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認識到,國產手機這幾年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技術創新和過硬的產品品質,而不是渠道優勢;線下渠道擴張過快,會大大加重廠商的負擔;隨著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普及,農村電商在未來幾年會有很大的發展。我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步入了存量市場競爭的階段,發展的暫時遲緩是正常的,但突破這種瓶頸從而推動市場發展的途徑,必然是技術的革新和升級,而不是渠道之爭
擴張線下渠道,成為國產手機廠商近來掛在嘴邊的重點。華為實施了“千縣計劃”,目前已覆蓋了大部分重要縣市,累計數量超過400家。以線上渠道起家的小米,明確表示每個月將開5家到10家線下實體店,未來將拓展到全國200家到300家的規模。中興、聯想、魅族等,也紛紛加快了線下渠道的擴張步伐。
這一切,都源于OPPO和vivo在2016年的驚艷表現。通過毛細血管般深入各個中小城鎮的線下門店,OPPO和vivo在去年第三季度奪得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前兩把交椅,且同比增長都超過了100%。市場調研機構GfK的全國零售監測數據顯示,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手機線上渠道出現增長放緩的態勢,月度同比增長率持續低于線下市常線下渠道在手機品牌形象樹立、購物售后體驗以及用戶滲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線下渠道真的是國產手機崛起的制勝法寶嗎?廠商們如此大規模地開線下實體店,會不會背上沉重的包袱?
首先,國產手機這幾年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技術創新和過硬的產品品質,而不是渠道優勢。領先的國產手機品牌,都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標簽,如華為的雙攝拍照、OPPO的快速充電和通話時長、vivo的柔光自拍、金立的超長續航和隱私安全等。產品“標簽化”,是廠家對于細分市懲產品差異化的探索,同時也反映了消費者對于功能提升的需求,體現了技術驅動對于產品的重要性。
其次,線下渠道擴張過快,會大大加重廠商的負擔。為了讓代理商多賣自家產品,手機廠商需要高額返利給實體店,同時配以大面積的廣告營銷轟炸,這無疑使原本利潤率就不高的國產手機廠商難以負擔。其實早在2005年國產手機第一波崛起的時候,波導、夏新、TCL等走的就是“廣告轟炸+高額返利代理商”的套路,雖然取得了短時間的高歌猛進,但很快由于創新乏力而敗下陣來。前車之鑒不可忘。
再者,隨著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普及,農村電商在未來幾年會有很大的發展。線上渠道憑借短平快的優勢,有望在下一波鄉鎮用戶換機潮中重獲增長。與線下渠道相比,線上渠道節省了柜臺租金和繁瑣的代理程序,提升了手機廠商的利潤空間,并且能夠直接讓利給消費者。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線上會越來越擁有優勢,在產品周期管理、用戶精準畫像、粉絲維系等方面會發揮重要作用。GfK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智能手機線上銷售在整體市場占比僅為20%左右,增長空間還很大。
必須清醒地看到,一些號稱互聯網思維的手機廠商在這一波的格局轉換中被淘汰,并非是線上渠道的衰落造成,而是自身不重視品牌建設、不重視科技研發、不重視用戶維系的結果。我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步入了存量市場競爭的階段,發展的暫時遲緩對于手機廠商而言是正常的,但突破這種瓶頸從而推動市場發展的途徑,必然是技術的革新和升級,而不是渠道之爭。
從2016年三星和蘋果的產品創新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手機上逐步應用。未來手機將配置更多的生物特征辨識應用,以指紋辨識和人臉識別技術為基礎,加強人機交互的簡易化。在此過程中,智能手機將向智慧手機進發,有望成為個人的虛擬智能助理。無論是市場趨勢還是消費者需求,都使得回歸技術競爭成為手機廠商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