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微軟亞洲研究院英雄譜:主宰中國科技圈半壁江山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 四月

2017-02-16 10:31:44

摘自:智東西

朱文武(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主任),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員,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及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員等職。湯曉鷗(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

 

undefined

導語:“沒有人可以繞開這個機構去談論過去十幾年的中國科技史”,而在當下,他所囊括的頂尖科技力量正讓一眾公司虎視眈眈。

微軟亞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簡稱MSRA),這座微軟在海外設立的首個研究院,1998年由比爾蓋茨欽點,從此敲響了中國IT業態蘇醒的前奏。大概連比爾蓋茨和當時諫言的麥爾伏德博士也不會想到,在后來的十幾年間這座機構能夠對中國科技界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甚至一度勝過帶給微軟自身的價值。而究其核心還在于“人”。

undefined

繼去年芮勇、何凱明和孫劍出走之后,昨天,微軟亞洲研究院再痛失一名老將,常務副院長馬維英已加入今日頭條。“黃埔軍校”的帽子戴久了便有些意味深長。商業對于科技的訴求日益強烈,人才搶奪戰步步緊逼,這里的中堅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牽動人心,讓一眾公司虎視眈眈。

為此,本文特從學術成就和商業價值兩個層面梳理出MSAR體系下的人才庫,其范圍涵蓋了研究院自成立起的數千名院友,對業界具備一定參考價值。與此同時,他們的流動也折射出當下IT界百態:四屆院長、九座山頭的毫發便牽動著市值千億公司命脈,二十位IEEE Fellow已成眾獵頭的必爭之地,四大派系之爭變幻莫測,十大新秀的誕生則預示著更多可能。

一、相約九八

undefined

  故事還得從19年前來自中國的聲聲召喚說起。

九十年初,中國計算機產業苗頭燃起,人才增長速度甚至超越美國;而大洋彼岸的軟件巨頭正面臨創新與競爭壓力,微軟前任首席技術官麥爾伏德向比爾蓋茨諫言,將研究院開到中國來。

1998年,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這是互聯網力量最不可一世的一年,谷歌、搜狐、京東、騰訊、新浪相繼誕生。37歲的語音識別專家李開復受命成為首任院長。三年后,最初的微軟中國研究院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開復組建團隊之初就頻頻受阻,說服海外精英歸國并不容易,何況是在電話和網絡還未普及的年代。但其中也不乏熱血青年,張亞勤的加盟成為打開僵局的契機。這位31歲,1997年就獲得IEEE Fellow的天才少年曾被一度傳位佳話。

1998年底到1999年,研究院第一批管理團隊逐漸成形,由國內高校博士生和海歸派組成。略微發黃的合照記錄下中關村丹棱街的偉大時刻,在往后的十幾年里,這批人的光熱輻射至大半個中國科技圈。

undefined

第一排從左至右依次為:張宏江、李開復、沈向洋、張亞勤,他們名字早已成為舉足輕重的力量。

第二排從左至右依次為:李世鵬、李江、李勁、劉文印。其中左三李勁,就是當年鄧小平視察上海工作時,談及“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身旁的小孩,也被稱為“鄧摸頭”。

第三排,左上角露出頭尖的三位女士從左至右分別是:當時的秘書陳蕾、公關負責人尚笑莉和高校關系負責人張靜。右后方兩位分別是王堅(阿里云之父)和張益肇(現MSRA副院長)。

記憶被定格在青澀而激情四溢的面龐。后面發生事情讓人欣喜,研究院陸續在全球頂級學術會議與期刊嶄露頭角,關鍵的2002年,研究院首次在計算機科研領域最富盛名的國際圖形學年會SIGGRAPH上發表了4篇論文。

隨后的三年內,MSRA迎來了他最為輝煌的歲月。2005年SIGGRAPH收錄的9篇論文都來自于微軟中國研究院,這相當于當年論文收錄量的十分之一。微軟亞洲研究院不負眾望地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熱的實驗室,并且沒有之一。

聚似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如今,當年合照中精英部隊已重新分布,沈向洋作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張益肇擔任微軟亞洲院副院長。而關于其他人的故事將在后文娓娓道來。

