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這個寄托了我們對于逝去先人無盡哀思的特殊時刻。又何止是對人,所有的逝去都會讓我們唏噓不已。對于通信業來說,在清明節這個特殊節點,對于逝去又該作何感想?
有一些東西,終將逝去。
當谷歌在今年1月份宣布“從1月19日開始,GoogleGlass Explorer計劃將停止,Google Glass將停售停產不再接受訂單”時,我們中的好多人還不太了解這玩意兒到底是個什么東東;
當騰訊微博產品團隊宣布“由于產品功能調整,微博會員將于2014年11月7日16時起暫停申請開通和續費”時,該產品的用戶活躍度還保持在一個不錯的水平;
當人人影視官網宣稱“需要我們的時代已經離去,現在有更好的渠道代替了我們”時,絕大多數忠實粉兒還沒意識到后果真那么嚴重……
不經意間,有很多的“當……時”就出現了。如果說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圈兒,我們早該習慣這樣的“生死”。那么,在看似要“平靜許多”的運營商領域里,這樣的“逝去”也在不可逆轉地發生著。
截至3月19日,三大運營商均已公布2014年財報。目前,我國通信業已步入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期、政策適應期“三期”疊加下的“新常態”。2014年的財報,正是對這種“新常態”最直接、最明確的體現。其中,最直觀的體現之一就是:4G商用,導致運營商業務結構進一步改變,重心愈加向流量經營轉移,語音時代正在加速離去。
應該說,傳統業務收入增幅的下滑幾年前就開始出現,到2013年以中國移動的語音、短彩信收入絕對值負增長為拐點,2014年,這兩項業務收入的下滑再次突破心理界限。中國移動財報顯示:2014年語音業務收入為3089.59億元,同比下降13.1%;短彩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5.8%。同期,中國電信的移動語音業務收入下滑6.1%至546.73億元。中國聯通雖未列出移動語音或短彩信業務收入,但公司移動服務收入中非語音業務的占比已經達到51.9%,總收入中非語音業務的占比已達61.9%,上升5.7%。
更應引起我們重視的是,不光是語音這個泛泛的概念,移動話務量在今年也開始呈現負增長,而且是首次出現。看看工信部發布的統計公報:在移動電話用戶日益飽和,互聯網OTT應用對話音業務加速替代的影響下,1月,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2378.3億分鐘,同比下降3.5%,首次出現負增長。1-2月,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4452.8億分鐘,同比下降1.6%,比上月降幅收窄1.9個百分點。
雖然我們都意識到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OTT的快速崛起給傳統運營商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但是沒想到沖擊還真是又大又快啊。傳統運營商賴以生存的語音以及短彩信業務收入現在逐年下降,現在這一沖擊已經波及到了移動話務量。或許我們還可以說,這個負增長有可能只是暫時的。然而,流量取代話務量這一趨勢顯然已經不可逆。
還有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就是:人口紅利在逝去。在用戶數方面,通信業的人口紅利正消失殆盡。目前,國內電話用戶普及率接近飽和,傳統以用戶數量為主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全國的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達94.5部/百人。在用戶的經營上,正從用戶的增量擴張轉為存量經營。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從人向機器的遷移可能會降低人口紅利消失給運營商帶來的不利影響。據了解,2014年,中國移動M2M終端數上升至4338萬。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也基于物聯網,著重發展車輛服務、監測監控等應用。不過說實話,實現這樣的客戶結構遷移,難度真心不小啊。
總有一些東西會離我們遠去,無論我們心里有多不愿意。當然,也總有一些東西會隨之而生,并將給我們帶來足夠大的驚喜。2014年,4G的亮相,不僅激發了通信業新一輪發展,改變了運營商的業務結構和競爭格局,也讓眾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喜。在今年這個發力4G的關鍵年、攻堅年,運營商能不能走出“因逝去而帶來的傷痛”,讓我們拭目以待。