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可謂富可敵國,亞馬遜的市值超過了華盛頓特區的GDP。科技股如此猛烈、持續的漲勢的確讓人意外,相比起股價,大家如今更關心的是灣區房價也要更攀高峰了。”某資深美股期權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感嘆道。
當時正值7月27日晚間(北京時間),這一晚也被業界稱為“中美互聯網之夜”——中美部分科技公司發布財報后股價狂飆突進——阿里巴巴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美元,亞馬遜的股價飆升至1068.22美元/股,市值達到5000億美元,創始人貝佐斯也一度超越比爾·蓋茨坐上了世界首富的位子。
然而,當天盤中亞馬遜股價便大幅跳水,這波科技股的“拋售潮”在此后一個交易日持續,并蔓延到了歐洲——截至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明星科技股中,除了Facebook受到財報利好提振漲2.92%,蘋果收跌1.89%(6月9日以來最深)、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跌1.33%、亞馬遜收跌0.65%盤后再跌2%、微軟收跌1.2%、奈飛(Netflix)收跌3.38%,表現為一個月來最差。
如今科技股對大盤舉足輕重,而這波“拋售潮”是否說明美股拐點已至?交銀國際研究部負責人洪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模型顯示,回調可能出現在8月8日左右,但在美國經濟沒有衰退風險、盈利增速提升的背景下,就下半年而言,市場回調仍是買入的時點,大盤股仍將跑贏,仍看好金融、科技、消費、醫療保健板塊。”
眼下,美國科技股已經漲破了17年前的互聯網泡沫時期新高。今年以來,標普500的信息科技板塊漲幅已接近23%。在十個對市場估值起到最大推動作用的股票中,8個是科技股(包括亞馬遜)。
令人擔憂的是,科技股已經“富可敵國”,任何波動都可能牽扯大盤神經——美國科技行業的規模已超過美國幾個大都會區的GDP總和,亞馬遜的市值超過了華盛頓特區的GDP,Alphabet與蘋果的合并市值高達1.45萬億美元,超過歐元區和日本金融股的合并市值1.31萬億美元,且大型科技股占到標普500指數40%的權重。
不過,華爾街分析師似乎也并不認為科技股是完全的泡沫。相比之下,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科技股創造的回報顯然是不可持續的,年化收益高達53%,但近幾年并沒有再出現過這種狀況,且現金流更為充裕。
“但退一步看,更大程度上這波科技股牛市更像是一個補漲(catch-up)而不是泡沫。因為去年受‘特朗普牛市’帶動的板塊多是金融、基建等,而硅谷的那些企業去年顯然沒有受到‘特朗普行情’的照顧,因為減稅等政策真正惠及的公司是那些在美國本土繳稅的企業,因此FAAMG(Facebook,亞馬遜、蘋果、微軟、谷歌)今年都出現了很大程度的補漲。”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對記者表示。
洪灝對記者表示,其模型顯示,美股可能在8月8日附近迎來一個拐點,但這更像是一個牛市的回調,但經濟和企業盈利增長勢頭仍然穩健,下半年大盤股仍將繼續跑贏。某華爾街大行風控負責人馮磊也對記者表示,牛市仍在持續,預計下半年可能金融股會跑贏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