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消息,《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撰文對硅谷的三巨頭和底特律黃金時期的三巨頭進行了全面的對比。文章稱,當下的科技巨頭主導著美國經濟,就像當年的汽車巨頭那樣,但那種統治力的意味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在過去的20年里,科技行業成為了全世界最強勢的行業,占據最賺錢的20家企業中的7家。去年,蘋果的利潤(534億美元)達到第二賺錢的公司摩根大通(244億美元)的兩倍多。市值方面,科技公司霸占全球排行榜的前五名: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這些公司不僅僅是巨無霸,不僅僅是賺錢機器;它們還處于增長當中。
按照大多數的標準來看,這種強勢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太平洋海岸,更精確來說是集中在舊金山灣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那五家公司有3家位于硅谷的三個相鄰的小城鎮。門洛帕克的Facebook,山景城的谷歌,以及庫比蒂諾的蘋果,三者地理位置的距離合計只有15英里。
這些公司——英特爾、甲骨文和思科,對不起了——已經成為硅谷的三巨頭。
底特律也曾在數十年的時間里坐擁三巨頭: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它們也都利潤驚人,領跑市場,催生了一個全球性的行業。在1950年代末,這三家公司合計占據全球第一大的美國汽車市場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
如今,來自同樣的一小塊地區的三家公司在經濟體中占據同樣的統治地位,驅動著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增長。但對比底特律的三巨頭和硅谷的三巨頭,你會發現圍繞任何一家獨立公司或者獨立地區的經濟都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投資者如今對于科技公司的珍視,一如他們當年對于汽車(以及石油)公司的珍視。
那是十年間最受矚目的IPO(首次公開招股)。成千上萬人如潮水般涌向交易商,寄望能夠搶到來自百年來最具創新性、最受尊敬的企業之一的部分股票。最終,普通人能夠分享天才福特所創造的財富。
那一年是1956年,福特在評估公開市場。自創立以來,該公司就一直處于私有狀態,為福特家族所有,后來為福特基金會所有。超過1000萬份股票進入市場,一下子就被數十萬狂熱的投資者以64.50的開盤價搶購一空。福特基金會通過該交易賺得6.426億美元。
當時,那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汽車行業也是世紀中期規模最大的一個行業。同樣地,在福特掛牌上市的時候,美國經濟真正的巨獸通用汽車是全美最具價值的股票,股價達到263.27美元。這一點是有充分原因的。
這些公司賺得盤滿缽滿。
在《財富500強》榜單的第二期(1956年)中,福特在營收和利潤上均高居第三位。那一年,該公司賺得4.37億美元。通用汽車雄踞榜首位置,且成為第一家年利潤超過10億美元(確切的利潤額是11.9億美元)的公司。1956年只有16家公司躋身1億美元利潤的行列。克萊斯勒是三家汽車巨頭中賺得最少的那一家,年利潤為1.001億美元,勉強進入該行列。
汽車行業唯一的競爭對手就是石油行業,該行業的埃克森美孚占據財富500強榜單的第二名位置,另有7家公司進入最賺錢的20家公司之列。
因此,可以說制造汽車和給汽車提供燃油共同統治了美國的營利事業。就連兩大輪胎制造商都入圍1956年最賺錢的35家公司榜單。
汽車過往是國內經營,而現在的科技則是全球化的。
然而,底特律三巨頭和硅谷三巨頭之間有著關鍵的差異。其中一個差異就是,硅谷三巨頭屬于完全國際化的企業。
自2015年以來,Facebook的廣告營收大都來自海外地區。蘋果在2010年第一季度也跨過了這一門檻,如今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谷歌長久以來也從美國以外的地區獲得很大一部分的收入,盡管它在美國本土的營收接近總營收的一半。
事實上,據哈佛商學院的謝恩·格林斯坦(Shane Greenstein)教授稱,這些公司在海外地區創造巨額收入,是它們被市場十分看好的原因之一。“自美國總統大選以來,市場就一直將假定的可讓企業不必繳納美國稅款就能將海外收入遣返到國內的‘免稅期’納入考量范圍之內。”格林斯坦說道,“這尤其能夠改變蘋果和谷歌的價值。”
自美國總統大選以來,Facebook股價上漲了11%,谷歌上漲了21%,蘋果更是飆漲了34%。考慮到科技公司員工給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提供的資助達到給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60倍(300萬美元對5萬美元),這或許顯得更加令人驚嘆。
科技行業勞動力人數遠遠少于汽車行業。
底特律三巨頭1956年的員工數和硅谷三巨頭2016年的員工數對比
底特律三巨頭和硅谷三巨頭的另一關鍵差異是,三大科技巨頭雇員數量遠遠少于當年的底特律三巨頭。看上圖就一目了然,但有3點值得注意。
第一,底特律的大型工業巨頭的確雇用了很多人,但到1950年代,它們已經在對其通過建立大工廠所創造的部分工作崗位實施自動化。歷史學家托馬斯·薩格魯(Thomas J. Sugrue)寫道,“在1948年至1967年間——汽車行業處于經濟巔峰的時期——底特律少了13萬以上的制造崗位。”這讓人十分驚訝。當時毫無疑問是制造業的黃金時代,但在最重要的汽車制造行業,企業卻在減少工作崗位。
第二,汽車公司的員工在底特律和周圍城市的密集度要遠遠高于科技公司員工在硅谷和周圍城市的密集度。蘋果在“圣克拉拉谷”只有2.5萬名員工。谷歌在其總部所在地可能只有2萬名員工左右。Facebook在其總部所在的門洛帕克也只有大約6000名員工。
第三,科技公司有很多很多的分包商,從在菲律賓的內容版主到在中國富士康的制造工人,再到在它們自己的園區里的保管員,再到接送員工到舊金山上下班的巴士司機。它們采取現代企業的運營方式,即除非很有必要,否則都盡量將特定的員工排除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之外,尤其是工資較低的工人。
當年的底特律三巨頭可謂整個地區經濟的驅動力。通過以體面的薪水雇用大量的員工,它們創造了大范圍的繁榮。而在硅谷,三巨頭所創造的財富落入極少一部分人的口袋,是給數千人而非數十萬的工人創造財富。2016年,Facebook每員工凈收入達到驚人的60萬美元。
也就是說,雖然科技行業在全球各地引發了各種顛覆性的影響,但它是當前美國經濟整體運行狀況的一個超強版本:擁有高端技能和本已是富人的人群賺得盤滿缽滿,其他所有人則只是得到殘羹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