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在反腐,百度在反腐,阿里在反腐,騰訊也在反腐,媒體上關于這些知名民企反腐的報道最近鋪天蓋地。一時間,民企的腐敗問題似乎突然嚴重起來。
這大體是一個假象。輿論過于集中的議程設置,會讓受眾產生一種幻覺。這種幻覺偏離事實。至少,民企反腐并不是某一陣子的事情,而是一個常態。或許,上述提及的企業名氣都非常大,這也是更容易引起社會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何看待民企內部的腐敗?在我們看來,腐敗跟所有制并沒有關系。官場有腐敗、國企有腐敗,民企也會有腐敗。說白了,哪里有尋租空間,哪里就可能有腐敗。尋租當然是對權力的扭曲使用。在一個法律沒有普遍被信仰的大環境里,尋租現象的相對普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沉重現實。
不少知名民企,規模已經很大,其內部隱含著一定的尋租機會。特別是采購、招標環節,往往是出事情的關鍵部門。去年9月,知名跨國民企華為查實100余名員工涉及腐敗,這一事件影響不小。問題主要出在終端業務上。說到底,供應商、經銷商為了利益賄賂采購人員,還是因為這一塊存在尋租空間。一些很有才華的員工為利益誘惑,做了不該做的事,觸犯法律,最終鋃鐺入獄,令人慨嘆、惋惜。
當下民企中腐敗案件此起彼伏,當然是跟人性的貪婪有關,也跟現實商業世界較為普遍的潛規則有關。潛規則文化在中國民間文化中,確實很有市場。很多人一邊痛罵腐敗現象,一邊又熱衷于為了自己的利益進行“潛規則”。
當我們的文化中對于潛規則缺少“零容忍”的態度,缺少對“不粘鍋”文化的必要尊重時,各類企業中商業腐敗數量較大也就不稀奇了。如在醫藥行業,商業賄賂問題一度極為嚴重。而從小打小鬧的潛規則,到數字驚人的大腐敗,這當中已然沒有本質區別,只是量的問題了。
有人談及民企反腐,常會提及一種現象,即所謂的民企原罪論。這里說的是民企老大自己不干凈,常有把柄在外,對下屬反腐自然也不敢用力。應該承認,這種現象并不鮮見。近兩年高層嚴厲反腐,官商伴隨犯罪案件高發。某個高級官員出事,往往也會牽連出一些民企的老板。
如此的亂象,乃是政商關系扭曲背景下的產物。對于此類政商關系,我們已經談論甚多。在權力未能有效約束的條件下,官商勾結這個古老的命題仍在繼續。民企老大自身不干凈,導致內部反腐不敢用力,這種后果是可以想見的。蟻穴雖小,可潰千里長堤。
其實,民企反腐,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從整個防止腐敗體系的建設,到促使員工不愿貪、不能貪、不敢貪的種種努力,應該說,多數民企的防腐防線是存在的。民企反腐往往也帶有鮮明的公司特色,企業領導者的不同做派會體現在反腐的努力中。當然,總有人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惜觸碰防線,不惜鋌而走險,這類個案當引以為戒。
總體來看,減少民企內部的腐敗問題,需要內外兼修。大的商業環境需要改善,從文化到制度,都要努力使人走向廉潔,而非相反;就內部而言,防止腐敗的“籬笆”還要扎得更緊一些。特別是一些要害部門與關鍵崗位,監督要更嚴格才行。同時要注意的是,技術在變遷,企業在發展,圍繞民企腐敗的問題,也會有一些新情況、新矛盾出現,這需要及時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