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投資教父彼得·蒂爾以其著作《從0到1》為全世界的企業家上了一堂關于創造價值的商業哲學課。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哈佛商業評論》2015年中國年會上也就從0到1的顛覆式創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當前的中國,處于新勢力與舊勢力博弈與更迭時期,企業的生命活力在于創新,反之則會被淘汰。
過去的十幾年,新勢力取代舊勢力的大戲輪番上演,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終結了傳統膠片時代,電子商務和O2O生活服務不斷沖擊著傳統零售業和服務業,更加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等技術正在不斷解構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作為中國的代表企業,華為正在加快全球化步伐,為全世界的用戶創造價值,堅持創新成就了華為,也為其未來二十年的創新之路打下了根基。
堅持價值創新如何成就了現在的華為?
成立于1988年的華為,早期同樣無法避免跟隨、模仿西方公司的過程,對于早期的企業而言,模仿并不可恥,在某些情況下,有價值的模仿也可視作一種微創新,這種模式的創新對企業發展帶來的幫助是微弱的、漸進式的,也就是從“1到N”的創新。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體量時,缺乏創新將拖緩企業前進的步伐。
從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開始,華為每年投入在科研領域的經費保持在營收額的10%以上,在全球同行業中始終處于最高水平。統計顯示,僅過去十年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累計就已超過1900億元人民幣。如此大規模的科研投入也讓華為擁有了競爭對手所沒有的核心技術,最終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式發展。
2004年,華為開創性地推出分布式基站,解決了運營商“基站無空間、覆蓋指標差”的行業瓶頸,目前分布式基站出貨量占全球50%;2008年華為發布SingleRAN解決方案,解決運營商“傳統設備用途單一、新技術無法平滑引入”的瓶頸,使得SingleRAN解決方案成為業界建網標準。到了2013年,華為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制造商。
即便是在被認為國產真空的芯片領域,華為依然拋棄了“拿來主義”,堅持自我研發,最終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知難勇進的精神也是華為能夠贏得世界尊重的原因所在,2015年華為第二次進入Interbrand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且一直入選Fortune500。如今華為旗下多項業務上已經步入世界前列,特別是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三國內第一的位置。
從名不見經傳到登上世界舞臺,華為的成功源于對價值創新的堅持,反過來以創造價值為導向的企業文化也讓華為逐步擺脫低端品牌形象,躋身高端市場,與蘋果、三星等巨頭一起展開角逐。
走出低水平同質化競爭泥潭,華為底氣何在?
余承東說:“華為絕不能只做搬運工。”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僅僅從事簡單、低層次的勞動不是華為所希望的,二是華為決心要從低水平、同質化的競爭泥潭中抽身,繼而在高端市場繼續發揮其創新能力。余承東此言的底氣何在?自然要用實實在在的產品說話。
目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持續高溫的價格戰又讓行業內耗不斷加劇,不論對于行業本身還是各廠商而言,都是不利的。產品同質化的根源在于核心技術的匱乏,不同廠商采用同樣的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自然大同小異。這種情況下,華為的技術優勢就發揮出作用了,這些技術優勢集中體現在華為及其旗下榮耀品牌的產品上。華為Mate S手機推出的press touch、指關截屏等功能就是例證,而且華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實現指關節操作的企業。
從全球市場來看,智能手機換機潮已經處于晚期,多個國家地區已經出現增速放緩的局面,與此同時又不斷有新的企業進入智能手機市場,試圖分一杯羹。但對國內手機廠商而言有一個明顯的問題是,多數企業把營銷作為品牌實現規模效應的關鍵因素,卻弱化了技術創新的作用。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這往往導致產品被淹沒在機海中,相信如何從這一競爭泥潭中掙脫出來是廠商們共同面臨的問題。
在通往高端品牌之路上,華為選擇了一條最為艱難的創新之路,雖然路途艱難卻為其擺脫低水平同質化競爭打下了基礎。余承東有膽量向世界宣布華為不做搬運工的決心,說明其對華為技術儲備和創新能力的自信。對于華為而言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未來的路依然還很遙遠。
誓做新勢力,何為未來20年持續創新的根基?
華為從默默無聞到登上世界舞臺,用了將近30年的時間,凱文·凱利說影響未來20年的產品還沒出現,并不是對目前科技成果的否認,恰恰說明未來機會無限。那么未來的20年對于華為而言又意味著什么?華為又是否做好了準備?
在我看來,能夠保持持續創新的根基在于對核心技術的積累和對前沿技術的探索,只有持續堅持創新才能永遠作為“新勢力”,不被后來者所顛覆。“舊勢力”從鼎盛走向衰落的歷史說明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如果時代變了,企業不改變,難免也會重蹈舊勢力的覆轍,成為新的“舊勢力”。
未來世界,是萬物互聯的世界,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將通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器官感知等技術實現無縫連接。手機將作為打通現實與數字世界的關鍵橋梁,也將從基礎智能逐漸向深度智能發展,它的功能將不僅僅停留于通訊,而會是一個智慧生活助手,幫助人類處理各種問題。當然,也不排除會有更先進的設備取代智能手機的地位,但無論如何,對于企業而言這些都依賴于自身技術的積累和對未來的探索。
“華為早已走在價值創新的路上,并在下一代關鍵技術方面,如云服務、美學設計、納米技術、未來網絡、新能源、大數據、無人駕駛、人工智能、AR/VR、高級算法等進行積累,為未來20年筑下根基。”在《哈佛商業評論》2015中國年會的現場,余承東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