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國媒體報道,歐盟正在調查亞馬遜,力圖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證明這家美國企業存在不正當的競爭行為,以便好好敲貝索斯一筆,此外,歐盟還擅長調查Google/微軟等巨頭企業,他們擔心Google利用自己在搜索領域的壟斷優勢,把一些“醫院的廣告”放到前面來,擔心微軟利用windows不痛不癢的升級,脅迫硬件設備商被動跟進…總之,歐盟在反抗美國企業方面正不遺余力,熱情高漲。如果站在法律角度講,微軟們確實不該違背《反壟斷法》的規定,他們付出10%的罰款也是咎由自取,但從技術、人性的角度看,歐盟之所以如此熱情高漲地調查美國公司,一方面證明了美國企業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而另一方面,也充分折射出那些搞不出iPhone和Facebook的歐洲CEO們正處于焦慮之中,寢食難安,躁動不已,內心深處充滿深深的恐懼,只能利用行政手段來加以遏制。
不管專家們愿不愿意承認,美國科技獨領風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科技的發達又進一步催動美國經濟、軍事、乃至體育的全面發展,比如,他們最新研發出來的補藥,把奧運會興奮劑小組弄得跟傻逼一樣,而阿姆斯特朗在法國吃藥騎了7年自行車都沒有讓人發現,這簡直是美國和歐洲在醫藥科技水平巨大差距的美麗縮影。
話題回到消費科技領域,正當歐盟在為得到一筆又一筆罰款而沾沾自喜之時,美國人卻從不屑于這樣對待歐洲公司,他們只是不斷地向世界輸出科技品牌,Google 亞馬遜、微軟、高通們走向世界的同時,也帶回來大量的財富,交完了罰款之后,尚能順便買個表。現實世界中,沒有哪一片大陸能在科技實力上比拼上美國,更不要提什么遏制和干掉等高級的說法了,更讓人絕望的是,美國正以一種非常包容的文化,吸納來自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從歐洲、到亞洲,再到遙遠的非洲,如果南極的企鵝也想要搞出些顛覆性創新的話,一定會選擇去硅谷,或者麻省理工學院。美國科技實力獨領風騷,絕不是偶然,而是夾雜著汗水、淚水,甚至血水,事實上,Google、微軟、Facebook腳下是數以億計的失敗者,但美國開放、創新、顛覆的文化值得全世界學習,也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大國風范。
自由包容,美國科技緣何領先世界?
其實,美國建國沒有多久,論歷史底蘊遠遠趕不上歐洲或者中國,比如之前有一位美國工程師想要參與改建巴黎一座藝術性美術館,法國團隊認為美國人沒有文化,沒有資格參與該項目,后來,這位美國工程師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訴他們: 我來自中國,祖籍北京…法國團隊就沒有再說什么!這樣的橋段確實讓人興奮,更激起一股莫可名狀的名族自豪感,但美國人卻少有這種東西,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甚至沒有國家意識,有網友調侃,美國要是鬧分裂,一定會分裂成52個小國家的。這些調侃讓我們這些文明古國的子民聽了,臉上會自然地泛起一股傲嬌的表情,好像只要稍微用力,就能蹦出一股香檳酒來,好慶祝我們在歷史上戰勝了美國。
但令人尷尬的是,悠久的歷史帶給歐洲、中國的只是并不合身的枷鎖,美國人則沒有這樣的束縛,他們的大學教授不會因國家榮譽而去搞政治,自然也不用忙到讓槍手代寫論文;他們的創業者也不會因失敗而感覺到丟了“大國”的臉,而是把失敗作為戰士的勛章。事實上,“快失敗,常失敗”是硅谷人的口頭禪,而自由創新和自由失敗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前文所述,微軟、Facebook腳下必然有大量的創業失敗者。相比之下,歐洲、中國之于失敗的看法則大有不同,歐洲創業失敗之后,會遭遇非常嚴厲的處罰,變態的《破產法》讓創業失敗者很難再有機會東山再起,至于中國,你壓根不敢失敗,年輕人更喜歡把夢想擱置到一旁,讓父母掏20萬進一家國企,而即便是創業成功了,也比不過王思聰,最成功的幻想,也只不過是弄出中國的Facebook,然后讓兩只企鵝搶走,改名叫book,事實上,他們壓根不想要Face. 