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出門前,你接到了司機師傅的電話,提前預約的專車已停在小區門口送你上班;中午就餐時,餐廳的位子幫你約定,免去排隊等位的煩惱;傍晚散步途中,口渴卻沒帶錢包的你,輕松通過手機支付寶掃碼就在超市買到了一瓶礦泉水……”這些原本只是幻想的場景,如今卻已成了生活在智慧城市之中的每位居民最日常的生活狀態。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發展,智慧城市這一概念正漸漸變得可觸、可親、可感,其建設成果已走入千家萬戶,并帶來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契機。
突飛猛進 企業助力
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稱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5月19日在北京召開的“2016中國智慧城市論壇”上,中國通信信息研究院、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陳才表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數量已經達到了386個,我國智慧城市由概念探索逐漸步入實質建設階段。
對于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現狀,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的李明超研究員認為:“智慧新城、智慧小區、智慧校園,各行各業智慧化建設如火如荼。中央財政撥款,企業和社會自主跟進的投資,都讓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規模越來越大”,他感慨道,“近幾年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
而這一進展,離不開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的參與和推動。日前剛剛落下帷幕的第二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上,來自國內外100多家科技企業展出了智慧城市綜合服務、智慧社區、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領域的新技術與新服務。包括華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興通訊、騰訊、日本三井不動產、法國泰雷茲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都參與其中。
保障安全 增添便利
建設智慧城市,歸根結底是以人為本,落在便利民眾上。中國智慧城市發展聯盟秘書長鄭明媚認為:“關于智慧城市,我認為是借助技術,讓城市治理更加精細,公共服務更加便捷,人們生活更加美好的城市發展新模式。”
由企業為政府提供技術支持,來加強城市管理,提高基礎設施的智能化程度和公共服務的便捷化程度,并為市民提供更多安全保障,是智慧城市的努力方向。例如,筆者就從專注于做智慧交通技術研究的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企業通過對城市交通進行大數據分析研判,提高了山東青島的交通專項整治效果,使城市中的交通事故數減少了9.85%,死亡人數減少了4.65%,直接經濟損失減少12.07%。
數據只是印證智慧城市進展的一部分,普通人更多是通過身邊的小事來感受智慧城市的益處。“您的快件已到洗衣房外智能快遞柜,請及時提取。”前幾天,深圳的小竇突然收到這樣一條短信。當小竇帶著疑惑來到保安室,保安告訴他,今后的快遞都會直接投送到“智能快遞柜”里,只要憑借提取驗證碼,就可以隨時提取,不必再與快遞員進行面對面取件了。這就是“智慧城市便民項目——智能快遞柜”系統。有了這個系統,業主可隨時根據取件碼進行智能取件,而不用再專門空出時間來等快遞員,非常方便快捷。
在大城市中,智慧交通如今也在為民眾出行提供便利。今夏暴雨期間,高德、百度等地圖應用,以及微信等能夠提供城市服務功能的App均上線了“積水地圖”功能,方便用戶實時查看道路積水情況。
經濟轉型 創造新機
建設智慧城市,從經濟發展角度看,也有助于各地政府推進經濟發展、加快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以著力推進大數據產業的貴州為例,最新數據顯示大數據產業帶動貴州新增從業人員4萬人,全行業達到16萬人,并使得貴州成為全國大學生流入地。目前,貴州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大數據電子信息企業超過了320家,去年大數據產業規模總量增長達到了37.7%。
把握智慧城市的發展契機,對于很多年輕創業者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北京健康盒子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黃玉浩就在此領域中努力。他的公司已經上線了一個叫做“環球醫城”產品,旨在打造全球優質醫養直達平臺。黃玉浩對自己事業的前景非常樂觀,他說:“目前大數據較為普及,投資界有極大的熱情,再加上國家的力量建設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領域的前景是十分廣闊。”
除了促進經濟轉型,智慧城市也可以更好地豐富人們文化娛樂生活。重慶大學大三學生王宇一直非常關注VR技術的發展,在親身體驗過VR設備后,他就想到“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利用VR,可以實現不用出門就逛博物館”。事實上,的確有很多博物館已經在嘗試。
面對智慧城市的未來,鄭明媚認為,智慧城市不是終極目標,而是一個發展過程。這也意味著,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智慧城市中可以應用的技術還會不斷拓展。可以說,智慧城市的明天,依然存在著無限潛力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