二、四小天鵝

undefined

時間線拉回到2016年11月14日,在研究院成立18周年之際,微軟亞洲院院友會正式成立。四任院長聚首,讓人頗為感慨和激動。開放的自由文化、執著的創新精神在他們手中得以“傳幫接帶”,同時也為各自的青春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首任院長:李開復(1998-2005年任職微軟)

undefined

1998年7月,李開復從SGI加入微軟并在中國創建并領導微軟中國研究院,稅后擔任微軟自然交互式軟件及服務部門副總裁,負責研發各種先進的技術和服務使得人機界面。

在互聯網剛剛興起的年代,李開復絕對稱得上硅谷華人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恰逢SGI市場商業化受阻,他的激情和才能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找到釋放口。研究院成立早期,李開復功不可沒,吸引了包括張亞勤在內的一批學者回國,并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培養機制和創新文化。

2005年,李開復離開微軟加入谷歌,“跳槽事件”還曾引發兩家巨頭間的官司戰爭。2009年,李開復卸職谷歌大中華區總裁,創辦“創新工場”。

2)天才少年(2001年—2004年)

undefined

1999年,張亞勤作為“及時雨”加入微軟。2001年,微軟中國研究院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張亞勤擔任首任院長。隨后的三年間,張亞勤帶領MSAR進入黃金時期。

同年1月,張亞勤升任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成為比爾蓋茨的智囊團核心成員。2005年李開復跳槽谷歌,張亞勤成立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另一種說法是,被調回國,臨危受命,再次接過院長的大旗。

2006年-2014年9月張亞勤升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負責微軟在亞太地區的科研及產品開發工作。2014年9月,實權幾近架空的張亞勤加入百度,擔任總裁。

3)沈向洋(2004年-2007年)

undefined

在進入MSAR之前,沈向洋以研究員身份加入位于雷德蒙德(Redmond,Washington)的微軟研究院總部。1999年,再回到北京參與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

在擔任計算組主任期間,沈向洋的狼性與斗志被激發。研究院在最頂尖年會SIGGRAPH上發表的論文逐年上升,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評為全球最頂級的計算機科學研究院。背后卻是被當年的常務副院長王堅嘲笑“豬狗不如”,不分晝夜做研究,“那一年徹徹底底地把所有的人都滅掉”,沈向洋回憶起當時的情形。

2004年,沈向洋升任第三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2013年,沈向洋接替退休的微軟前首席研究和戰略官克雷格·蒙迪(Craig Mundie)成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

自博士畢業到今年,已經是沈向洋在微軟工作的21個年頭,是微軟核心管理層中為數不多的大陸華人。今年陸奇離職后,沈向洋已成為微軟職位最高的華人。

4)洪小文(2007年至今)

undefined

與沈向洋軌跡類似,洪小文在2000年調MSAR語音產品組之前,已經在微軟總部任高級研究員。

2007年第三任院長沈向洋上調西雅圖總部,作為副院長的洪小文接棒,成為該機構歷史上第四任院長。

雖未及前任張亞勤、沈向洋等的曝光率,但洪小文在業界的學術地位和威望并不低。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先后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兼任IEEE語音轉換及音頻處理學術雜志的編委。

三、九座山頭

在MSAR潛心修煉多年已成大師,再面對時代浪潮的種種機遇和挑戰易于反掌。他們踏出院門大施拳腳,將中國一批科技企業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各自領域和新環境中扎根穩業同時,他們也不忘互幫互助。

1)阿里云之父:王堅

undefined

王堅,此前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于2008年以首席架構師身份加盟阿里巴巴,2009年被指派為阿里首席技術官,身居阿里巴巴合伙人之一。

如果將張亞勤定義為“天才”,那么王堅則是另一維度上的“怪才”。傳言他還在杭州大學念本科時就常跑到浙大旁聽計算機課程。杭州大學心理學博士畢業后在浙大教書,32歲已經是系主任。

在微軟期間,王堅負責所研發的SQM數據處理處理系統被應用到Office 2007等微軟產品的開發。其主持發明的數字墨水技術被應用在TabletPC、Windows等產品中。

