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日本經濟新聞社擊敗多個競購對手,以8.44億英鎊從英國培生集團手中買入英國《金融時報》集團。這是自2013年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收購《華盛頓郵報》以來國際傳媒業的又一宗大型收購案,其所展現的該行業全球發展趨勢的一些特點值得深入探討。
擁有100多年歷史的《金融時報》是英國最具標志性意義的財經媒體,此番突然由日本企業購得,不免引起一些讀者的心理沖擊甚至感傷。然而作為一宗商業交易,這起收購卻完全是一次共贏的博弈。多年來,以教育為主業的培生集團早已有將其旗下媒體部門剝離出去的意圖,而日經新聞又正在致力于發展為一家全球性的媒體集團,各自的需求一拍即合。而且,整個日本媒體業都試圖發展英語業務,提高海外競爭力,樹立起全球性形象,買下《金融時報》正好滿足了這樣的渴望。
近年來的國際傳媒收購案,常被與傳統媒體的衰落聯系起來解讀。的確,近年來在西方國家,傳統紙質媒體的發行量降低,廣告收入受到影響,使各國的地方性與全國性報紙都遭遇不小的沖擊,整個行業正在重新洗牌,包括國內和跨國性的重組。但是《金融時報》絕對不是一項前途不佳的資產,因為其數字化轉型相對成功,近年來其付費網上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
這說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仍有大量讀者愿意付費獲取真實全面的信息與見解。通過這筆交易,培生集團試圖及時將自己的一筆優質資產變現,而日經新聞一方面購買了一項具備巨大品牌價值且能帶來不菲利潤的資產,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實現其長期增長戰略,即充實全球性報道,推進數字化業務。這筆交易并不能說明傳媒業的衰落,恰恰相反,它證明的是優質媒體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領域的并購整合加速,而亞洲媒體對歐美媒體做出如此大手筆的收購還是第一次,代表著亞洲地位的提升。日益明顯的趨勢是,國際傳媒業正在發生跨越國界的整合,資源重新配置,強強聯合,進一步集中化,向大型媒體集團方向發展。在大浪淘沙中,一些中小媒體可能會逐漸沒落消亡,但更加集中化的媒體集團將具備更強大的力量。媒體業正在經歷轉折期,但這不一定意味著下降軌跡,而很可能是某種形式的新生。
每次重大的并購交易都會引發各種猜測和聯想,有些未免夸大其詞。新技術固然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沖擊,但也形成了新的機會。歷史上媒體的載體與表現形式不斷變遷,無論在任何社會、任何時代,對嚴肅、中立、客觀的新聞報道與評論的需求都不會衰減,而不論媒體采取什么樣的技術呈現形式,作為其內核的新聞產品內容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媒體作為時代守望者、趨勢解讀者、潮流引領者的角色都不會發生變化,媒體業和社會都應對這一點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