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智財權意識持續升溫,無論新創團隊申請專利、或代工廠轉型品牌經營,“品牌智財”都是產業升級重要一哩路,近期不少臺廠、美商陸續興訟,包括美商暴雪狀告《刀塔傳奇》臺灣代理商樂檬、股王大立光狀告三星、先進光及玉晶光,再加上臺灣新創團隊Call Saver指華碩涉嫌抄襲,證明全球專利戰一觸即發。
全球權威品牌價值調查機構Interbrand公布的“2015年臺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顯示今年臺灣20大國際品牌整體價值為89.56億美元,年成長2.6%。這代表臺灣品牌發展持續進步,但也面臨更多品牌仿冒、產品抄襲或商業機密外泄等智財風險。
資策會科法所副所長吳文珠表示,智慧財產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議題,臺灣企業有足夠的能量開創自有品牌,然而許多企業只顧研發新技術、尋求品牌曝光機會,卻忽略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導致苦心研發的技術,因沒有做好營業秘密管理而外流,或因專利、商標布局不完善,即使遇到仿冒品或山寨企業品牌,也求助無門的窘境。
資策會科法所專案經理施品安指出,品牌企業發展過程應首重智財風險的預警,從建立之初即“降低智財權侵權風險”,并進一步“研擬智財布局策略”,除借助商標權鞏固企業品牌,提升品牌保護度。
近年來全球經濟衰退,企業競爭已轉變成消費者對“品牌認同”的競爭,專家表示,如何運用智慧財產,鞏固品牌保護、提升品牌價值,是臺灣產業升級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