加入阿里之初,外界質疑聲不斷,說是王堅“忽悠”了馬云。2010年啟動的“YunOS”(當時叫云手機業務)看上去近似于不可能的任務,五年之后,阿里云在王堅掌舵下,已成為中國第一大公共云平臺。雖然C端業績平平,但B端的阿里云業務已風生水起。

2)小米合伙人:林斌

undefined

  林斌與MSAR的緣起緣滅與李開復有很大關系。

2000年,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1年多,李開復親自找到在微軟西雅圖總部任職軟件開發工程師的林斌,將他帶回國做研發經理。在職期間,曾協助張宏江、張亞勤創辦了微軟亞洲工程院,任職工程總監。但仍與李開復交情最深,2005年李開復轉戰谷歌,大將林斌也追隨而去。

不過,當李開復2009年從谷歌離職創業再做孵化空間,林斌這次卻沒有選擇繼續跟隨老大哥,而是被雷軍拉上一起創辦了小米。這家用互聯網思維賣硬件的創新公司,估值曾一度上至450億美元,其親民的產品文化吸引大量中國青年擁躉。

之外,在張宏江和林斌的影響下,有不少MSAR員工也加入到小米團隊中。這一點連同阿里云派系將在后文詳述。

3)金山CEO:張宏江

undefined

1998年,張宏江于張亞勤之后加入MSAR,在加入微軟之前曾是多媒體世界大會技術委員會主席,主攻多媒體研究領域,是計算機視頻檢索研究領域的“開山鼻祖”。張宏江屬于典型的海歸派,當年在張亞勤的鼓動下,漂洋過海舉家來到了漫天沙塵暴的北京。

undefined

在MSAR一呆就是十二年,畢竟是中國人,期間也沒有因為天氣原因抱怨。2000年,張宏江被升任MSAR副院長,后創立了微軟亞洲工程院,工作更偏向業務層面,但并不是技術出身的他熱情所在。

2011年10月,張宏江離開任職十多年的微軟,雷軍尋覓4年之久的金山CEO最終塵埃落定。不過,張宏江是個念舊的人,在離職的前四年間,張宏江仍堅持著“上午在微軟上完班,下午到金山上任做金山的CEO”的作息。

4)張亞勤:百度總裁

undefined

在很多人眼里,張亞勤離開微軟在料想之中,只是時間問題。據其自己爆料,微軟任職期間,曾給中央直屬機關單位,包括中宣部的領導們講課;IT界的稍微有些名氣的人出書,他都會欣然為之寫序。這樣“老干部”生活顯然不再是張亞勤所想。

谷歌退華后,恰逢百度的業務還處上升期,在當時看來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2014年9月,張亞勤加盟百度,擔任總裁,負責新業務。后續參與投資Uber、巴西團購網站Peixe Urbano等。

這兩年百度負面新聞不斷,加之陸奇空降掌權,這位12歲就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的科學家,其仕途之路并沒有早年的順風順水。

5)趙峰:海爾集團CTO

undefined

相比上文提及的互聯網公司,前任微軟研究院原來的常務副院長趙峰選擇海爾引起的漣漪要小得多。2015年9月份,趙峰離開微軟亞洲研究院,出任海爾集團CTO、副總裁。

趙鋒在MIT獲得人工智能博士,曾在位于硅谷的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擔任首席科學家工作。作為物聯網領域的領軍人物,趙鋒曾領導開發了微軟傳感塵埃、微型網絡服務等。在無線傳感網絡以及云計算系統等領域,趙峰擁有超過30項美國專利技術,超過100篇技術論文和物聯網專著。

習慣了研究院開放與自由環境,再加入傳統制造型企業很難說是對口。不過硬件方向或許更為穩健。

6)李世鵬:硬蛋CTO

undefined

在趙峰跳槽不到三個月,2015年10月,MSRA元老級員工李世鵬也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春”,加盟硬蛋(科通芯城)擔任CTO。李世鵬是目前已知的加入智能硬件行業,份量數一數二的頂尖科學家。

據說背后還有張亞勤的“牽線搭橋”,新晉當天張宏江為之站臺。李世鵬加盟之后將成立硬蛋實驗室,為硬蛋旗下的創新創業團隊進行技術“把脈”。

7)芮勇:聯想集團CTO

undefined

芮勇畢業后即加盟微軟,此前已在微軟工作18年之久。在美國微軟總部工作7年后,芮勇于2006年初回到中國,先后擔任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任戰略總監、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中國創新孵化部總經理。