另外,歐洲科技企業同日系電子業有著共同的毛病,他們都太過于嚴謹,以至于不斷錯失改革的浪潮,正當諾基亞琢磨著如何把手機外殼弄得更結實的時候,喬布斯已經帶著庫克重新發明了手機,而且配套技術層出不窮,正如摩爾定律講得一樣,每18個月IC上的電子元件就會多一倍,能完完全全達到這樣的要求的,或許只有美國。可以說,制度文化上的巨大差異,造成了美國同歐洲、中國在技術創新領域的差異,這種制度如慢性毒藥一般,會讓世界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科技行業有著非常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全球排名前20名的大學,有15所都來自美國,而且他們堅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美國大學生更喜歡泡在實驗室里搞學術研究,這保證了他們每個時代都會涌現出大量的科技明星和諾貝爾獎獲得者,而歐洲的大學生,則仍然醉心于文藝復興、哲學和文化,他們有著更具審美性的精神世界,但在談到理性的邏輯深度時,簡直不堪一擊。至于中國的大學生,能湊合著不掛科就已經是萬幸,有些人學了兩年高數,可能還做不出sinX的傅里葉變化,考個C++都要求真題作弊,你能指望這么一群家伙去做出facebook嗎?如前文所述,美國用包容的文化吸引著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事實上,一些想要在科技板塊創業的歐洲大學生,大多數人只能跑到美國的硅谷,他們也認為,世界上不會再出現第二個硅谷,歐洲也不會出現。
后來居上,美國科技向世界輸出了什么?
誠然,歷史底蘊這個事兒,沒有辦法僅僅通過一兩百年就能趕上來,美國在這方面始終是個后來者,但這并不代表,美國沒有辦法向世界輸出文化,事實上,他們以科技、經濟為核心輸出口,向全世界范圍內輻射出越來越多的能量,甚至引領了世界的風潮,憑借技術上的優勢,直接克服掉了歷史的薄弱感。
現在,iPhone是全宇宙最流行的智能手機,伴隨著這部手機一起風靡全球的還有蘋果變態的品質要求和喬布斯的自傳集。事實上,在富士康的流水線上,總有一些人會目不轉睛地盯著手里的產品,他們的任務是找出iPhone手機外觀上任何的瑕疵,這個瑕疵要被控制在0.1mm以下,而通過設定更變態的品質要求以及更高的生產效率,蘋果也逼著產業鏈上的企業不斷升級,自動化、智能化產線已頗具雛形,此外,蘋果追求極致的管理思路也深深影響著中國制造業,相信10年之后,中國有幸進入工業4.0時代,一定會給蘋果記上一功的;Facebook擁有10億用戶,可惜中國沒有正式開放,但這不影響社交網站在中國的流行,這種之于世界生活最深層次的改變,也是美國科技魅力的最佳體現。美國由科技又不斷衍生出經濟、文化的輸出,按照邏輯講,中國這種具有歷史底蘊的國家,會更容易堅守傳統節日,也更容易拍出好的影視劇,但真正的事實是,美國的圣誕老人正成為中國孩子的夢中情人,而春節卻成了中國年輕人永遠也回不去的家,至于電影方面,美國導演在拍攝科幻片之前,會去拜訪諾貝將得主,甚至親自去實驗室做研究,而中國導演,除了弄一鍋手撕鬼子的漿糊之外,實在是沒有太多亮點,難怪有人說:中國電影在技術上落后50年,在人性上落后5000年,或許這不是科技實力的對比,但絕對受其影響。
當然,科技實力強并不是一個純正意義上的好事兒,美國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們的生活節奏正不斷加快,無處釋放的壓力需要大量垃圾食物來對抗,于是,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患上了肥胖癥,但于世界上生存總要尋找一個平衡點,誰離這個平衡點越近,誰就能更加幸福,畢竟,誰也不敢說,挪威人民幸福感比不上美國。最后,只是希望這個世界在科技、經濟、軍事上的實力更均衡一些,讓大家都能有能力幸福,而不是終日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