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與城市轉型發展深度融合的產物,體現了城市走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本質需求。
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試點示范政出多門、體制機制創新滯后、網絡安全隱患以及風險突出等問題,一些地方出現思路不清、盲目建設的現象,亟待加強引導。2014年8月,《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26個部門組成了“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部際協調工作組”,形成了跨部門統籌協調的工作推進機制,為促進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進我國智慧城市發展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做好打持久戰和攻堅戰的準備。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之路還在不斷地摸索和實踐之中,需要不斷加強技術創新、發展理念創新、管理機制創新、運營模式創新和資本運作創新。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需要重點破解以下智慧城市發展中面臨的關鍵問題和挑戰。
避免設計局限化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要素復雜、應用多樣、相互作用、不斷演化的綜合性復雜巨系統。智慧城市建設,要有負責城市頂層設計的“總體部”,要有規劃設計復雜巨系統的有效方法論。用以往設計電子政務、行業信息化等中小規模系統的組織管理模式和規劃方法理論來規劃設計智慧城市從方法上是行不通的。為此,應著力做好兩個層面的頂層設計,一是政策規劃層面,二是技術實施層面。
對于政策規劃層面的頂層設計,政府要從城市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設方案,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亟待解決的問題上,不能只謀一域,也不能貪大求全、照搬照抄。要把老百姓的切實感受放到第一位,堅持以人為本,深化重點領域智慧化應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會服務。聚焦發展重點,區分輕重緩急,統籌開展工作,著力推動構建普惠化公共服務體系,支撐建立精細化社會管理體系,促進宜居化生活環境建設,建立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加快建設智能化基礎設施。要加強智慧城市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關行業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鄉規劃以及有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做好統籌城鄉發展布局。
而對于技術實施層面的頂層設計,應將其定位為總體規劃的細化和落實,作為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建設實施方案間的銜接橋梁,其作用類似于城市規劃中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總的特點是具有“整體的明確性”和“具體的可操作性”,在建設實踐過程中能夠“按圖施工”,避免各自為政造成工程建設過程的混亂無序。技術實施層面的頂層設計要從全局視角出發,對項目的各個層次、要素進行統籌考慮。通過業務、數據、系統和技術等多個視角,采用全局的系統分析。進行目標架構設計、互聯規范和統籌建設約束分析。明確業務之間的協同關系、系統之間的協同和共享關系、各項任務的配合關系,設計目標架構路徑,以此指導智慧城市的全局統籌發展,推動信息共享、系統整合和業務協同,真正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一致、功能協調、架構統一、數據融合、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
破解信息碎片化
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核心挑戰還是傳統的信息化,包括電子政務沒有徹底解決的老大難問題,這也是當前我國信息化步入進一步發展中面臨和必須要解決的一些關鍵問題,具體包括:為解決經濟社會難題亟需開放、交換、融合、共享的各類信息,在社會中因為類別、行業、部門、地域等原因被孤立和隔離;同一時空對象所屬的各類信息間天然的關聯性和耦合性被割裂和遺忘;數據開放和信息共享程度受限,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信息服務的便捷化、高效化、產業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智慧城市建設的本質,就是要按照實際需求,著力破解信息碎片化難題,推動城市范圍內相關部門、行業、群體、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智能服務。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資源關乎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從現實情況看,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利用仍是難啃的“硬骨頭”。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從體制機制入手,建立制度保障。
進一步加快推進信息資源共享與更新。建立促進信息共享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完善信息更新機制,進一步加強政務部門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政務部門應根據職能分工,將本部門建設管理的信息資源授權給有需要的部門無償使用,共享部門應按授權范圍合理使用信息資源。要以城市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及人口、法人等信息資源為基礎,疊加各部門、各行業相關業務信息,加快促進跨部門協同應用。要整合已建政務信息系統,統籌新建系統,建設信息資源共享設施,實現基礎信息資源和業務信息資源的集約化采集、網絡化匯聚和統一化管理。
深化重點領域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大力推動政府部門將企業信用、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綜合交通、公用設施、環境質量等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鼓勵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等機構,將教育、醫療、就業、旅游、生活等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支持社會力量應用信息資源發展便民、惠民、實用的新型信息服務。鼓勵發展以信息知識加工和創新為主的數據挖掘、商業分析等新型服務,加速信息知識向產品、資產及效益轉化。
力戒建設空心化
有些地方或主管部門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往往以技術為導向、以項目來驅動,過度追求“高、大、快、上”,過于重視最新技術的引入及新設備、新硬件的投入,對于花大錢購置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軟硬件設施具有過高的積極性,熱衷于將“行頭”武裝到“現代化”水平,甚至不惜借債來投入巨資,貪大求全、貪高求洋,但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目標、業務目標和實際效果往往缺乏重視,一些城市在推進智慧城市項目建設時常常自成體系、獨立運行,統籌規劃、綜合協調不足,統籌建設、運營和管理的長效機制欠缺,無法真正形成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智能服務的新模式,投入產出率十分低下,缺乏應用實效,建設空心化風險嚴重。
避免智慧城市建設的空心化,關鍵是回歸智慧城市建設的本質需求,堅持戰略引領、問題導向、需求驅動,避免技術導向、項目驅動。實際上,在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要認識到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術并不是萬能的,從而樹立科學的技術價值觀。綜合考慮新一代ICT的先進性和適用性,避免智慧城市建設空心化——只看重技術“高精尖”,工程建設“高大上”,而不注重實際效果。在智慧城市的技術路線選擇上堅持既先進又實用,尤其要注重應用實效,推動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集成應用。
同時,加快重點領域物聯網應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廣泛互聯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務體系。促進云計算和大數據健康發展,鼓勵電子政務系統向云計算模式遷移。在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重點民生領域,推廣低成本、高質量、廣覆蓋的云服務,支持各類企業充分利用公共云計算服務資源,加強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開發與利用,創新大數據商業模式,服務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要針對公眾實際需要,加強移動互聯網、遙感遙測、北斗導航、地理信息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創新服務模式,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實用的新型服務。
破除安全脆弱化
智慧城市的核心價值是可以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集中和共享,而信息資源越集中,信息安全風險也越凸顯。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導航定位等新技術新應用帶來了一系列新的信息安全問題和挑戰。云計算具有整合和集約化處理信息資源的優勢,隨著云計算和虛擬化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數據上傳到云端數據庫,導致數據資源過于集中,一旦云服務器遭到入侵,大量數據資源的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智慧城市高度依賴于網絡和信息基礎設施,其面臨的安全風險和威脅,比互聯網的安全問題更為復雜,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也更為直接,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正面臨著日益緊迫的安全脆弱化風險和挑戰。為此,要堅持“可管可控,確保安全”的原則,切實強化智慧城市網絡信息的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設。
目前,很多城市還沒有明確網絡安全管理機制,表面看誰都在管,但實際效果不佳。要完善網絡安全保護方面的法律,就要從管理制度、設備審查、系統維護、信息保護、建設應用標準規劃等多個方面形成系列的保障措施,實現全過程網絡安全管理。必須采用安全可控的技術、產品、系統,確保要害信息設施和信息資源的安全。 同時,進一步嚴格全流程信息安全管理。統籌研究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策略,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信息系統設計、實施及運行階段的全過程網絡安全管理,重要系統與網絡安全設施,要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和同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