2016年11月,楊元慶邀來芮勇擔任CTO。聯想成為芮勇第二份工作,足見其改換門庭之慎重,這之中對聯想未來發展戰略的認同當是一個重要因素。

芮勇同時也是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國際模式識別學會士(IAPR Fellow),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 (SPIE Fellow) 和國際計算機協會杰出科學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芮勇獲得及申報美國及國際技術專利四十余項。

8)湯曉鷗:商湯系推動者

undefined

湯曉鷗教授,1996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2005-2008年于MSRA擔任視覺計算組負責人,獲得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CVPR09的最佳論文(亞洲首篇)。

湯曉鷗博士雖屬于學院派,不過其推動并投資的兩家計算機視覺初創——商湯科技、Linkface已經為大家所熟知。其中商湯科技成立不到兩年就已晉升為獨角獸陣列,學術成果和人才力量自然少不了這位背后大BOSS的功勞。

比較有意思的插曲是,這位學術泰斗的演藝生涯開始于研究院,同時在研究院達到頂峰。湯曉鷗博士曾被一致推選為研究院文工團團長,兼團委書記,連續三年出任研究院年度文藝晚會主持人。為此,他為自己起了個藝名叫“小o”,在研究院引起很大反響。“看事物要一分為二,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有可笑的一面,同時也有更可笑的一面”,關于小o的名言還不時在坊間流傳。

9)李開復:創新工場

2005年從微軟輾轉谷歌,2009年卸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職位,創辦創新工場。李開復溫和儒雅的外表下也藏著一顆桀驁不馴的靈魂。

受限于當時谷歌在中國的業務已經受阻,內部晉升空間有限,并且外圍的創業氛圍興起。李開復開始了創新工場的征途。之所以將其劃為“山頭”的行列,很大意義上在于創新工場扶持了一批中國年輕企業,包括知乎、點心、豌豆莢等,部分公司中也因MSRA前員工關系而受到信任。

縱觀八座山頭的興起和演進趨勢,大牛們在尋找標地時,正逐漸從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企業向硬件公司、人工智能技術型公司/崗位靠攏。

四、二十位學術泰斗

微軟亞洲研究院英雄譜:主宰中國科技圈半壁江山

undefined

在學術造詣方面,IEEE Fellow成為重要風向標。IEEE全稱為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屬于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會。IEEE Fellow屬IEEE院士,為協會最高等級會員。經過IEEE董事會審核,每年有300名左右新院士,通過率一般為35~40%。

MSRA成立19年,在眾多學術大咖,近5000名院友中也不過產生了近20名IEEE Fellow,可見其含金量。當然,這二十位被學術界肯定的大牛無一例外正在成為巨頭們的必爭之人。

1)四位歷任院長

歷任MSRA院長,張亞勤(現任百度總裁)、李開復(現任創新工場CEO)、沈向洋(現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洪小文(現任MSRA院長)先后獲得IEEE Fellow頭銜。作為學術帶頭人,知名度較高,在此便不過多贅述。張亞勤倒是值得一提,31歲時成為該協會百年歷史上獲得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

undefined

  2)兩任上市集團公司CTO

芮勇(現任聯想CTO),楊元慶2016年興師動眾請來的CTO背景當然不會弱。芮勇除作為IEEE Fellow外,同時也是國際模式識別學會士(IAPR Fellow),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 (SPIE Fellow) 和國際計算機協會杰出科學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獲得及申報美國及國際技術專利四十余項。

趙峰(現任海爾集團CTO),趙峰博士因其在網絡嵌入式計算與傳感器網絡研究領域所做出的貢獻,于2009年度獲得IEEE Fellow。如今的微軟數據中心被譽為全球儀表化與監控最為密集的云計算基礎架構得益于趙峰博士的研究。

他同時也是《美國計算機學會傳感網絡匯刊》的創刊總編輯,并且撰寫或合作撰寫了超過100篇技術論文和書籍,其中包括摩根考夫曼出版的《無線傳感器網絡:信息處理方法》(與Leo Guibas合著)。

