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只要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獲贈一瓶可樂哦~” 每當面對漂亮的美眉在商業中心某個路口這么說的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地駐足看一下。
什么時候開始,我的信息變得這么值錢了?一個賬號就值一瓶可樂,或許回去我應該再注冊兩個賬號,這樣還能多領兩瓶。并在內心OS:我還真是聰明,畢竟在過去要想喝一瓶可樂是要用巨資買的,那可都是真金白銀啊……
虛假的免費:“信息付費”模式初現
你知道Facebook一名普通碼農年薪是多少嗎?扎克伯格支撐這樣一家公司每個月的總成本是多少?而你在使用Facebook時(沒有vpn請自動將Facebook替換為新浪微博)顯然沒有付費,那么Facebook員工的工資是從哪兒來的?Facebook為什么能夠得到這些收入?
事實上,我們確實沒有為這些平臺付費,我們之所以能夠享受Faebook、Twitter、Youtube等各種免費的服務是因為我們支付了“信息費”。所以,在下一個市場經濟環境中,除了金錢之外,信息是不是也將成為一種支付手段,形成一種“物物交換”的商業模式?
誠如英國《金融時報》所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Facebook的免費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盡管沒有通過現金交易,但是我們卻在用數據付費。也就是說,在大數據時代的商業模式已經轉變為福魯哈爾所說的:我們用個人數據為Facebook等公司的服務“付費”,它們據此向零售商等收費,這最終又會轉嫁到我們身上。至此,一個新的商業玩兒法已經成型。
所有生意都是數據生意
這讓不禁筆者想到傳奇預言家凱文·凱利的一次演說:個人數據才是未來,在未來,所有的生意都是數據生意。毫無疑問,現在我們就在通過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來獲取看似免費的午餐。
如果未來信息真的能成為一種支付手段,那么你的醫療數據、個人信用卡數據、購物消費數據,甚至政治宗教選擇數據究竟價值多少呢?
信息付費:一袋吐司面包價值8個“贊”
你一定不止一次的聽到關于“大數據時代來了”的呼喊,聽到“數字化轉型”的口號……這些看似“假大空”的次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顯示:大多數人們只需要一點微不足道的激勵,就會出賣個人信息。如果提供一個免費比薩,接受研究的很多學生就很有可能這么做。
這說明雖然我們對于精準廣告營銷還抱有些許抵觸心理(比如朋友圈內的廣告推送),但是,我們的數據真的是有“價值”的。盡管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個人信息的價值評估都還處于模糊階段。
你發起過集贊活動嗎?
在生活中,你一定主動或被動的參與過類似的信息變現活動:如湊9張活動現場/餐廳菜品照片,發在朋友圈,集贊超過50個,就可獲得精美小禮品或一份免費甜品。
這樣的信息變現/支付模式顯然受到了商家一定程度的認可,甚至有人開起了信息付費商店。
Datenmarkt中僅支持facebook支付
在2014年2月成立的漢堡裝置藝術雜貨店Datenmarkt中,有著這樣的標識:一罐水果的“售價”是5張Facebook照片;一袋吐司值8個“贊”等。你在購買商品前,需要登錄Facebook進行信息付費,同時店內并不支持現金、visa等任何其他支付方式。
雖然這種方式可能還存在問題,但這無疑是一種大膽的嘗試,或者說是一種商業與藝術的結合。
《壟斷法》窘境:玩兒法升級 配套規則也該改改了
商業模式一直在隨著時間和技術的升級,而不斷更迭。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革命和大機械時代的來臨,讓鋼鐵、石油、機械等行業出現了一大批巨型企業,行業壟斷一度極為突出。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從那時起《反壟斷法》開始制定并走向成熟,在后來的商業發展中,發揮了“規范”的重要作用,有效的遏制了部分企業抬高價格獲得巨額利潤,避免企業富可敵國后對行業、國家造成威脅。
經過了百余年的發展,信息時代來臨,我們開始享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而這個時代,企業家們不再需要窩在同一間房內商討如何形成壟斷,抬高價格了獲取巨額利潤了,這些對利潤的追求和壟斷的企圖都由人工智能和算法代勞。
天價書《蒼蠅的成長:動物設計的遺傳學》
這樣的案例在2011年就已經初見端倪。2011年一本名為《蒼蠅的成長:動物設計的遺傳學》(The Making of A Fly: The Genetics of Animal Design)在亞馬遜上的價格從113元飆升到2300萬美元,可謂是天價。
出現這種“天價教科書”的原因正是當時人工智能預算法還不夠成熟的原因:電子商家通過固定算法提高定價(如第一種算法會自動將書的價格定為第二個賣家的1.27059倍,而第二個賣家反過來會將價格定為第一個賣家的0.9983倍),導致價格螺旋上升。而因為算法中并沒有給價格設上線,就導致了這樣的不符合常理的價格。
毫無疑問,這種添加教科書的案例應該不會再發生了,但是這種讓價格螺旋上升的類似算法一定還在廣泛應用。機器學習并沒有讓我們買到更便宜的商品,相反很容易讓商家操控價格。
前聯邦反壟斷檢察官、現任教于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法學院的莫里斯·斯圖克表示:現有的反壟斷規則是為了控制19世紀的巨型企業的市場力量而設計的,或許不足以應對數字經濟。
注意力經濟:你的數據成為Facebook的印鈔機
從如今的市場現狀來看,軟件公司因為成本較低,往往有更高的利潤率。對于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來說,其獲得收益的資本就是我們支付的“信息”。
你的注意力很值錢
這些企業幾乎可以免費獲得原材料(即個人數據),然后據此向廣告商和零售商收取費用,而后兩者會將這些成本以某種形式再轉嫁到我們身上。在這個新的商業模型中,我們的數據已經成為像Facebook這樣企業的印鈔機。
就像很多經濟學家、商人和學者所描繪的那樣,未來的商業中,誰能夠抓住注意力,誰就能獲得更多的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