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歐洲訪問的提姆·庫克在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采訪時表示,“假新聞正在殺死人們的思想,全世界的政府和科技公司都有必要行動起來遏制假新聞。”他還宣布蘋果正在開發一套工具來過濾假新聞,同時又不影響言論自由。
庫克所說的工具就是把決定權交給用戶,讓用戶在看到疑似假新聞的消息時對其進行標記,被標記得過多的假新聞將會被過濾掉。這和蘋果在處理垃圾郵件或垃圾日歷邀請時的做法很類似,因為這種將決定權交給用戶的做法不違反蘋果的隱私政策。
這是蘋果官方第一次對假新聞表態,而且表態的地點非常值得注意:迎來大選年的歐洲。在法國,極右翼民主陣線領袖勒龐(Jean-Marie Le Pen)在本月初開始了競選活動,希望通過其反全球化的立場贏得法國總統寶座;在德國,高舉反移民、反難民大旗的德國選擇黨民意支持率急速上升,并在德國16個州中贏得了10個州的議會席位;在荷蘭,支持“荷蘭脫歐”的極右政黨自由黨將參與3月15日的議會選舉,民調顯示該黨的支持率排名第一。
法國極右翼民主陣線領袖勒龐
右翼和民粹政黨的成功離不開假新聞的推波助瀾,例如在剛剛過去的美國大選期間,假新聞一度在社交網絡上泛濫成災,“調查希拉里郵件門的FBI探員被謀殺”、“披薩店內窩藏與希拉里有關戀童癖團伙”的假新聞曾一度讓希拉里的支持率大跌。
正處大選年的歐洲社會也正在被假新聞玩弄,今年1月初有一則假新聞聲稱1000名穆斯林高喊著“真主萬歲”燒毀了一座德國最古老的教堂。這條消息在Facebook上引起了瘋狂轉發,導致歐洲支持反難民的政黨的支持率都有所上升。隨后歐盟委員會對Facebook和Google發出警告,要求他們采取行動遏制此類假新聞。
1月下旬Facebook宣布在法國測試一套“事實核查工具”,并與法國有聲望的新聞媒體和機構展開合作,報刊法新社(AFP)、BFM電視臺、《快報》(L’Express)、法國媒體世界(France Médias Monde)、法國電視臺(France Télévisions)、《解放報》(Libération)、《世界報》(Le Monde)和《20分鐘報》(20 Minutes)等。
這套事實核查工具將允許用戶通過信息流上的下拉菜單標記可疑新聞報道,隨后來自上述新聞媒體的第三方核查人員將會手動分析該新聞,并判定其是真實報道還是虛假消息。如果被判定為假新聞,相關鏈接就會被標記“第三方認為該消息真實性存誤”。
Google也宣布與一個名叫Crosscheck的假新聞監督機構合作,在Google的新聞搜索中幫助公眾判定媒體報道的真實性。CrossCheck采取的是人工核查的方式,其合作媒體包括來自法新社、BuzzFeed、Global Voices等媒體的編輯。另外,Google還從AdSense廣告聯盟中移除了超過200家發行商,因為他們在假新聞網頁中投放AdSense廣告來獲取收益。
美國總統大選后,很多美國媒體認為社交網絡上的假新聞造成了特朗普的當選。有分析指出,大選期間最引人注目的假新聞中,有17個是刻意抹黑希拉里或正面宣揚特朗普的,這20條假新聞在Facebook上一共產生了大約870萬次互動。而來自美國主流媒體最受歡迎的20條新聞報道,在Facebook上只產生了大約730萬次互動。
正是因為這些假新聞引發的亂象,《牛津英語詞典》將“后真相”(post-truth)選為2016年的年度詞匯。自從新聞出現開始,假新聞就如同幽靈一般成為操縱公眾情緒的利器?!都~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指出,歷史上關于假新聞影響政局的事件層出不窮,例如上世紀20年代《德國獨立報》刊登的一系列關于猶太人的全球陰謀的文章導致了德國反猶情緒高漲;1924年英國《每日郵報》的假新聞稱英國工黨和蘇聯有合作關系,導致工黨在選舉中大?。?003年全世界的媒體都在控訴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這一點直到現在都沒被證實。
在如今,主流媒體生產假新聞的現象變的非常罕見,但在社交網絡上每個人都有發表文章的權利,這讓社交媒體成了假新聞最大的生產源頭。在社交網絡占據了人們大多數注意力的時代,Facebook和Google等公司應該承擔的責任的確非常大。而為了阻止第二個、第三個特朗普在歐洲出現,Facebook、Google和蘋果所做的努力或許遠遠不夠,但仍值得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