3)一任創業公司CTO

李世鵬(現任硬蛋CTO),李世鵬博士1999年5月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曾任副院長、首席研究員及多媒體計算組主任研究員。于2011年當選為IEEE Fellow,在微軟亞研院期間的16年半,共獲170多項專利。

4)回歸高校

2013年入選IEEE Fellow的兩位學者已加入高校擔任重要職位,包括馬毅(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吳楓201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

此外,張黔(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這位出生于70年代的年輕女科學家曾是微軟亞洲研究院歷史上最年輕的主任研究員,獲2003年度IEEE Fellow。

朱文武(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主任),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員,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及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員等職。曾獲IEEE Fellow、SPIE Fellow、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等榮譽。

湯曉鷗(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現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集成所多媒體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麻省理工學院博士,IEEE Fellow。其發明的人臉識別技術(Gaussian Face/Deep ID)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超過人眼識別能力的計算機算法。截至2015年7月10日,他的論文引用次數超過15896次,H-Index為59.

宋謌平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教授),此前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語音組高級研究員和研究組主任。從事語音研究工作近三十年,具有廣泛的語音研究興趣,包括語音識別、說話人識別,語音分析、編碼與合成、人機通信介面,回聲消除、噪音消除等方面。

5)堅守MSRA

郭百寧(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獲2009年度IEEE Fellow,主要從事網絡圖形學技術、基于網絡應用的虛擬環境技術、幾何模型、基于圖像的模型和繪制、紋理合成、真實感圖形圖像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他在國際著名雜志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了七十多篇學術論文并擁有四十多項技術專利。

張永光(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獲得2014年度IEEE Fellow,中山大學博士。

6)加入阿里云

華先勝(現負責阿里云的視覺計算團隊),此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項目研究主管,在北京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曾獲選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ACM2015年度杰出科學家、MIT TR35大獎(全球35位35歲以下的杰出青年創新人物)等榮譽。2016年加入阿里云人工智能研究機構iDST的科學家團隊。

7)2017年新晉院士

劉鐵巖,獲選2017年度新晉IEEE Fellow。此前他為機器學習組負責人、首席研究員。在近期常務副院長馬維英離職后,已加入高級管理團隊。因對機器學習方法及其在網絡搜索和在線廣告領域應用做出的杰出貢獻,同時獲選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IEEE Fellow)以及ACM杰出會員(ACM Distinguished Member)。

此外,2017年度IEEE Fellow的還包括了MSRA的三位院友:

張虹(Hong Tan),因對可穿戴觸覺技術領域所做出的貢獻獲選。

顏水城,因對子空間學習和視覺分類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獲選。(注意,此“ 顏水城”區別于360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首席科學家“顏水成”)

李航,因對信息檢索和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機器學習研究所做出的貢獻獲選。

看到這里,大概能掂量出2017年最新這批IEEE Fellow的含金量了,正可謂后生可畏!

五、四大派系

除前文提及的八座山頭,在MSRA遍及全球范圍的院友幫里除出來單干外,派系與傳承關系可見一二。

1)阿里系

之所以將阿里系放在第一介紹,實在是阿里云盤踞了MARA太多人才。

據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林晨曦回憶,八年前他跟著時任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副院長王堅一起加盟了阿里,成為阿里云的最早一批組建者。“當時我們一起離開的有十幾個人,我們走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王堅,他說跳出微軟是為了實現更有價值的事情,我們就跟著他出來了。”

此外,阿里云iDST團隊的科學家周靖人、華先勝,技術總監初敏均來自微軟。初敏2009年加入阿里巴巴的初敏博士,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近10年,創建并領導了語音合成研究小組。 目前在阿里云負責語音識別、人機交互服務等智能技術的研發。阿里巴巴集團iDST(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技術總監初敏。

華先勝曾擔任阿里巴巴搜索事業部研究員、資深總監,手機淘寶 “拍立淘” 的關鍵技術就是由華先勝帶領的團隊研發的。2016年加入阿里云人工智能研究機構iDST的科學家團隊。華先勝將帶領阿里云的視覺計算(Visual Computing)團隊,專注于視頻圖像分析、識別和搜索等領域的AI技術研發。

