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的跨界城市管理從“車”開始。分析認為,車聯網是智能制造與智慧城市高度融合的領域。中國需要特種車輛的智慧化,特種車的智能化改造、動態的大數據平臺服務是巨大增長點。但更迫切的是把已有數據設施都激活,實現互聯互通,減少浪費。
在工程機械行業近幾年的跌宕起伏中,三一重工也進行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調整,從過去單一的以工程機械產品為主,轉向全方位進入裝備制造領域。
三一集團裝備制造業的版圖除工程機械外,還包含了新能源、住宅工業化和房地產、軍工業務板塊,以及城市發展管理配套裝備,包括三一消防車和三一環保智能自卸車。
借此,操刀“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技術近10年的三一重工正在將其融入城市管理體系中。日前,三一繼續擴大布局,新一批環保智能自卸車交付廈門客戶參加城市管理。通過車上傳感器采集數據,上傳到相關政府部門平臺進行管理監督。
但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梁林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現在已經可以通過傳感器采集傳遞數據信息,但只能稱為數據時代。智能化的最難點是探索如何通過算法和模型利用數據,而且如何保證模型是合理、符合實際的。智能化是一件無止境的事情。
數據飛躍工地
目前,三一環保智能自卸車及管控平臺已在湖南、貴州、江蘇等省的多個地市上線運營,試圖解決傳統渣土車在城市道路上的超速行駛、闖紅燈、“邊跑邊吐”造成環境污染等頑疾。
除了在硬件制造上解決亂拋灑問題,環保智能自卸車裝配了由三一自主研發的自卸車智能管控云平臺。通過車上傳感器采集數據上傳到渣土辦、渣土管理局等相關政府單位和渣土運輸企業系統平臺上,從而提供一整套的管理解決方案。
梁林河告訴記者,對于政府單位和渣土運輸企業而言,這些數據的使用是有償的,“但對貧困地區也免費提供”。
三一重工之所以有底氣介入城市管理,離不開其工業互聯網和傳統制造轉型的基礎。2007年至今,三一在工業互聯網方向持續投入超過15億元。
從2007年開始,出于幫助研發的目的,三一重工就在生產的所有車輛設備上安裝自主開發的工業智能通信終端,通過機載控制器、傳感器實時采集設備工況信息,融合工業大數據、云計算、傳感、控制與現代通信技術,建立了行業首家工業物聯網系統和企業監控中心——ECC。
目前,ECC監控設備已近30萬臺。三一重工每半月將ECC系統檢測的工程機械作業數據報送國務院總理辦公室。
另外,三一重工還延伸到大數據后端的解決方案。2016年12月,三一重工物聯網團隊組建了樹根互聯,基于上述大數據平臺,為客戶提供基于機器或設備的數據分析、故障預測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因此,在三一重工的轉型中,不僅是產品本身,其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也能夠借勢與城市管理相連。
“三一環保智能自卸車上線一年已經可以實現盈利,雖然不多,但是對城市管理有價值。”梁林河說,三一重工將從更多領域介入城市管理。例如,參與城市“五小工程”(即小裝修、小拆除、小平場、小挖占、小修補)車輛大數據管理;參與城市消防車網絡體系建設,掌握各省市的消防車調度數據等。
此外,三一重工城市建設中傳統的工程機械也在不斷智能化,部分壓路機等已經可以實現無人化駕駛、操作,無人車跟隨化也已實驗成功。
可見,三一重工對跨界城市管理從“車”開始。
對此,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認為,車聯網是智能制造與智慧城市高度融合的領域。中國需要特種車輛的智慧化,包括渣土車、消防車在內,化學危險品車輛、油罐車、活禽活畜運輸車等,都需要進行智能監控和服務。特種車的智能化改造、動態的大數據平臺服務是巨大增長點。
但在智能的車聯網之外,還有一些不那么智能的事情讓梁林河“頭痛”。
“目前行業標準比較松,各城市的標準也不一,僅貨箱高度一項指標,長沙、廈門、安徽省等地區城管局就要求不一。因此需要做不同規格的實驗,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三一希望與政府共同建立行業標準。”梁林河說。
智能制造融入智慧城市
無論是自卸車還是消防車,三一重工的工業互聯網數據從過去圍繞工地轉,到現在找到了嫁接到城市管理的平臺,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新數據。
而在喬潤令看來,對于政府來說,更迫切的是把此前已有的數據設施都激活,實現互聯互通,減少浪費。
“智慧城市首先要做的是改革、改變、沖擊中國傳統的城市管理體系,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數據孤島問題。”喬潤令指出,現在大數據都分割在各政府部門中,難以集合成為公共平臺。
所以,近兩年,銀川、沈陽等20多個城市相繼成立大數據局,整合全市大數據資源。今年2月,貴州省公共服務管理辦公室更名為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成為中國唯一一家省政府直屬的正廳級大數據行業管理部門。
“沒有商業模式也是影響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問題。” 喬潤令告訴記者,因為還處于起步階段,由政府主導,建設項目中屬于用在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的比較多,我國80%-90%智慧城市與交通和治安管理相關,因為最受市場關注,最“好看”。
喬潤令指出,沒有商業模式則社會資本進不去,政府投資后的運營過程中盈利和后續資金供給成為問題,沒有商業模式就算PPP模式也很難成功。
但其實,中國智慧城市快速興起,是有一大批互聯網、信息技術公司作為支撐。從三大電信運營商,到華為、螞蟻金服、騰訊等都在通過與城市簽約的方式積極布局。
例如,在5月26日舉辦的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大數據時代智慧城市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騰訊云副總裁謝岳峰表示,騰訊云已經和全國14個省、50余座城市簽約合作,這個數字每個月都有新增。
但喬潤令表示,制造業才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角。因為目前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大部分企業是互聯網企業,政府通過與其共同建設智慧平臺的方式合作,但實際上并沒有智慧產品,與傳統產業融合度低,這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另一難點。
所以,他認為,智慧城市解決城市公共服務問題的同時,也應該成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平臺。“以智慧輕產業激活多年工業化沉淀下巨量重資產。加速裝備制造業的智能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產品的升級換代、新舊動能轉換。”
此外,喬潤令還指出,目前還缺少一個集成商,將所有智慧城市產品與服務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