
比如,開始選取第一批50家在合肥有影響的企業給予支持,第二年在50家中選取10家,第三年在這10家中選取兩三家,在滾動的三四年里將政府的核心力量集中在每個行業的“隱形冠軍”里。
在周濤看來, 一個“隱形冠軍”產生的價值要大于10個、100個中小型企業產生的價值,希望合肥能夠通過有效的方式,培養出大數據各個行業的“隱形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