螞蟻金服高級研究員陽振坤也曾先后任職聯想研究院 、微軟亞洲研究院等公司任職,加盟淘寶前,陽振坤為百度高級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云計算系統。現擔任淘寶研究員,主持淘寶海量數據庫系統的研究和開發。

這還不算未查證的其他信息。由此也可窺見,阿里挖人的力度和深度十分厲害。

2)湯帥系

正如前文提及,商湯科技和Linkface兩家明星初創的成功少不了湯帥的推動。據消息稱,商湯科技核心團隊里的工程人員主要來自MSRA,包括其聯合創始人楊帆,在2006-2014年間任職微軟亞洲研究院創新工程組,負責視覺算法的產品轉化。

實際上,鑒于湯帥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深遠影響力,部分計算機視覺公司或多或少與之有些聯系。比如另一家旗鼓相當的Face++,其中部分重要人物同時也是湯的學生。

另一家在2014年成立的Linkface,實際上也是湯帥的弟子。比如,“所謂的四大美女”之一石建萍就是徐立的師妹。不過這家公司因為過度宣傳而被黑就是后話了。

3)雷軍系

被拉來和雷軍一起干的前MSAR最有名的當屬林斌和張宏江。此外,還有個段子也能說明他暗地里還挖來了不少人。據說,張宏江受雷軍邀請參加小米2014年的年會。站在臺上,他問了一句:咱們下面有多少人是從微軟亞洲工程院來的?在當時就有43人舉手。

4)海外系

除了中國公司挖人,MSRA還承擔著國際人才輸送站的角色。于2013年成立Facebook人工智能實驗室(Facebook AI Research,簡稱FAIR)就是受益人之一。

何愷明,于2016年8月離開MSRA加入了FAIR(Facebook AI Research),擔任研究科學家。此前,他先后在MSRA實習和正式入職,曾以第一作者身份拿過兩次CVPR最佳論文獎(2009和2016)——其中2016年CVPR最佳論文為圖像識別中的深度殘差學習(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賈揚清離開MSRA之后,還曾在NEC、Google Brain任職,目前在Facebook的AI實驗室FAIR從事研究工作,他是著名的深度學習框架Caffee的締造者。

4)留守系

以洪小文為首的留守系成為MSRA當下最堅實的力量。在一次院友聚會中,他有些動情地說道:“有些人離開了幾年了,有些人剛剛離開,我可以保證的是,我們這群人還會好好地在這邊專心致志地做科研創新,我們不是產品部門,我們也不是學校,但是我們就是這樣子的一個扎實的單位,研究院存在一天,就有一群人會繼續在這邊,專專心心地做科研創新。”

六、十大新秀

undefined

前輩們在已經在中國科技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新鮮血液的力量更不容小覷,他們正在迫不及待地嘗試與接受挑戰,更享受從零到一的突破。同時,由于MSRA的工作經歷和學術背景,更容易受到資本青睞。

以下統計篩選的十大后起之秀更偏向新型互聯網技術類公司,并非已成就輪高低。類似祁國晟創立的北京國雙科技(已上市)等并不在討論范圍內。

1)談及國內計算機視覺創業,“一桶筐湯”(依圖、格靈深瞳、曠視、商湯)是繞不開的資本寵兒。但究其溯源,實際上都是MSRA這棵大樹下的桃李。

Face++:印奇,孫劍。

undefined

Face++創始人印奇,1988年生,從本科開始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加全職工作共四年,研發人臉識別系統,被廣泛應用在X-box和Bing等微軟產品中。可以說,本科期間就進入MSRA實習這是少有的,與人臉識別的結緣也成為后來印奇創業神話的真正原點。

2016年加入的孫劍,此前已在MSRA工作了13年,此前擔任視覺計算組首席研究員。在CVPR,ICCV,ECCV,SIGGRAPH等頂級會議上發表近百篇學術論文。曾是湯曉鷗博士、沈向洋博士的得意門生學生。沈向洋最后還費力將其調至研究院美國總部。

只是他后來既沒有選擇繼續呆在微軟、或是加入商湯。而是選擇在2016年7月加入Face++(曠視科技)擔任首席科學家。只能說人各有志吧。

商湯科技:楊帆

undefined

楊帆,現為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北京公司總經理。在2006-2014任職微軟亞洲研究院創新工程組,負責視覺算法的產品轉化、項目管理和團隊管理。曾參與Xbox、Kinect、Windows Hello、Bing圖像搜索、視頻編輯軟件Movie Maker等數十項視覺新技術產品模塊研發。

