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智慧水務、智慧環保,“互聯網+”……太原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期間,代表們圍繞太原智慧城市建設提出多個建議,助力太原城市智能化發展。
社區變“智慧”居民享受“五化”
“我覺得,我們的社區也應該搭乘互聯網快車,建一個‘智慧社區’。”人大代表韓建明認為,智慧社區將會是提升社會管理創新水平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民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國家部委先后發布了《關于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智慧社區建設指南》等,一再強調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的重要性,還具體提出智慧社區指標體系。”韓建明介紹,智慧社區,是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區域人、地、物、情、事、組織和房屋等信息,統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等資源,以智慧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支撐,依托適度領先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社區治理和小區管理現代化,促進公共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智能化的一種社區管理和服務的創新模式。
“由于涉及養老、教育、醫療、交通、城管等眾多部門,業務關系復雜,各方對智慧社區理解不一,目前的智慧社區建設缺乏統一標準。”韓建明說,應該由市政府部門牽頭,組織本地信息化建設經驗足、實力強、業績好的IT龍頭企業參與,結合太原市正在進行的智慧社區建設工作的實際情況,開展智慧社區頂層設計,制定智慧社區指標評價體系和建設指導意見,以標準先行來推動智慧社區規模化應用,設立專項基金,對智慧社區所涉及的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相關技術的研究、推廣等給予資金支持、稅收優惠。
同時運用市場機制,形成一個可有效管理、惠及百姓、持續運營的智慧社區發展模式。可以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信息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政府各職能部門的信息資源,通過對各類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信息的自動感知、及時傳送、及時發布和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以信息化技術手段為支撐,構建涵蓋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社區建設、社會動員、社會組織、社會領域黨建、居家安防、智能家居等于一體的智能化綜合信息服務管理平臺,實現對社區居民“吃、住、行、游、購、娛、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和協同化,讓“五化”成為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舒適、愉悅的生活環境。
構建智慧環保促進職能部門整合
“環境管理,離不開各管理部門之間的通力協作,我覺得我們應該建一個智慧環保體系,這將對環境管理部門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產生極大的影響。”韓建明介紹,2015年,新《環保法》的實施之年,經濟增速換擋的新常態下,環保再度成為兩會“強音”。“構建智慧環保是非常有必要的。”韓建明說,環境管理離不開各管理部門之間的通力協作,智慧環保體系的構建必將對環境管理部門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產生極大的影響。使傳統的部門組織朝著網絡組織方向發展,促進各職能部門組織和職能的整合,使工作程序和辦事流程更加簡明、暢通,同時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從而提高環保局的辦事效率。
還可以提高環境管理的決策理性和公共政策品質的客觀需要。通過智慧環保體系的建設,可以突破環境管理時間和地域限制,以便于決策者及時了解現場情況,從而克服傳統管理的時滯性和靜態性的弱點,使信息的發布和反饋能夠及時進行,從而為各職能部門的動態管理提供有效支持,從而提高環境管理的決策理性和公共政策品質。“智慧環保頂層設計,首先應根據太原市環保工作實際現狀,科學制定戰略目標與評價體系,”韓建明建議,應研究和制訂不同部門、區域、各級各類相關機構以信息化帶動科學化、深化改革發展的規劃,創建城市環境科學決策管理服務體系,促進城市環境體制創新和管理流程再造。其次,還要樹立以公眾服務為導向的智慧環保建設模式,能夠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服務內容,很好地滿足公眾對于環境狀況的知情權,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與公眾參與水平。
“互聯網+”將成太原經濟新機遇
對于互聯網+的理解,很多人覺得有些無法形容。互聯網’好比一棵大樹,樹上有很多枝葉,而‘互聯網+’好比樹上可以掛很多東西。”人大代表郭勇義這樣形象地比喻。
近兩年,“互聯網+”已經快速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因互聯網而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學生上自習,手機上一點,外賣就送到了教室、宿舍。馬云為什么發展那么快?就是站在了‘互聯網+’的風口上,發展電子商務,一步步延伸到其他領域。”
郭勇義認為,互聯網+可以有很多可能,關鍵在于如何融合。他說互聯網+’,其實是一個可以共享信息、市場的大平臺,能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可以彌補一些行業的不足。”
“對傳統行業來講,如果與互聯網結合得好,那就上一個臺階,開辟新天地。比如裝備制造業。”人大代表董鈞舉例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國裝備制造領域處在“按生產決定銷售”的階段,當時,太原市裝備制造業處于全國一流水準,涌現出太鋼、太重、晉機等一批實力強大的企業;進入新世紀以后,全國裝備制造領域進入“按訂單生產”階段,在“市場導向”之下,受困于信息不對稱、人才缺乏、市場萎縮等因素,太原市的裝備制造業雖然優勢尚存,但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而互聯網+,正好可以彌補當前太原裝備制造的劣勢。”
在董鈞眼里,“互聯網+”的出現,是對太原裝備制造業乃至太原經濟難得的機遇,順勢而為,把握好機遇,太原的裝備制造會迎來第二個春天。
建設智慧水務避免資源浪費
關于“智慧城市”的建設上,人大代表李恩慶提出了建設智慧自來水務的建議。“當前,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太原市尤其如此,水資源總量僅為5.3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為168立方米,僅為全省人均量的二分之一,全國人均量的十二分之一。”李恩慶說,在這樣一個水資源極度匱乏的城市,建設全市智慧水務,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和更好地利用水資源是很有必要的。“建立智慧水務,首先應建立分區分級和智能傳感管理體系。”李恩慶說,由于供水管網中不可避免的漏損和水表計量精度等問題,自來水公司“生產”出的水量總是大于最終銷售給用戶的水量,實行全市分區分級管理體系,能夠科學及時地進行管網管理。
其次,還需建立一套基于流量數據監控的管理系統平臺,用于實時分析和處理流量數據,對管網異常情況進行分析報警,縮小漏損范圍,精確定位漏損點,以便查補漏損和為管網改造提供依據,杜絕一爆管馬路成水塘的狀況。“還要整合GIS地理信息系統、壓力管理系統以及漏耗控制系統。將水司GIS系統進行改造升級,并進一步完善現有調度系統中的壓力監控數據,使之與漏耗控制系統整合,便于集中數據管理提高管網管理水平。”李恩慶說。
推進智慧醫療緩解看病難
“應該繼續推進‘智慧醫療’的建設。”人大代表王君介紹,智慧醫療的概念,就是體現“以患者為中心、以居民為根本、以行政為支撐”的醫療衛生理念,通過更透徹的感知、更深入的智能化,打造智慧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居民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構建無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醫療服務,實現智慧的公共衛生服務的市民健康體系。“掛號排隊時間長、繳費等待時間長、取藥等待時間長、看病就診時間短,這三長一短是百姓反響最大的問題。而我們現在推行的‘智慧醫療’正是為解決這些問題的。”王君說,目前,太原市部分醫療機構,已經開始嘗試部分的“智慧醫療”,如醫院管理信息系統、臨床信息系統等,“希望今年,能夠繼續推進智慧醫療的運用,真正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