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棵樹、每盞路燈、每個井蓋、每塊戶外廣告,均有屬于自己的編號;每條大街小巷、每個公園,都有信息采集員,發現問題立刻拍下來,傳回市城市監督指揮中心,再由指揮中心迅速通知責任單位限時處理……這就是效率超高、科技感滿滿的“數字城管”平臺。
泉州市城管辦監督指揮中心數字城管平臺 (陳曉東 陳林森/攝)
泉州市數字城管平臺由市行政執法局投資建設,項目范圍覆蓋鯉城區、豐澤區、泉州開發區全境、洛江區萬安和雙陽街道共116.5平方公里,劃分117個工作網格,涉及18個街道辦事處和96個責任部門,普查了包括路燈、井蓋、交通護欄等依附于城市空間的城市零部件136萬個,建立1個市級和4個區級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今年1-4月份“數字城管”平臺應處置案件共58762件,處置案件57494件,處置率高達97.84%,較2016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據信息采集方北京數字政通股份有限公司統計,目前我市案件處置率在該公司承接的200多個城市中位居前列。在市區直有關部門、街道辦事處、社區設立終端,通過專網與市級平臺連接,建立起“一級監督、二級指揮、三級處置、四級聯動”的運行體系,數字城管在推進泉州的城市管理向現代化、信息化、規范化、法治化的進程中,不斷加快向“智慧城管”轉型升級。
【采集員講述】
以前3天才能解決 現在數分鐘“搞掂”
昨日上午8時12分,海濱街道管理服務中心數字城管信息采集員80后女孩黃麗麗就開始了一天的執勤。
8時30分,當她“巡視”發現新門街有信號燈柱上粘貼著非法小廣告,立即掏出記錄儀拍照定位,用文字詳細描述所發現的問題,并上傳市監督管理服務中心。
8時52分,市數字城管監督工作人員得到相關登記后,隨即對信息進行核實立案,并向責任單位下達派遣指令,提出處置意見。
半個小時后,城管執法人員在現場清除了非法小廣告,并將處理結果反饋,指揮中心立即派遣采集員現場核查,并予以結案。
從“信息采集”到“案件辦結”,管理服務中心打造的“數字城管”運行系統銜接順暢,處理迅速,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亮出了創新“招牌”。
“哪個路燈壞了、哪個井蓋丟失了、哪里橋梁損壞了,以前這些問題都要靠人力巡查,現在有了數字城管,這些城市管理的頑疾很快就能解決了。”
【社區大變樣】
燈亮路平住得更舒心 “數字城管”功不可沒
鯉城區海濱街道水門社區書記張文瓊告訴記者,五年前,社區工作人員發現問題,要給相關部門寫情況反映,然后等待回應。現在,數字城管會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社區案件的銷案率大幅提升,從以前的網格化管理,到現在的數字化管理,督促部門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大大提升了問題解決效率。
“困擾我們社區的機動車亂停亂放問題,市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幫我們解決了,小區住得越來越舒服,真得感謝他們。”張文瓊說,數字城管平臺實現了向社區輻射延伸,從而實現城市管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城市綜合管理問題能直接派遣到社區責任部門處理,處置責任更為明確。
據介紹,以前對發現的城市管理問題,或市民投訴的問題,每個案卷的處理只能落實到街辦一級,街辦再派人去處理就需要較長的時間。
部門聲音
多指揮中心融為一體 織就數字城管“天網”
泉州市城管辦副主任王森江表示,數字城管實行市場化信息采集,改變之前由區級采集避重就輕、規避責任主體等問題,使城市問題的發現更加客觀、更加細致,信息采集范圍、數量、質量大幅度提升。經過第一季度的籌備和試運行,4月份案件采集量已達到32196多件,是去年月平均2500件的12.9倍。近期數字城管平臺在接入公安視頻系統的基礎上,在住建部案件采集標準范圍外擴大采集類別,新增“共享單車亂停放”、把創衛、創城等相關指標內容納入采集,下階段擬擴充接入公共自行車管理視頻、內溝河管理、排水排污管理、海絲申遺點管理等相關信息平臺,整合城市管理的各項數字資源,實現信息共享,逐漸由單一的“數字城管”向多維的“智慧城管”轉變。
此外,市城管辦已完成城管110和12319熱線的融合,實行24小時值班,要求各區和各街道執法中隊安排值班人員配備手機處置通,24小時待命處置群眾舉報的城市管理突發問題。
目前,融合市考評中心和數字城管的綜合考評體系已基本形成,每月對各區、各街道和市直相關單位進行考評通報,對先進單位進行獎勵,對排名倒數5名且處置率低于70%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問責。下階段,市城管辦將努力拓展提升包括“市民通APP”、“微信參與子系統”等功能,在群眾參與和精細化管理等方面進行補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