此外,商湯科技前員工曹旭東也曾在MSRA工作,不過現在已經自立門戶了。年輕人的心果然是不甘平凡。

依圖科技:林晨曦

undefined

準確來說,依圖科技的聯合創始人林晨曦上一份工作是在阿里云,擔任計算資深專家與技術總監。此前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信息檢索以及分布式系統方向的研究工作。在2008年追隨王堅入職阿里。

格靈深瞳:蔡煬

undefined

格靈深瞳創始人來自于谷歌系,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也不在微軟系范圍內。現核心產品人眼攝像機研發負責人蔡煬算是一位。

耳熟能詳四大新秀,前二者更因年底的過億美元融資而晉升獨角獸行列。相較而言,依圖和格靈深瞳的行事風格則更低調,但

2)余凱:地平線機器人

undefined

作為前百度IDL創始人,現地平線機器人CEO,很少人知道余凱還有一段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的經歷,當時主要從事圖像檢索方面的研究。

6)凌海濱:亮風臺科技

undefined

2012年,凌海濱與好友廖春元、唐榮興等人一同創立創立亮風臺科技,并擔任其首席科學家。

凌海濱在北京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01年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2008年起任職于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現在為計算機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人機交互和機器學習等。

7)孫天齊:Vincross

undefined

據孫天齊向智東西介紹,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期間他便進入MSAR實習,后在清華生物醫學工程系進入神經學相關項目研究并負責相關課程。

于2014年創立Vincross,推出了可適應各種地形并獨立行走的六足機器人HEXA,已獲得真格基金兩輪投資。

8)曹旭東:Momenta

undefined

曹旭東畢業于清華大學,曾先后任職于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商湯科技,在2016年初創立Momenta,公司定義為無人駕駛技術開發商,利用深度學習技術研發實時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以及自動駕駛決策算法,打造自動駕駛的大腦。已獲李開復創新工場投資。

9)夏炎:Linkface

undefined

這是一家頗具爭議的公司,創立之初就因所屬商湯科技的法人關系而獨立融資背黑。不過公司仍在正常營運,其四位女性聯合創始人中炎曾作為MSRA實習生。

LinkfaceCTO黃賢俊,曾在MSRA任職八年,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后帶隊完成了圖像搜索智能排序、高分辨率屏幕錄制、必應中英文機器翻譯、必應搜索字典擴展、無線屏幕交互投影系統(Titanium)、分布式視頻壓縮等核心項目。

七、結語

undefined

歷經19載,微軟亞洲研究院早已超越了“跨國公司駐中國分部”的意義,中國IT界“黃埔軍校”盛譽名副其實:旗下超過10位院友在中國最頂尖的科技企業擔任高管,20位當選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IEEE Fellow),80余位在創業浪潮中大有所為。

業界對于這所偉大機構仰慕而敬重,它不僅為微軟一家公司創造價值和收益,更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推動著整個中國科技行業與互聯網技術進步與普及。

但另一方面,自2005年第一任院長李開復辭任加入谷歌開始,這座人才搖籃就一直在換血與輸出中振蕩,于得失之間成就了當下科技界的武林盛世,勢必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于微軟自身而言,更多的思考應在于如何在錯失了互聯網末班車后,借其技術儲備和積淀繼續重拾昔日的輝煌。“人才中介”的鍋不能背!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安县| 恭城| 双鸭山市| 鄂温| 盘山县| 左权县| 台前县| 罗平县| 灵川县| 农安县| 磴口县| 德格县| 宿迁市| 班戈县| 彰武县| 雅江县| 太谷县| 潮州市| 曲阳县| 长岛县| 民县| 吉安县| 连城县| 商城县| 长乐市| 土默特右旗| 齐齐哈尔市| 上栗县| 金平| 敦煌市| 涟源市| 鲜城| 荥阳市| 宕昌县| 镇江市| 景德镇市| 丰都县| 甘德县| 黄龙县| 乌恰县| 纳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